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藏族地区的丧葬习俗极具特色,几乎存在了世界各民族的丧葬习俗形式——土葬、火葬、塔葬、天葬、水葬、崖葬、树葬、石棺葬、附寄葬等等。藏族葬俗具有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受藏传佛教影响大、葬式种类齐全的三大特点。藏族葬俗的形成受诸如民族信仰、民族间交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哪一种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丧葬活动是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但因语言、居住环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化特质。海南黎族哈应人是哈黎支系中人口最多、分布地区最广的一支,主要居住在沿江、沿海和平原地带,其丧葬礼仪独特而隆重,是黎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文化展示、交融、碰撞的平台;是一个民族敬孝尽孝与祖先崇拜、鬼魂崇拜等传统思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葬俗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丧葬礼仪和埋葬习俗是重要的民俗之一,在同时代的不同区域或不同时代的同一区域人们对死者的丧葬礼仪、埋葬习俗都是不相同的。在我国,对于死者的埋葬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考古发掘和民族学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大体上有土坑葬、土洞葬、木棺葬、石棺葬,  相似文献   

4.
汉藏两个兄弟民族有着悠久友好的历史。无论在经济上或文化上,彼此交流、学习,促进了汉藏的友谊与团结。因此在彼此之间都有相通之处。就生活习俗而言,何尝不是如此?现在说起糌粑,似乎成了藏族所特有的主食专有名词。其实汉族,自古与藏族一样,也是会吃糌粑的。这样说来,乍一听似乎近于无稽之谈。若从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史、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往来、交流与影响的角度来考查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的礼仪习俗,是在上海独特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它大致上经历了古代、近代与现代三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古代时期,上海的礼仪习俗还没有完全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它受吴越文化的深刻影响,表现出了与整个吴越文化圈较为一致的文化风格与特性。古代上海礼仪习俗的形成大多具有浓重的封建色彩,较为鲜明地体现了封建主义的宗亲血缘关系与道德伦理思想,这在婚姻、丧葬、寿庆、祭祀、交际等各种具体的礼仪习俗形式上都有明显的表现。其内容大多与封建家族利益相关,形式大多十分繁缛复杂,它们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族制度和血…  相似文献   

6.
对外交往能否顺利成功进行,取决于交往者能否准确掌握和运用对方的礼仪。两国在交流中,相互了解对方的民族习惯和交往礼仪,能避免相互的矛盾冲突,使交往在有礼有节中顺利进行。因此,深入了解和准确掌握各国习俗和礼仪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就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的习俗在人生价值观、等级观念、男女社会地位以及交往礼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以期能更好地促进中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  相似文献   

7.
三星堆墓葬与古蜀人的丧葬习俗傅正初丧葬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每一个民族对灵魂、来生、鬼神等冥世观念的综合反映。它既有社会生活习俗的特点,又有人类特有的处理死者的信仰性质。丧葬形式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而且还受到人们宗教观念的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卓仓藏族社区为基点,分析卓仓藏族在族群建构方面自觉的信仰、礼仪习俗等,是如何强调尚存的某些印记与线索以防止社区淡化历史记忆.从而展现这个族群与周边民族在交往互动中如何维系自身的文化边界并以此作为群体成员的认同标准。  相似文献   

9.
回族的丧葬习俗深受伊斯兰教教义的影响。回族人在“归真”前,要念“讨白”,要“口唤”;“归真”后,严格恪守伊斯兰教的丧葬习俗。回族虽然散居全国各地,但葬礼大同小异,可以说,回族人每一次丧葬,就是一次民族高度内聚力的演练,这也许就是这个民族的特色部分。另外,回族的丧葬习俗,乃至于整个穆斯林的丧葬观,都是与当前中国社会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相吻合的,因而也是合理的、值得进一步肯定和提倡。  相似文献   

10.
元代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有一些特殊的丧葬习俗。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在汉族文化影响下,这些丧葬习俗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对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对于元代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合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