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寓言故事"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燕策>,其中的"今日不雨,明日不雨"传世版本均相同,唯宋代陆佃认为"雨"应为"两".对此多数学者持否定态度.本文从"两"有"平分"的核心意义出发,通过语境分析和字形分析,认为蚌开口蚌壳由一分成两,作"两"可通,而且比作"雨"于意为长,"雨"很可能是"两"之讹.  相似文献   

2.
布里亚特语有东、南、西三大分支①。每一支方言词汇的构成除了具有共同点之外,还具有其独立的特点。方言中保留的固有的词汇都是早期的日常生活用语,比较积极的词汇是:"明天","皮鞭","短的","一半儿"等,这些词在早期的蒙古书面语中既有记载。试比较一些类似的词:东布里亚特和南布里亚特方言词:(南布里亚特语)。西布里亚特方言称"雨"为。这种称呼在中世纪蒙古语中就已出现,而且其它蒙古语族语言中至今仍在使用这个词。东布里亚特方言、南布里亚特方言用表示"雨",不单独使用,偶尔与组合使用,表示"雨"的意思,是蒙古语固有的词…  相似文献   

3.
闯雨     
夏天,北方有一种雨,大家叫它"闯雨"。天气先是闷热极了,空气像凝固了一样,人们挥扇不已,却扇不出一点儿风。忽然,西北角上乌云密布,轰隆隆,雷声响了,你还没来得及防备,就看见那大点大点的雨,强劲地打在泥土地上。一打一个圈圈,深入到泥土里,你这才感觉到满楼的风,说声"雨来了"。  相似文献   

4.
雅安三绝     
雅安市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带之间,有"熊猫故乡,石材王国"的美称,境内辖名山、天全、芦山、荥经、汉源、宝兴、石棉7县和雨城区。人们说,来到雅安若"没淋雅雨、没吃雅鱼、没看雅女,就不算到了雅安"。这是因为,雅雨、雅女、雅鱼是雅安三绝。笔者前去游览探访,深感所言非虚。雅安地处群山之中,一年有300天下雨。传说女娲在补天时,由于最后的天缝没有封牢,细雨常年飘洒下来,所以雅安成了一座"雨城"。雅雨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有使人健康长寿的功  相似文献   

5.
雨是一种最平常的自然现象,千百年来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雨也就没有世间万物的生机勃勃。雨本身没有思想,也没有感情.但人们却对雨倾注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情感。作为自然界的雨,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心境等不同而对雨往往带有不同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如雨与悲伤的心理情感相联、雨与诗情画意相融合、咏雨而意在农务、表面咏雨而实则与时政相联。  相似文献   

6.
在指导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主张用心去感受生活,寻找真实的自己。艺术比现实纯粹、抽象,心灵这面镜子可以把现实中很多杂质过滤掉。如何用心灵去净化这些杂质,也就是所谓心境与语境。夜阑人静时,心境如烟;黑云夹雨时,心境苍凉。生活、现实的存在刺激"心"而形成感觉、感受、触动,抑或自身的修养及内涵亦可以称之为"心境"。绘画就是一个随心而动,又需要权衡取舍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你去学习和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对于传统我们需要  相似文献   

7.
吕叔湘先生在《未晚斋语文漫谈》之三(见《中国语文》一九八九年第二期)一文中,提出三组很具汉语特色的句子。A 出太阳了。太阳出了。出来太阳了。太阳出来了B 下雨了。雨下了。下来雨了。雨下来了。C 来客人了。客人来了。出来客人了。客人出来了。吕先生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很值得研究。”下面我们试图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的层面谈谈对这些语言现象的理解。1 吕先生所举的这些例句,有的是主谓句,有的是非主谓句。它们都是由一个趋向动词、一个名词和一个“了”组合而成的。这些句子可以码化为“V_趋+N+了”和“N+V_趋+了”两种句型。其中“V_趋”可以是单纯趋向动词(V_(单趋)),也可以是复合趋向动词(V_(复趋))。“N”是普通名词或专有名词而不能是时间词、处所词。“了”  相似文献   

8.
谷雨 立夏     
正谷雨,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指这个时期雨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农谚有云:"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冷天气的结束。这些年气候变暖,温州地处南方,冬天见霜的日子也寥寥无几,更何况时至谷雨。此时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插秧、播种成为农民们主要的农活,农民从这时起就真正进入了农忙时节。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迫切需要.构建基于"雨课堂"的BOPPPS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将"雨课堂"有效地融入BOPPPS的引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六个环节中,并创设出一种科学探究的情境.实践表明:基于"雨课堂"的BOPPPS模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BOPPPS模式的有机融合,展示了探究性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悠悠小营巷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戴望舒《雨巷》江南的小巷同小桥、流水一样,总能入诗入画。而小巷作为江南民居的命脉所在,承载着太多的历史积淀。漫步小巷,仿佛进入时间隧道,不经意间就会寻觅到  相似文献   

11.
李宪乔喜写雨诗,所写雨既有愁雨、苦雨,亦有诗雨、美雨、禅雨。其雨诗笼罩着阴郁的基调和迷离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杜甫写雨诗的分析、对比,文章认为由于雨的特点、居住地的气候、中国古典诗歌中写雨诗的传统和自身的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雨成为杜甫经常描写的对象;写雨诗则表现了杜甫丰富而敏锐的情感,显示了杜甫生命的境界.其特点为在描绘雨时,杜诗体物工妙;在用雨来营造意境时,杜诗造境浑融;在用雨来象征暗示时,杜诗比兴深微;而李商隐的写雨诗作为个案,则深刻地反映了杜甫写雨诗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词中,柳永多秋暮之吟,苏轼多晴雨之咏,不同的物象选择反映了词人不同的经历、志趣和生活态度。柳永晚年才跻身仕途,且辗转流离,飘泊不定,故多迟暮、悲秋之情;苏轼一生历经风雨,对宦海沉浮已习以为常,故有超然睛雨之态。在吟咏自然之中,柳,苏虽然都有思归之意,但归因与归宿并不相同。诱发柳永归去的是往昔的梦,他向往的是温柔富贵之乡;促使苏轼归去的是自然之道,其理想至境是超然物外。因此,他们对词体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柳永的秋暮词多长调,非此不能尽其缠绵婉致,苏轼的晴雨词多小令,非此不足显其蕴藉空灵。  相似文献   

14.
宫玺论     
宫玺是一个蓝天诗人。他从人生的蓝天、海洋和大地上提炼出了许许多多精妙的诗句和深邃的哲理,这是他对中国新诗坛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辛词中对四季景物的描写豁人耳目。“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四季风景词人会产生不同的情愫,四季的秀美风光词人尽收眼底,诉诸笔端,抒发的是一种欢乐情怀;联系词人一生的遭遇,四时变化给予词人更多的是一种悲苦的情绪而体现为悲情。  相似文献   

16.
李陆史是韩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十分欣赏现代新诗创作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诗歌,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徐志摩的诗歌近乎完美,所以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竭力模仿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风格,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形式的完美,而在内容上,克服了徐志摩诗歌的局限性,促进了韩国现代诗歌的创作。文章通过比较研究李陆史与徐志摩的诗歌,探讨了汉文化对韩国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笔下有近百首诗词描写年轻女子的容貌情态和情爱心理,可总称为"女郎诗(词)",有赠妓姬、戏赠友人、代闺怨等三大类,其中以赠顾青霞、戏赠孙蕙的数量最多。从这些诗歌,特别是《梦幻八十韵》中,可以发现蒲松龄一生对于顾青霞最纯洁珍贵的恋情。由于对顾青霞的精神恋爱,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芳容髫齿、弱态生娇、充满诗意的女性,进而对男女关系进行思考,发表了"腻友"论,营造出一个关于男女友情和爱情的精神乌托邦。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诗意学说与洪迈的接受意识@张思齐$武汉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2~~  相似文献   

19.
顾随《倦驼庵稼轩词说》是一部很重要的研究稼轩词的论著。这是作者自己词作创作经验和宋词鉴赏方法的结晶。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重点分析了《稼轩词》主旨美:"诚"和"高致"。这个"诚"就是辛弃疾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和生命热望;"高致"则是作者心胸精神的自然流露。二是分析稼轩词艺术美:灵动妙悟,注重词汇、句式和词义之间的圆融和谐。三是他为读者欣赏阅读稼轩词指出方法:尚友词人,了解词人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0.
花雪世界风月无边--徐志摩诗歌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化意象"风花雪月"在徐志摩诗歌中,既是诗美象征,又是情意象征和哲理象征.这一组意象的出现,是诗人人格精神和审美观念的投射.在20世纪初期风云际会的中国土地上,徐志摩用"风花雪月"这一串美丽的钥匙开启了幸福生活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