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地区,古为苏毗女国属地,后为吐蕃五“如”之一,宋代以来由囊谦王及其寺院实行政教合一统治。根蚌寺为囊谦王府的第一座家庙,始建于公元十三世纪30年代,毁于十七世纪30年代,历来、元、明三朝,存在了400多年,期间曾是原囊谦千户部落的政教统治中心,也是玉树地区最有影响的寺院之一。故址在今玉树州囊谦县香达乡西北约30公里处的峻雄滩。探讨研究苏毗女国、囊谦王的有关历史和根蚌寺的兴衰史,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原囊谦部落的形成和发展,认识我省玉树地区藏族的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特点等,均有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定都北京.次年,西宁等地区归入清朝版图.清初八十年间,对西宁一带的政区划分和军政建制,一如明制,未暇经理.在青海牧区则由蒙古和藏族游牧,由和硕特汗王管理.迨平定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后,加强中央统治,改革军政建制.除仍设西宁镇总兵和在西宁道派驻按察司俭事以外,雍正二年(1724)改西宁卫为西宁府,属甘肃省,下辖西宁、碾伯等县,尔后又辖大通县、丹噶尔厅、贵德厅、循化厅、巴燕戎厅共三县四厅.对青海牧业区,雍正元年以前,俱派理藩院司员驻扎西宁办理其有关事务.雍正二年设“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首任办事大臣达鼐,蒙古正白旗人,散秩大臣,雍正三年到任.办事大臣衙门,初设于青海湖边的察罕城.由于该处气候寒冷,历任大臣多不亲往,而驻西宁城内,故又称西宁办事大臣.广大牧区归办事大臣管理,上隶于理藩院,因而成为清王朝的一个特殊政区.该地区的蒙古族和藏族不执行全国统一的《大清律》,他们分别执行适合各自特点的法规.蒙古族执行《蒙古律例》,藏族执行《番例》.《卫藏通志》载:“雍正十二年(1734),颁给唐古忒字律例,系西宁夷情衙门从蒙古  相似文献   

3.
论布彦泰     
论布彦泰朱明德布彦泰,颜扎氏,满洲正黄旗人,曾袭父珠尔抗阿骑都尉世职。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被清廷放任外职,在新疆先后任伊犁领队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乌什办事大臣、喀什噶尔总兵、哈密办事大臣、伊犁参赞大臣、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伊犁将军等职,一...  相似文献   

4.
新疆建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建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钟兴麒(一)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乾隆皇帝重新统一新疆后,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惠远,在各城分设参赞、办事大臣管理军政大事,并任命各级伯克协理地方事务,推行屯田制度以实边睡,新疆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吏治腐败,大臣和伯...  相似文献   

5.
鲁靖康 《西域研究》2015,(2):7-9,138
史料记载清代哈密办事大臣的设置时间颇有出入,甚至自相抵牾,本文对诸种观点进行了考辨,认为哈密办事大臣始设于乾隆二十四年。其因军兴而设,统一后因处于交通咽喉,事务浩繁,虽屡经奏请裁撤而得以保留,一直到光绪十年新疆建省才予以裁撤。  相似文献   

6.
乾隆朝统一回部时,将军属下配置多位参赞大臣。统一后,参赞大臣舒赫德总理回部事务,其身份实为办事大臣。随着伊犁将军的设立,乾隆二十八年添设喀什噶尔、叶尔羌参赞大臣,两者尚无总理回部之权力。三十年因乌什事变,增设"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总理回部。三十二年撤销喀什噶尔、叶尔羌参赞大臣。五十二年"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由乌什移驻喀什噶尔。乾隆朝统一新疆前后,回部官制时有调整,官员任免调动频繁,只有使用多种文献,方能将某一职官设置的演变考察清楚。  相似文献   

7.
1915年台风季节时爆发的“乙卯洪灾”,是史无前例二百年一遇的大灾。广东地方领袖为此恳请北洋政府,主导处理救灾工作。袁世凯即遣派刚辞任海军大臣职的粤人谭学衡,回家乡作广东治河督办。谭氏履新后,前后任命了两名原职上海浚河局的瑞典籍工程师,主理广东的治水工作。他们一同踏勘了广东的河道,以制定治河之具体方案。研究谭学衡的治河方案,可对民初珠三角地区的水文情况、广东士绅与民初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20世纪初改善国计民生的广东治河计划等地方性改革之本质与命运,有更深入与确切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作为青海古老的藏族世居部落,拉安部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青海的长治久安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明清之际,由于东西蒙古大举入驻青海,迫使环湖地区各藏族部落向黄河以南迁移,拉安部落亦同其他藏族部落一样,遭受背井离乡之厄运。随着蒙古族的衰落及清政府抑藏扶蒙、分而治之、那彦成"查办番案"等政策的干预,两族之间产生了数百年的草场争夺矛盾。之后西宁办事大臣福济筹办安置事宜,为移入河北的拉安等八个藏族部落分地划界,形成"环湖八族",从而稳定了持续百年之久的藏族北移局面。本文以部落的发展纵横为脉络,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与口碑资料,对其族源、族名由来、形成、分流、兴衰及发展现状做了较为客观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两宋时期,青海地区曾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政权更易。北宋初年,该地区尚不在宋王朝管辖区域之内,这里是分散居处的大大小小的吐着部落的天下。到11世纪初,互不统属的吐警部落联合并形成自己的地方政权——确厮咕。施厮坡政权曾强盛一时,不仅受到北宋王朝的看重,也令其他邻国不敢小觑。但约一个世纪之后,确厮坡政权由于内江等原因而衰落下去,北宋两度派军队进入河煌地区,最终将这一地区纳入来朝版图。北宋王朝直接统治河道地区仅20多年(公元1104——1127)就覆亡了。此后,金短暂地统治青海东部。公元1137年后,西夏占有煌水流域,大体…  相似文献   

10.
简论民国初年马麒在青海的经济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辛亥革命后1912年8月,马麒出任西宁镇总兵官,1914年排挤走青海办事长官廉兴.1915年10月改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兼蒙番宣慰使,成为青海地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从此开始了在这一地区的独立发展.民国初年,马麒苦心经营,使青海局面发生了不小变化,为青马军阀集团在三十年代以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所施行的各项革新措施中,经济举措是基础,尤显重要.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青海地区有许多与别地不同的社会特点.在这片广袤神秘的土地上,生活着140多万人民.①各地区有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组织,生产力发展极不均衡.东部湟水流域是农耕区.今天的西宁、乐都、互助、民和、大通等县仍沿用古老的土司制度,至民国初年,仍有乐府土司、西府土司、东郊土司,西祁土司、汪土司、纳土司、陈土司、吉土司、赵土司、阿土司等十家.②这些土司仍然有土兵,有属民,征赋纳税,执掌司法,俨然一个独立的土邦,统治非常黑暗.西部南部和北部地区主要是草原游牧地带,人们逐水草而据.没有适当的防病措施,牲畜发病率很高,生产方式非常简陋.玉树、果洛地区处于一种粗放的半原始农业、畜牧业和狩猎状态.“其民耕牧相杂,结庐而居,有土羌之风焉.统观各族生活程度,  相似文献   

11.
清代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清代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清代疆域政区概貌。全国共分内地十八省,分省府州县厅等行政区域,已另文叙述。在祖国统一领土之内的广大地区,尚有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五个将军辖区,西藏、西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内蒙古等盟旗。包括在西南一些地区内的土官与土司等。清代统治者均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因地制宜,采取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军事行政管理措施及其意义和作用。作者指出,清朝主要以中央机构理藩院管辖蒙藏地区,其职掌主要包括审理案件、办理满蒙联姻事务、赈济灾荒、负责会盟、管理驿站、巡查卡伦、稽查户丁、管理蒙古王公朝觐与爵禄等等。驻藏大臣设置后,清朝对西藏事务的处理主要通过驻藏大臣来实现。在对内蒙古的管理方面,主要是设立了绥远城将军、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等军政建置。清朝管理蒙藏地区的这些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来势力的侵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秋华 《兰州学刊》2005,14(4):304-306
1917年,京直地区出现了数十年未遇的大水灾,一百多县被淹,几百万人口受灾,灾情十分严重.水灾发生后,北洋政府和社会各界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筹措,施行了一系列赈灾措施,使灾民的困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在赈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使赈灾效果大打折扣,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国青年社科基金会资助、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宗教研究所穆赤·云登嘉措主编的《青海少数民族》一书,最近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青海自古是个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区,很早以前就有羌、鲜卑、氐、党项等与各兄弟民族有渊源关系的古老民族在此活动,从而使青海从历史上就成为各民族冲突、交融的历史大舞台和各民族文化形成的渊薮。就整体而言,青海的少数民族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整个藏族、回族、蒙古族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不仅青海各民族与其他兄弟民族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也使青海有些民族与其母体相比较还呈现出一些特点。本书研究总结了这些特点,不仅有助于整体民族的研究,同时还勾勒出历史上各民族相互学习交流的方方面面,为其他学科和其他地区的民族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5.
青海民和三川地区土族“纳顿”新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在青海的东北部 ,地处黄河北岸湟水与大通河汇流地区。这里自西向东有赵木川、中川、下川三条大溪 ,由北而南流入黄河 ,沿河川水地区土地平坦、气候温和、雨水充裕 ,是群山环抱中肥沃的小盆地 ,农业生产发达 ,被誉为是草原上的小江南。全县近四万土族人民 ,主要聚居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这里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开始的“纳顿”活动 ,是这里土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纳顿”系土语 ,意为游戏、娱乐。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纳顿”与蒙古族的“那达慕”谐音同义。这个活动前后延续时间很长 ,它从庄稼成熟最早的下川…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张作霖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既非名门”出身,又“无特别宦途履历”,与中央政府亦无密切因缘,仅一草莽英雄,受清廷招抚后,由一清军管带而至巡防营统领。辛亥革命后,因缘时会,又一跃而为民国师长、奉省督军、东三省巡阅使,进而称兵关内,问鼎中原。最后竟自封为北京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居然成为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如从1911年冬张作霖开始  相似文献   

17.
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始于1727年,迄于1911年清帝退位。其间,共派遣办事大臣八十二任,会办大臣五十六任。这是清政府为了防止外来侵略和分裂势力,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密切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本文拟就清政府驻藏大臣的设置、职权的演变及有关制度,略作探讨。限于篇幅,本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以1840年为限;1840年以后的有关问题,将另文论述。一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是清王朝对西藏的施政逐步加强的结果。它标志着清王朝对西藏的统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清初,由于内地动乱频仍,清政府无暇直接过问西藏政务,采取通过蒙古和硕特部汗王间接治理的措施。由于和硕特部汗王对西藏的高压政策,因而遭到藏族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到十七世纪末叶,以六  相似文献   

18.
一、林业建设成绩斐然青海是个少林省,林业基础十分脆弱。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激发和释放出巨大的社会能量,林业建设在经过长期徘徊后出现了新转机,基本上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造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解放46年来全省累计人工造林954万亩,保存260多万亩,是1949年人工林保存面积的53倍。东部川水地区农田林网建设基本完成,并开始向山地延伸;封山育林成林面积400多万亩。同时,先后起动了“三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及大圾山、拉脊山水源涵养用材林基地建设和治沙造林…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由蔡元培、李烤瀛等组成教育行政委员会。鉴于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的悲惨命运,蔡元培等为避免教育行政形同虚设,乃提议组织中华民国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机构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以大学区为地方最高学术机构及教育行政管ilo机构,获通过。1927年6月27日正式实施。这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出现的规模最大,同时又是昙花一现的教育行政改革。一、大学院制的实施1927年4月27日,蔡元培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随即与李石曾等提议组织。t华民国大学院为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蔡元增倡导人学院*,其动机在于使…  相似文献   

20.
<正> 公元前一、二世纪之交,青海东部成为西汉帝国新拓疆土。此后至西晋太康初(280年)户调式颁布,近400年间,青海东部宜农地区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了解青海东部地区由原始社会跨入封建社会的具体过程以及该地区早期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特点很有意义。 一、氏族部落共有的土地 据《后汉书》卷87《西羌传》记载,西汉时,世居青海的羌人,“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羌人以部落为单位生活,互无统属关系。有时为共同的军事目的联合起来,那也是临时的、松散的。可见羌人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阶段。羌人以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对耕地、草场等的占有仍基本上通行氏族部落公有制形式。西汉封建势力进入河湟地区后,羌人并未全部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