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历史小说的哲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 ,就其存在的形态而言 ,包括先锋派和新写实派两类作家的超历史写作。它反映了作家思想观念的一种先锋性 ,企图制作一种超越历史的历史文本。本文要讨论的哲学精神 ,其一就是这种新的历史哲学观念 ,它源于当代西方怀疑一切既定精神的后现代主义哲学 ,是在解构和重新叙述世界的话语欲望下生成的新历史主义。其二是小说中体现的解构主义哲学 ,它张扬被历史掩遮或忽视的一面 ,从而以一种断续的、颓败的历史颠覆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其三 ,在文本的深层 ,还渗透一些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存在主义的人本气息 ,新历史小说要编织一种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 ,以表现人的荒诞、孤独与隔膜的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2.
杨继兴在《长篇历史小说传统形式的突破》(《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李劼人长篇历史小说的独创性在于:“历史观念的进步导致了创作模式的革新,而新的模式使作家摆脱了古典历史小说作家单纯从上层统治集团和显赫历史人物活动中理解、把握历史的孤立性、狭窄性、片面性,达到了对历史生活更广阔、立体、深刻的表现。这些变化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是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一次空前的解放,标志着这一叙事文学的特殊种类由古典形态向  相似文献   

3.
日本近现代历史小说对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文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现代性意识与观念发展的结果,“历史小说”与“历史的小说”的定义与区分,影响到鲁迅和创造社作家郁达夫对历史小说的理解,他们分别创作出“新编体”历史小说和纯主观的“历史的小说”的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文体的发生开创了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9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已走向一种集体性的丰收和成熟。从文学成就和内在结构上看 ,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姚雪垠的《李自成》四、五卷为代表的老作家的传统经典的历史小说创作 ;二、凌力、刘斯奋、唐浩明、二月河等中年作家创作的带有明显人文意向与历史还原性质的历史长篇 ;三、苏童、格非、叶兆言、刘震云等年轻作家创作的充满主观化、在思想艺术上颇具先锋性的新历史小说。这三种类型的作品各有自身的功能价值。未来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前景 ,也许就在他们彼此最大限度的“包容”与“综合”上。  相似文献   

5.
薛忠文 《齐鲁学刊》2004,(2):158-160
“新历史小说”力求保持历史的原生态,而不再成为教科书的知识补注。“新历史小说”突破了过去单调划一的历史发展模式,对现实社会和当代人性进行总体性观照。“新历史小说”作家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不作简单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6.
《新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以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作家李尔重以纵观历史的气魄、全面再现时代生活的写实笔墨,将中国人民十五年艰苦抗战的整个历史进程尽收眼底,为人们提供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画卷。与当代其他许多历史小说相比,这部书有着它明显的独特之处。其一,它更侧重于史实,而不象大量的历史小说那样更侧重于文学性。历史小说既然是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便至少有两类,一类侧重于文学,一类侧重于历史。在侧重于文学性的小说家那里,历史事件往往只是一点因由,一种背景。而在《新战争与和平》中,历史事件却成为叙述结构的主线,成为被作家正面地、详尽地展示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与<史记>有着密切联系,它从互文性的角度对<史记>文本进行了历史诗学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作家通过母题的重组,建构了文学性的情节形式,同时还把个体经验融入<史记>人物及事件中,在丰富和发展这些情节形式的同时,也表现了对世界的新的看法.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审美特征在<史记>母题与小说情节形式的互文关系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雷鸣  马景文 《河北学刊》2006,26(1):154-157
时代的差异、西方当代文学与史学观念的介绍与引进,以及作家自身独特的境遇,促使新历史小说作家彻底抛弃了以往革命历史小说的历史观、文学观,颠覆了既往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革命叙事在新历史小说中呈现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历史叙述的重组、革命英雄的沉落等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拓展历史生活扇面的趋势,但对革命历史的随意处理或编制也有取悦、迎合大众文化之弊,革命历史被演绎成纯粹的幻想,其颠覆性破坏给以后的小说创作以警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分析哲学的历史意义并不在于它的经典学说,而在于它创造了一个新的哲学话语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它确定了自己的独特的问题、方法和术语体系,由此而产生了重新思考和处理全部哲学问题的新的可能性。分析哲学以这种方式实现了西方哲学史的一次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眼睛在这里格外明亮─—新历史小说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的眼睛在这里格外明亮─—新历史小说略论欧阳明时至今日,在新写实小说多少有些落潮的背景上,新历史小说由潜而显,蔚为壮观,著名或因此而著名的作家有余华、格非、乔良、周梅森,叶兆言、李晓、苏童等,可以列出一大串明星作家名单。因此,对新历史小说的关注与归...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家写历史小说是我国的文学传统.从前人褚人获、钱基博到今人周远廉、廖心一、王曾瑜等,都表明了历史学家写的历史小说,由于他们的深厚历史素养,使其作品的历史真实性,一般作家难以企及.不应当把演义体裁排斥于历史小说之外.历史学家们创作的历史小说,给历史小说创作领域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至今并未引起文坛足够的注意,更被文学评论家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些年来作家们创作的历史小说,虽然成果不少,有几部优秀作品,但还缺少黄钟大吕式的经典之作,近年出版的作品,总体上质量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真实性成问题.这些作家应像历史学家那样严肃对待历史,下一番苦功.而写历史小说的历史学家,则应加强文学修养,使小说更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赵黎波 《晋阳学刊》2006,(4):105-109
先锋作家的历史小说创作真正体现了新的叙事手法和历史观念。先锋历史小说的内在精神更多地与海登·怀特的“元历史”理论相通,而且“元历史”理论的弊端——认为历史是文本,否认历史客观真实的存在,同样是先锋历史小说的不足所在。先锋历史小说创作存在着自身的矛盾:在解构历史的同时质疑着历史真实的存在,却又企图在自己的叙述中重新结构历史的真实。可以说,先锋历史小说的创作仍然没有摆脱“真实”的缠绕。  相似文献   

13.
人性视域: 历史小说美学新质的开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宁 《东岳论丛》2001,22(5):125-128
历史小说的美学魅力不仅来自于历史事件本身 ,更主要来自于作家对特定历史情境中富于个人化的人性形态的表现 ,这种表现必须是融入了作家自身对历史和人物富有创见的独到理解 ,惟其如此 ,才能开启新的审美疆域。  相似文献   

14.
1960年代的历史小说,表达了作家们在向历史诉求的过程中与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彼此生死相知,以及他们对现实的介入性言说,而这种面向历史的精神旨归和介入现实的话语呈现,又隐约透露出作家在现实规训下的复杂心态,为我们认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入口.  相似文献   

15.
"架空历史小说"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类型小说,作品众多,影响日大.从总体上看,它已形成三种主要叙事模式,并具有科技决定论和进化历史观、"代入"快感和情感宣泄、启蒙心态和民间立场、文类混杂和文本互涉四个主要特征.它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庄子>杂篇中的<盗跖>,晚清"翻新小说"是它的叙事传统,鲁迅的<故事新编>的创作理念以及新历史小说中的部分小说的情节模式也给予它启发,而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和中国作家黄易的<寻秦记>则是它们的直接模仿对象.从主导叙事语法和审美品格来看,"架空历史小说"仍旧属于历史小说类型,属于一种新的类型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6.
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论者说“社会历史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不恰当的,容易引起误解和混乱,似乎社会历史规律没有客观性,其产生和存在是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人们任何具体实践活动的产品,其产生和存在都是在很大程度上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实际上,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能创造出具体产品,并不能创造出宏观的复杂的社会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社会发展乃是社会中所有人们实践活动的“合力”推动的。社会历史规律乃是人们各种实践之间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构成的,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物质世界中,社会历史规律是随着人及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发展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时期的历史小说,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需求。建国以来,随着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各种文化思想的碰撞,作家们的创作理念和历史观不断改变,中国当代各时期的历史小说的创作,出现了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文化历史小说以及架空历史小说等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在题材选择、创作方法和美学风貌上各有不同。通过对这几种历史小说形态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能够清晰地看出在不同文化碰撞和融合的背景下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尹慧慧 《北方论丛》2001,18(3):100-104
《故事新编》作为一种崭新的历史小说样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立于历史小说之林。它是现代历史小说创立与成熟的标志,是现代历史小说的丰碑。它超越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辉煌,而独点现代艺术殿堂。在东西历史小说创作观念的缝中,鲁迅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最佳方式,来表达他的现代意识,创造他的现代文本,实现历史小说新的转变,并对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倩 《江西社会科学》2023,(11):109-115
在中国历史小说的坐标上,现代历史小说具有一套完整且独立的体系。目前学界对现代历史小说的研究大多倾向于小说文本内容或形式方面,很少有学者将现代历史小说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现代历史小说是由作家创作、作品以及阅读传播等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运用新历史主义方法对现代历史小说家这一创作主体进行解读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角度分析,现代历史小说家的历史典籍阅读过程具有自身独特的逻辑肌理。他们首先与历史典籍产生了文化互通的“共鸣”,并进一步识读出历史典籍包含的异质元素即“惊叹”阅读。在“共鸣”与“惊叹”交集的基础上,现代历史小说家最终以“症候阅读”的方式洞穿历史表述的连续性,从而获得重新书写历史的权力。  相似文献   

20.
历史小说是一种沟通历史与现代、古与今不同时空的独特文类。在十七年泛政治化语境下,历史小说借助"历史"的外衣"乔装打扮",在历史叙事的主题方面显示出对主流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的偏离,具体体现在:象征性叙述构成了对现实的某种讽喻或隐射;凸显和强化了作品的苦难主题;充盈的人情和人性描写。但有必要指出的是,历史小说作家"为平衡而达到某种妥协"的"偏离"又是极其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