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工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调查教据,计量研究了男女两性在行业市场中的工资差异,发现女性职工处于相对不利的劳动力市场地位,同时工资收入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行业差距,利用Brown分解方法,对行业工资性别差异的条件均值进行分解,发现性别工资差异的74.12%由行业内部差异造成的.从行业工资差异总体来看,个人特征仍然对工资差异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了非认知技能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采用国际通用的大五人格模型来度量非认知能力,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综合指标每提升一个标准差,劳动力的小时工资收入增长约2.5%。分解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特征差异是导致性别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尤其对高收入群体更是如此。当进一步考虑职业选择的内生问题时,非认知技能显著增加了劳动力进入白领职业的概率,且整体上白领职业内非认知能力对性别工资差距的贡献要高于蓝领职业,但在两类职业内非认知能力对不同收入水平上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中有性别利益问题 ,即养老金在两性间的分配和男女劳动就业权利问题。由于与男性相比 ,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低、工资收入低、平均寿命高 ,具体保险规定的设计就可能在养老金分配上产生有利于女性或不利于女性的结果。评判性别利益公正与否的标准是 :1 养老社会保险应承担受保人长寿风险 ;2 在一般情况下 ,同时退休的男女职工退休金之差距应小于 等于其退休前工资之差距。根据这两条标准 ,可以判定我国现行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在处理性别利益方面确实有不尽合理的地方。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时修改不合理的规定 ,保证女性的正当利益。男女退休年龄如何规定 ,国际上没有统一标准。男女退休年龄的合理性取决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是否真实体现了男女劳动效率的差距 ,也取决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能否通过男女退休年龄的差距得到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现有文献更多关注异质性社会资本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基于2017—2021年河南省乡村入户调研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处理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等多种计量方法,实证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充分考虑遗漏变量和自选择可能导致内生性的情况下,使用社会资本能显著影响农民工工资;社会资本主要通过间接机制影响农民工工资,且影响程度随务工者受教育年限、务工距离和年龄的变化呈现显著差异;为就业岗位信息搜寻能力较弱的农民工群体提供就业信息,特别是远距离岗位信息,有助于该群体提高工资收入。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互联网赋能灵活就业的规模日趋庞大,这对于稳就业、保民生意义重大。使用互联网可以显著提升灵活就业工资收入,但互联网工资溢价率存在群体差异性,与中老年、男性和高收入群体相比,互联网使用对青年、女性和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收入提升作用更大。社会资本和职业选择是两个显著的中介变量,使用互联网的灵活就业者拥有更高的社会资本和自雇就业概率。此外,互联网使用能缩小正规就业者与灵活就业者的工资差异,有利于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为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应全面普及互联网使用率,促进灵活就业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提高灵活就业者互联网使用技能,不断提升灵活就业者收入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利用来自浙江省微观层面农民工调查的数据,采用联立方程计量方法,本文实证考察了心理资本与农民工工资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与农民工工资收入之间存在联立性。心理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水平产生了正向的显著影响,同时相对工资水平也显著影响了农民工的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健康状况和教育年限)不仅对农民工的收入获得具有直接效应,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农民工的心理资本对其工资水平产生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是众多领域所关注的课题,男女话语在交流上确实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也存在于预设当中。它不仅是男性与女性生理及心理发展差异的产物,而且也深受社会环境及家庭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对语料转录的量化分析,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入手,分析男女性别话语差异,探究不同性别所使用的不同预设触发语类型及成因,希望所得的研究成果能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地区间劳动力市场相对分割,劳动力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存在制度障碍,同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工资率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可能导致各地区城镇居民劳动参与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劳动参与行为,并估算不同地区城镇居民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结果表明:在每个地区内部,女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均明显大于男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随着地区工资率的上升,女性劳动参与率明显上升,劳动参与工资弹性明显下降;随着地区工资率的上升,男性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劳动参与工资弹性没有显示出持续下降趋势。因此,消除户籍制度形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提高工资水平,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城镇居民的劳动参与和就业,而且有助于抑制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一些城市出现了“农民工荒”,大量进城打工的农民离开城市返回了农村,很多农民表示虽然很希望能迁居到城市,但却无力在城市生活下去。面对这样的情况,本课题组对农民工迁居城市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工迁居城市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经济收入、年龄、性别、配偶、居住和伙食条件、工资保障和法定休息保障、工作企业对农民工关心的程度等因素均对农民工迁居城市的意愿存在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实现性别平等问题上,女性主义者提出两种发展进路:同质化发展进路和异质化发展进路。同质化发展强调男女两性的相似之处,主张女性变得和男性一样以实现性别平等;异质化发展强调男女两性的相异之处,主张女性应彰显女性特征以实现性别平等。两种发展模式都不能引领女性发展走向澄明,但对于探讨女性发展模式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工资问题关系整个城镇化进程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运用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分析中国农民工工资现状,探析农民工工资较低的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切实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  相似文献   

12.
依据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中的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分匹配的系统性样本选择方法对样本进行筛选,应用Horvitz-Thompson估计量度量长期劳动合同和短期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研究表明,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将导致女性农民工和男性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分别提高20.29%和11.76%,签订短期劳动合同将导致女性农民工和男性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分别提高10.86%和5.48%。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水平提高的积极影响,一方面缘于劳动合同有助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缘于劳动合同有助于农民工社会保障享有率的提高。因此,政府部门督促企业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将会明显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有助于农民工工资的增长和社会保障状况的改善,进而有助于农民工劳动报酬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著名心理专家约翰·格雷用整整7年时间调查2.5万人后,出版了轰动世界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说明在恋爱、婚姻等情感关系中,男女存在天壤之别。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身体构造的诸多差异让男女在健康问题上也各有特点。男性比女性更易脱发"数据显示,每5个中国成年男性中,就有1人存在脱发情况,总数约达1.3亿,而女性脱发率仅为二十分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 社会性别(Gender)是一个不同于生理性别(Sex)的概念,是社会基于生理性别的差异,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男女两性的行为、角色进行不同标准的规范和塑造的产物,是后天注入的,是家庭、社会长期教育和影响的结果。社会性别理论是在西方女权运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解释和分析性别关系的理论,重点关注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在系统分析女性和男性的角色、利益、需求和权力关系基础上,力求通过向女性赋权,从制度上扶持和保证女性发展,改善女性地位,让两性都能在发展中受益,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以改变男女两性不平等的关…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在理论建构层面试图通过摆脱那种由男性所确立的秩序与等级模式而重塑新的伦理自我,重写一种能够兼顾女性声音、凸显女性关怀的伦理话语.关怀伦理表明,男女两性无论在道德价值取向,还是在道德思维方式上,抑或在道德判断发展模式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别.就道德价值取向而言,男性更偏好公平与公正,女性则更偏向关怀和责任;就道德思维方式而言,男性更多地指向个体性与逻辑性思维,女性则更多地指涉关系性和情境性思维;就道德判断发展模式而言,男性遵从个体化、分离与自主性的发展模式,女性则遵循自我保存的、自我牺牲的与非暴力化的发展模式.既然道德本身有性别之殊,那么道德哲学的探究自然就应消解“性别盲视”的态势,实现自身从膜拜同一性到凸显差异性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39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较少,主观幸福感也较低,为"相对不满意"。不同性别、婚姻、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其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女性、已婚者、80后、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者、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者,这类人群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其他类人群;女性、已婚者,这类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其他类人群。同时,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性别、婚姻是预测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显著有效变量。为此,建议企业应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社区应完善公共服务,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支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应不断学习,提升利用社会支持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林白笔下知识女性的人生轨迹大多可以概括为"找工作、找男人—失业、离婚"这种模式的循环,而且二者纠结重叠在一起,这也是她们人生的主旋律、主战场。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观察这些女性形象可以发现,她们处在文化弱势与性别弱势的双重弱势中。而只有打破"中心—边缘"、"男性—女性"这种强弱分明的二元结构,才能实现女性主体性的文化自觉与性别自觉。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成人数据库的数据,对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状况进行了经验分析。分解结果表明,男女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是由职业内的工资差异引起的,而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性别歧视是造成男女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为何男性痛风发病率高过女性?为何女性患过敏性皮炎概率高过男性?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和女性身上菌群不同所导致的。"菌群性别组学",或者叫"菌群性二型"的概念是2013年提出的,指的是人体菌群也存在性别差异。不久前,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揭示了男女菌群在15个位点(包括肠道、呼吸道、口腔、皮肤等) 7个方面所存在的重要差异及其机制,为研究男女在对菌群相关疾病的易感性差异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科技人才正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国家对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重视使得女性科技人才在人才队伍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但现有研究和人才工作往往忽略了男女科技人才间的流动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到地区的人才引进工作。文章通过对安徽省科技人才的调查研究,发现了男女科技人才在生活、教育和工作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同时,研究还发现男女科技人才在对人才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工作流动意向上也存在差异。在此研究结果之上,文章对企业和政府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