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孟子“浩然之气”说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晁福林 《文史哲》2004,(2):38-43
"浩然之气"是孟子所提出的在强烈道德感支配下出现的一种至大至刚的豪迈无比的精神状态,它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气质特征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这种浩然之气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坚持正义。孟子所提出的"直养而无害",是他所认为的培养浩然之气的基本方法。孟子在其"浩然之气"的理论阐述中,既重视内心诚意与自省,又没有忽略客观实践,其理论的积极意义应当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香港回归以来,香港终审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频繁地适用《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终审法院认为《宪法》可以在司法实践中适用,且并非只有第31条能够在香港特区适用,《宪法》多用于说理部分,也可以作为裁决核心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从未被作为违宪审查的依据。在被适用的频率和条款数量上,《香港基本法》远超于《宪法》,且终审法院一般优先适用《香港基本法》;在适用领域上,《香港基本法》主要被适用于保障基本权利和规范国家权力,《宪法》主要用于说明香港宪制架构问题;在适用方式上,《香港基本法》既被用作说理部分,又频繁被用作对核心问题进行裁决的主要法律依据,甚至被用作对行政机关行为和立法机关法例进行司法审查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本、结构与立法原意——“人大释法”的法律技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分析了香港回归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三次解释中所采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包括文本解释、结构解释和立法原意解释等。文章强调"人大释法"在娴熟地采用这些法律解释方法时对法理学说的运用。文章指出,在居港权案中,特区终审法院与人大释法在法律解释方法上的分歧主要在于确定体现立法原意的权威本文的过程中,究竟是采取程序主义的形式审查,还是实质主义的意图推定,这不仅是法律解释方法的不同,而且是法理学说和政治立场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文章批评了立法者不适宜解释法律的流行偏见,呼吁将基本法纳入到国家宪政体制中来理解。  相似文献   

4.
侯静 《南方论刊》2014,(3):19-20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在特区建立发展三十年之后被喻为特区中的特区。依托其先行先试的政策平台、良好的投资环境、赶超国际的硬件设施以及国家层面的重视,该区域的招商工作更加突出"招商选资"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只是对特别行政区法院审理案件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这一全国人大常委会被动解释的程序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的三次释法实践发展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的程序,特别是创设了主动释法的程序.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有关条款作出解释时,行政长官有权请求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可以主动释法,但在一般情况下还是以不主动释法为宜.我们应当认真对待基本法的解释程序及其本身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学招生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两所大学的招生政策与其性质密切相关.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将绝大多数名额保留给本州居民,并在学费上给予本州居民大幅优惠.哈佛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大学,不受公共财政所要求的"公平性"的制约,不必将招生范围局限在学校所在地.一所大学(尤其是公立大学)的招生范围与其性质的密切相关性,符合设立一所大学的初衷,有利于大学设立者的最初意图得以实现.中国的部属高校作为全国性公立大学,原则上不应当沦为地方性大学,应当平等对待各地区的考生,因为设立全国性公立大学的目的就是保证全国的居民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避免他们受到地区间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不良影响.为保证此目的的实现,全国性公立大学应尽可能消除对地方资助的强烈依赖,避免因财政问题而放弃最初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我国终于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它使经济特区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在从创办时的“旧体制外”走入“新体制内”的同时,如何继续保持自己的经济发展优势。一对于因在全国范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而产生的特区地位问题,应当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豆.特区政策在新体制下的地位问题。关于特区政策在新体制下的前景问题。主张特区不能再特的论者认为:所谓特区的优惠政策,实际上是一种经济特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是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与监督者,不应带头破例对…  相似文献   

8.
由自由达致责任——关于契约自由的内在规定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自由的内在规定性是从个人本位的理论视角出发,以契约自由系契约法之最高理念为前提预设。沿着契约形成的逻辑顺序,其内在理路表现为契约关系约束下双方当事人如何由个体自由演进至整体自由、由绝对不受强制达致自觉承担责任,其三大本质体现为"缔约不受强制"、"约定应当遵守"和"违约应负责任",以此构建契约法制度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9.
詹筱茹  张振波  沈承诚 《学术界》2012,(12):176-183,287,288
经济性特区腐败呈现出与传统行政区腐败相异的特征,可概括为"数量众多、形态多样、影响甚广、较难治理"等几方面。要对经济性特区腐败进行有效的治理,就必须梳理出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的场域特点,摒弃直接嫁接传统行政区腐败治理模式的做法,重构能匹配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场域特点的腐败治理模式。相关活体因素的引入是建构这一模式的关键或者说路线图。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作为经济型特区拥有丰富公共权力资源和相对充分行动自由的主政官员,理应成为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的能动主体。而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腐败治理动能的发挥则需从利益定位与价值导向、自我定位与集体作用、行为逻辑与行政模式等方面进行行为的重塑与规引。  相似文献   

10.
叶勇 《家庭科技》2013,(4):35-35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有三大"保健特区",分别在背部、腋窝和肚脐。每天做好这三大"特区"的保健,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扶助正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特区一:背部养生关键: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呈现出实践生成和观念生成两个方面的过程,特区精神的生成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双重过程。在实践生成中,特区建设的特殊事件逻辑孕育了特区个性化的精神特质,包括:特区承载的特殊使命任务,决定特区精神的本质要求是创新求变;特区面临的特殊困难与挑战,决定特区精神的显著特征是"敢"字当头;特区长期面对其他地区鲜有的正当性质疑,决定特区精神的关键要义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特区所具有的特殊社会结构,决定特区精神的鲜亮底色是包容性的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在实践生成的人地逻辑中,中国共产党员、地域文化传统、新型移民等三种主体精神特质形塑了特区精神的内在动力。在特区精神的观念建构过程中,特区精神既具有独特的中央地方互动的政治化建构过程,又具有鲜明的政府社会互动的社会化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陈春晖 《南方论刊》2013,(2):1-I0001
<正>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成为"特区中的特区"。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前海,鼓励发扬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协调发展不仅关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而且关乎收入分配、社会公正、乃至政治稳定。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在发展的实践中存在"飞地"型特区风险加大、极化效应加剧以及扩散效应延迟的趋势,因此,应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的市场体系,转换政府角色和职能创新,以比较优势为首要原则设立经济特区,完善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民国以后,湖南财政因政局不稳而大受影响,并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形。民国初年,湖南财政稍有宽余,实业建设进展缓慢;北洋政府时期湖南财政出现"混账",实业建设无从谈起;国民政府初期,湖南财政有所好转,但实业建设仍不受重视。  相似文献   

15.
崔嵘 《家庭科技》2009,(1):31-31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脚掌上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是人体的保健"特区".充分开发这个'特区"的保健潜能,对预防某些疾病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特区要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继续发展"排头兵"作用,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关键.要改革和完善特区的干部选任制度,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部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以此提高特区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使各级领导干部能"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相似文献   

17.
侯静 《南方论刊》2013,(6):20-21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在特区建立发展三十年之后被喻为特区中的特区,将采取更加开放的姿态,接轨港、澳,面向世界,建设成为深圳和珠三角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前海作为中国最小的开发区,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这么小的区域要实现政策创新、要驱动整个深圳经济,进而带动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发展,非有其独特之处不能为之。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委提出"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是深圳的一个转折。深圳近年来因为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改革的冲力受到遏止,市委市政府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了"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这个老陈、却又更张的口号。说它"老陈",是因为这个口号回归了邓小平建立中国经济特区的初衷,再次强调了深圳在中国体制转型中的特殊使命;说它"更张",是因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特区使命已经结束"的议论在全国上下不同的方位上时有发生,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的改革时差也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不知不觉地缩小,重新提出"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正是要遏制这个不应该发生的趋势,留住深圳的根,恢复深圳的本。  相似文献   

19.
进入"特区后时代"的深圳,已经发展到可与国际先进地区比较的新平台上,不逐步逼近就是落后,这形成巨大改革和发展的国际竞争压力;国内一流城市、地区之间发展竞争格局基本成形,但后发地区的超常追赶也势头甚猛,短暂迟疑都会造成已有优势丧失的地区竞争压力;历届新任领导人的政绩压力和冲动,已有体制、产业基础、经济实力等提供的强大支撑,是要求"特区后时代"的深圳特区探索发展的新动力。思想禁锢和勇气减弱,既得利益惰性,可能的思路或政策性错误,执行的"空心化"和"碎片化",草根动力的被挤出和磨灭,道德规范和法律缺乏互动或没有及时转换等,都可能成为"特区后时代"特区改革和发展的反动力。  相似文献   

20.
王红丽 《兰州学刊》2007,(6):145-147
文章首先对陈辅其人及其诗论著作《陈辅之诗话》的相关问题进行考证.然后,从其文本出发,考察陈辅的诗学观念:诗歌的本质是"体物赋情";诗歌应当具有"意深远而味悠长"意境;构思应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诗歌语言应当有创新;诗歌应当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