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黑龙江省传统服务业现状特点入手,并引用投入产出模型对黑龙江省传统服务业与相关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分析发现,传统服务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要使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就应全面提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综合实力;创新发展理念,突出经营特色与品牌战略;优化经营模式,积极推进现代批发和零售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开始建立起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非在货物贸易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规模的突破.非洲作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在中国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货物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区域发展不平衡、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市场秩序紊乱等.笔者结合中非货物贸易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促进中非货物贸易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之前,华人穆斯林已经移居东南亚。郑和在出使西洋过程中,不仅与随行的华人穆斯林积极在当地从事伊斯兰教活动,在海外兴建清真寺,促进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而且团结东南亚当地的华人穆斯林,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华人穆斯林社区,作为宣传伊斯兰教的基地,对当地人民传播伊斯兰教,从而奠定了马来半岛与印尼群岛伊斯兰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商网络将华人企业编织进了广泛的国际商贸市场,有效拓展了海外投资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华人资本的国际化进程,并且也深刻改变了海外华人企业的资本运作方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华商网络的积极性和独特性而忽视了它内在的缺陷.在灵活运用海外华商网络引导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经济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海外华商网络在促进中国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流量国,且当下正值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国外先行经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本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升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产业升级,但促进作用有限;在行业选择上,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信息与计算机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和商务服务业;在区位选择上,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如何更加有效地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乔旋 《理论界》2008,3(6):224-227
中国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虽硕果累累,但也经历了许多曲折。在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各种困难,中国从中非关系的大局出发对非洲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这次调整为中国重新制定对非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中非关系逐步走向成熟。本文通过对该时期中国对非洲外交战略调整的内容、原因及其对中非关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发展的脉络,将有助于今后制定更加有利于中非关系发展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中国人即不断移居海外。南宋以后,华人移居海外者日见增多,至近代华侨、华人在海外已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成为所在国的公民,与当地的历史发展融为一体,也有一部分人依然保持着中国侨民的身份,参与当地经济文化的建设。然而,无论历史怎样变化,他们始终都没有忘记一点:他们是炎黄的后代。在与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华侨华人经济问题研究的进展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学术界在海外华侨华人经济的研究方面有明显进展 ,尤其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有所深入 ,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些问题有 :关于海外“华人经济”的概念、性质 ,华人经济在居住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华商经济网络的功能与内涵变化 ,亚洲华人企业集团的兴起与发展 ,海外华人资本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华人经济的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针对上述问题的争议 ,本文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海外华商网络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商网络将华人企业编织进了广泛的国际商贸市场,有效拓展了海外投资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华人资本的国际化进程,并且也深刻改变了海外华人企业的资本运作方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华商网络的积极性和独特性而忽视了它内在的缺陷.在灵活运用海外华商网络、引导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经济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中国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华侨、华人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口流动的必然结果。移居海外的中国人,大多是旧社会因遭受残酷剥削和压迫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国谋生的劳动者。他们在旅寓异邦的长期生活中,自强不息,顽强奋斗。即使在十分严峻险恶的处境之中,他们仍然能够寻求发展的新机遇,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为居住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亚洲“四小龙”仅用2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经济起飞”,将原来贫穷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变为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而这“四小龙”中,有三条龙(即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是属于以华人为主体的经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在迅速发展着,在这些国家里,华侨、华人也拥有很大的经济力量。“华侨是生意精!”国外不少经济学家对华商如此评价。华商在经营企业,发展经济方面为何能取得杰出成就?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为何能引起举世瞩目?许多人认为有一种奇特的精神力量在起作用,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本文试就中华传统文化与华商企业精神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孟欣  宁艳红 《南方论刊》2014,(12):53-54
远东大开发初期,当地居民生活必需品匮乏,中俄边境易货贸易随之兴起,华商足迹由沿江地区向俄中、西部地区发展,清代乾隆后期达到鼎盛,二十世纪初,俄国开始排挤、驱逐华商,其贸易活动逐渐走向衰落。旅俄华商在为俄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为两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殖民主义论”与中国外交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某些西方人士在国际上掀起一股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歪风,歪曲中国在非洲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和阻碍非洲民主化进程。这些论调反映出这些人士对中国的误解和猜疑,暴露出他们仍以冷战思维敌视中国,对中国推行价值观外交,也凸显了这些国家对与非洲关系疏远的焦虑和离间中非关系的目的。对此,中国外交应从理论上剖析和批判这一论调,实践上采取有效可行的应对措施加强中非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从而进一步推动中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南亚华人政治认同当地化并先后加入当地国籍以后 ,其社会地位日渐改善。然而 ,从法律上成为东南亚各国的公民到实际上行使部分或完整的政治权利 ,东南亚华人的政治地位提升 ,经历错综复杂的过程。大体而言 ,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的华人华裔政治权利已和东南亚原住民相当 ,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地位不断改善 ,仍有希望提升 ,印尼、印度支那、缅甸华人的政治地位较弱 ,但近年来已有改善。东南亚与中国关系的发展、世界华商网络的发展、台湾对东南亚的大规模投资和中国经济的崛起等因素都有助于东南亚华人社会地位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从东南亚总体经济成长环境和企业家个人行为等角度,解释20世纪60 ̄90年代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快速发展的原因,认为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在这一时间段快速发展,与华人经济成为当地民族经济主体所提供的环境契机及企业家个人人格特质、政治关系、社会关系相关。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与世界其他地方华人企业集团相比,在发展上有以下特点: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式经营色彩;与官僚资本相结合的资本形态;以传统产业为主导;民间信用替代了契约。  相似文献   

15.
赵明亮 《东岳论丛》2015,36(2):123-129
产业的协调发展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分析中国三次产业比例指标可知,当前三次产业产值结构、贡献率、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等不甚合理,第二产业作用下降明显,第三产业作用提升。分析产业关联指标发现,三次产业内各主要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及带动作用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完全消耗系数测算,发现与主要行业关联密切的行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第三产业中对交通运输及仓储、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等服务业消耗较大,研发及综合技术服务等行业消耗系数较小。针对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出促进新常态下中国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第二与第三产业的支撑,促进第一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及效率提升;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寻找突破口;提升信息技术、仓储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发挥研发、综合技术服务等服务业在三次产业提升及协调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捐与争权:市民权运动与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上海各马路商界因公共租界工部局增收捐税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市民权运动,目的旨在争取华人参与工部局董事会.在这场运动中,华商以抗捐为手段,以马路为组织范围,广泛发动华商店铺与工部局展开了博弈.截至1920年春季,作为市民权象征的华人董事并未产生.但是,作为市民权运动的副产品,各马路商界联合会及各路商界总联合会在抗捐风潮中相继产生,推动着市民权运动向更深层次发展.马路商联会的广泛出现,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上海中小商人争国权、商权与维护人权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清末上海外滩公园限制华人入内,在华人社会引起了持续反应。从1881年到1889年,唐茂枝等华商从纳税人权利义务对等的思想出发,对租界工部局禁止华人入园提出交涉,要求维护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他们也不反对对文明程度低的华人予以限制。因此,他们所争取的只是上层华人的入园权利。至于1900年后才出现的所谓"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示问题,尽管现在学术界仍有争论,但该问题受到的重视与20世纪初民族主义高涨有直接的关系。人们更多地是从民族尊严角度立言阐释,凸显的是华人外争权益的一面。实际上还有另一面,即对华人在公园摘花践草等不良行为的批评与反思,认为应加强文明教育、提升公德意识。时至今日,外滩公园留在人们历史记忆中的,似乎只有外争权益,而内省公德则被遗忘、被忽略了。这一点,值得今人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在任职驻朝商务委员期间,为在朝华商争取到一系列相对优厚的政策,促进了华商经济的成长、壮大;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对华商的保护与管理,保证了华商经济的持续发展。在经商区域上,华商实现了由沿海通商口岸向内地的延伸;在经营品种上,华商由传统的生活用品,发展到金砂、牛皮等贵重物品;在运输手段上,完成了由原始的肩挑手提到近代化的机器轮船的跨越;在组织方式上,华商不再是锱铢必较、独来独往的商人,而是与中朝官府密切合作的商帮,涌现出了以"韩国首富"广东巨商谭以时为代表的一批华商巨贾;在国际地位上,实现了由弱变强的转变,打破了日商对朝鲜市场的垄断,成为与日商并驾齐驱的两大外商之一,大有弯道超越的趋势。华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朝鲜的民生,部分地左右了朝鲜的国计,有力地配合了清政府的对朝政策。  相似文献   

19.
汤锋旺 《阴山学刊》2012,(6):95-101
华人经济作为移民经济,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融入当地社会,对于自身的长久发展有根本性的影响。近些年来,阿根廷华人超市在重重困境中突围,并取得不错的业绩。究其原因很大部分得益于华人超市经济的发展策略,其特色则在于以全球化的视野来思考华人超市经济在阿根廷国民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整合与运作可以提升华人超市的整体竞争力,从而促进华人超市经济融入阿根廷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20.
对2010年之前在沪市上市的批发和零售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得出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63家批发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顺序为:债务融资-内部融资-股权融资。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这种融资偏好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