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承担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责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取决于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取决于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水平,也取决于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能力.共产党人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以新的实践经验为马克思主义增添新的、富有时代精神的内容,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与时代同发展、共命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密不可分。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成功经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前进;另一方面,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实现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杨春贵 《学术研究》2000,3(1):30-37
社会主义运动,总在曲折中前进。只要科学、准确而全面地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那么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未来的必由之路,必将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历史变迁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唯物史观理解为经济决定论,源于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仅从生产方式看待社会历史的变迁不够全面,需要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社会历史。实践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并体现为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化同实践一样构成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化不仅是结果更体现为人的自由本性的创造。当把化等同于实践时,唯物史观就得到了一种新的阐释,社会历史的变迁也就是化的变迁,新时期的化哲学也就是一种化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钟宜 《中州学刊》2004,(3):187-189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律文化也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表现出由法律的工具性向法律的价值目的性、主观法向客观法、治人向治权法律理念、法律的封闭性向开放性、神秘性专有性向大众性和社会启蒙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历史变迁中的文化记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连 《江海学刊》2012,(4):177-181,239
文化记忆是一套可反复使用的文本系统、意象系统和仪式系统,它以客观的物质文化符号为载体,以超越日常生活的距离为特征,其客观化的制度性表征是社会身份固化和群体认同的重要来源。在传统社会,文化记忆对维护王朝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实现道德教化以及建立意义世界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社会改变了文化记忆的形式和载体,并使其具有了大众参与和市场化的特征,文化记忆的价值和功能开始受到挑战。作为古老文明现代转型的国家,中国的文化记忆研究具有极为难得的样本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历史变迁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有着根本性的依赖。但是其并不简单地随着经济基础的变迁而变迁,其中需要一些必要的中介因素。政治文化的变迁可分为向上的变迁和向下的变迁两种类型。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变迁,对于当代的政治文化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正在面临着自我更新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文明演进是在传播媒介的历史变迁中完成的。伴随着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媒介的变迁,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凝结成了不同的消费文化。从前现代满足生存必需之消费,到从众心理的现代大众消费,再到表征意义的后现代符号消费,媒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如何看待媒介的变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正负效应,存在着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两种态度。  相似文献   

9.
云南历史在与祖国历史整体发展的前提下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其突出特点便是云南历史发展的多民族多中心和每隔 5 0 0年左右便发生一次统治中心的周期性转移 ,作者对这一特殊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对全球治理理念和模式的一种革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全新探索。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既是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也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传播体系,有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致力于全人类参与的共建、共享、共赢的价值导向,以包容互鉴的态度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是对人类命运的历史思考,也是对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现实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载着对人类命运的历史思辨,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入手,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共产党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能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二是共产党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能否保持先进性的关键,它关系到我们的改革开放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三是共产党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也是我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四是搞好党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2.
“回回祖国”与回族认同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大力 《中国学术》2004,5(1):90-135
在中国历史上,回回人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才形成为今天被称为“民族”的这样一种人们共同体的?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怎样科学的认识、对待马克思主义 ,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 1 60多年来 ,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情况、新变化和当代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后 ,经常引起世人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 ,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常引导人们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常引导人们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评说和争论 ,不仅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而且也直接影响到 2 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走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中国与其他东方国家一样,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以传统之盾抗击西学之矛的文化“自信情结”。虽然,文化自恋的虚骄,缺乏虔诚的工具意识以及权宜的“中体西用”在过去的纷纷出局,已成为历史宿命。但是,对这些历史遗产的未来价值,理论的历史命运,在新的时代,还需要我们作出更有勇气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中国的特定历史时期,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过被“神化”到“人化”的历史命运,毛泽东从被诋毁到“重返人间”,在一定意义上映照了特定的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心理,表达了特定的人们对毛泽东的思维走向和情感倾向,表征了特定的人们的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16.
“占领”运动、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华尔街的"占领"运动蔓延至华盛顿、洛杉矶、芝加哥等大城市,成为一场社会各阶层和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国际性事件。从2011年9月以来,"占领经济"、"占领选举"、"占领文化"等各种形式的社会运动还在发展。"占领"运动与金融危机紧密相关,其直接原因是由于西方国家新自由主义长期泛滥和恶性发展,导致严重的"财团政治"、贫富两极分化、高失业率和社会不平等,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其根本原因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占领"运动的实质是社会各阶层对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抗议。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进一步显示出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变迁研究与“深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关于文化变迁的研究在切入点和具体操作方面存在宏观研究和专题研究两种思路,专题研究中的民族志书写是文化变迁得以表述和展示的具体手段,从马林诺夫斯基的“参与观察法”到格尔茨的“深描”,文化变迁研究经历了研究者的话语建构阶段和研究者的反思阶段。本文研究“前深描”时期文化变迁的研究状况,以及“深描”在文化变迁研究中的尝试,探求“深描”的民族志书写方法在文化变迁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史观与文化命运——对民族文化现代境遇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愚昧与落后、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文化进化史观影响下,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去传统化文化运动,与近30年来传统与现代共荣的文化再生产史观指引下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都试图扭转传统文化或传续或消亡的命运.但这样的努力往往是徒劳的,因此人类试图改变文化命运的理性逻辑需要重新省思与修正.  相似文献   

19.
济南历史文化的变迁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济南8000年历史文化中的若干现象和特征做了一些学术上的深度讨论。其中,关于济南远古先民的"泉水胎记",关于"阴阳五行轮回说"与趵突泉"水涌若轮"的内在关联,关于大明湖是与佛教"净土"相对应的"净池",以及济南文化中异常强烈的名士品格、担承意识和中华核心元素异常密集的积聚等等,都是一些较新的探索。本文以较大篇幅梳理了宋元明清时期有关济南湖山林泉的各类记载,论证了"城即园林"是济南园林文化的本质特征,认为这一特征对济南今日的城市和园林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何时间制度总是包含着两种自相矛盾的属性,即循环重复的时间观念和不可逆转的线性时间观念,而一切文化自然也提供了对这一矛盾现象的解决方式。在神话时期,神话思维对死亡现象的否定中已经隐含了神圣时间对线性时间的克服,在"祛除巫魅"的理性化进程中,线性时间观念和循环时间观念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不过就中国思想史而言,线性时间从来就不曾占据过绝对的优势,"历史循环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优势地位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