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西藏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藏族传统的“逛林卡”形式已经为拉萨旅游业所借鉴吸收,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林卡”旅游形式。本文在实地调查和综合比较拉萨市周边“林卡”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林卡”作为拉萨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带动拉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社会学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潮。这个学术思潮在当时不仅完全改变了人们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角度,也对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唯物史观社会学作为当时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学派,积极参加了20世纪30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三大论争,这些论争虽然都是以学术争辩的形式出现,但实际上都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紧密相关。所以说,在唯物史观社会学者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学,是一种"新社会学"和"现代社会学"。唯物史观社会学的发展,为解读中国社会开辟了一条新路,深化了中国社会学方法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世纪前半叶新疆民间文化与城市文化在外力推动下的近现代化进程 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其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心理文化层面都在发生嬗变,但传 统与现代性总是在碰撞中,有从不适应到适应的磨合过程。  相似文献   

4.
徐剑 《学术论坛》2002,(4):89-91
艺术社会学是一门形成相对较晚的学科 ,从世界范围看 ,其萌芽约在 1 9世纪 3 0年代社会学问世以后。本文对 2 0世纪中国艺术社会学由引进到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 ,并结合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加以论述 ,主要介绍了各时期对于艺术社会学的不同看法及不同研究成果的优缺点 ,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这一学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吴漫 《中州学刊》2004,(4):89-92
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史学社会功能的探讨大致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初步探讨;第二时期:"文革"结束后的冷静反思;第三时期:"史学危机"刺激下的全面探讨.其中的收获与挫折,反映出史学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社会所作出的积极回应,从而又突显出史学的现实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6.
邓伟志  毕伟 《东岳论丛》2006,27(1):13-18
社会学与和谐社会有着天然、内在的联系。当今中国正处于大规模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学具有独特的研究领域、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必然要求中国社会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通过对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的简单介绍,对社会学及其研究对象的界定加以综述,简要回顾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学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留美生入主中国社会学界 ,成为传播并发展社会学的主力。他们出版了大量的译著或专著 ,系统地引进西方社会学知识 ;创设了专门的教学研究机构 ,并开设扩充社会学课程 ;创立并创办了专业性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 ,使社会学趋于规范化、独立化、纵深化的发展。在传播过程中 ,他们还就社会学中国化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从而为此后的社会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2 0世纪前半叶是现代汉诗文体建设最重要的时期 ,特别是加强了视觉形式 ,即诗的建筑美建设。汉字是最具有视觉形象感的文字。“建筑美”是新诗从打破旧诗格律形式的革命中进行现代汉语诗体重建的重要内容。 1 92 6年是最重要的新诗形体建设年。重视诗的形体是新诗摆脱政治革命和文化运动等非诗因素的束缚 ,回归艺术本体的重要行为 ,是新诗真正成为“诗”的重要手段 ,使诗的审美性、艺术性得到体现。新诗的形体建设受到抗战的巨大影响 ,但并没有消亡。抗战时期诗的审美性写作及诗的形体建设滞后可以理解。现代新诗的形体建设之路曲折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高度概括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责职 ,即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社会学基于学科的优势与特点 ,较之其它学科更能全面、整体地实践这一职责 ,具体可体现为 :认识世界的全球社会学更具整体性 ,传承文明的实证社会学更具综合性 ,创新理论的宏观社会学更具前沿性 ,咨政育人的应用社会学更具对策性 ,服务社会的分支社会学更具专业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前半叶回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叶回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钱志和清末,中国回族教育摆脱以往传统的经堂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开始了新式教育的历史。近代回族教育的发展有些什么特点,这是研究回族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近代回族教育与民族觉醒同步发展中国近代回族新式教育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11.
与现代化互动:20世纪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主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学的百年,是社会学在中国发生、发展并蔚为大观的百年,是与中国现代化相生相伴、坎坷前行的百年。它的发生,既是对西方挑战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学术上的回应和互动,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转型和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需求及必然结果。百年社会学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互动及自身学科化、本土化和科学化的探索采取了三种形式:导入、建构和停滞后的复兴,而其中每一种形式又是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对应。因此,百年社会学大致可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导入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十年代;2.建构期,从20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3.停滞与复兴期,从五十年代初到20世纪末。中国社会学的导入主要得力于三种形式,即大量译介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派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学习社会学,在新型高校开设社会学课程。百年社会学在建构期崛起了三个主要学术流派,即马克思主义学派、乡村建设学派和社会人类学派,在停滞后的复兴期则取得了三方面的突破,即学科体系上的突破、目标理念上的突破和理论研究上的突破。中国百年社会学的发展主潮已经充分证明,没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会有名副其实的现代化;而没有繁荣的社会学理论及研究,也不会迎来健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13.
社会问题并不天然地就是社会学问题。社会问题潜在地可以是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社会科学的问题。通过社会学视角作为纽带,社会问题可以转化为社会学问题,从而进入社会学学者的视野。问题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解决不同于社会学问题的解决,社会学问题追求真理,要求保持价值中立;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必定基于一定的价值立场,二者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在形成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后来所产生的不同的影响,同时也由于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所具有的不同文化内涵、民族个性、心理特征、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等等,这使得20世纪的中国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在社会学的内容表现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差异,由此人们可以看到20世纪中国小说和现代西方小说所呈现的不同创作特征和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15.
将天人合一理念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之中,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客现形势.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应本着文化自觉的态度,用天人合一理念扩充社会学研究思想,丰富社会学概念的内涵,拓展社会学研究体系,最终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包容性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不断朝着包容性发展的轨道上迈进,就必须处理好社会发展与民生幸福,城乡一体化与流动人口,财富分配与再分配,社会风险的分配和合理承担,基层社区建设和制度,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等社会重点关切的问题。中国社会在实现包容性发展,在充分发挥社会学功能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理论、实践和体制上的制约因素。包容性思维和探索包容性发展之势,为社会学提供了一个新的非常广泛的学术背景,成为社会学更加深化认识社会运行,获得自身发展、提升自身功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18.
社会学的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前现代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学并非仅以现代社会为其研究对象和立足基础,现代性也不是社会学存在的惟一根据。不仅因为人类社会的后现代转型而产生了后现代社会学,而且还因为前现代社会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存在,所以,社会学也有面对或植根前现代社会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费孝通先生提出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的主张,突破了对社会学单一研究方式和理论模式的认识,为中国社会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园文化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归纳大学校园文化研究的文化学视角和教育学视角基础上 ,尝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特征作一番社会学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圆锁”习俗是我国北方民族一种常见的民间风俗,是为长到12岁的孩子举办生日聚会冠以成人礼的仪式.在其运作过程中激活了民间信仰、民间道德、人生自省、社区网络、崇礼意识等文化资本诸要素并使其相互运行.从现阶段凸显的“圆锁宴”的现象折射出人间交往由情感性趋向功利性的态势,随之产生的礼物经济更深刻地影响着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通过这一习俗所演绎的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回流”①过程,可以为民俗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