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推动了西藏经济快速发展,为西藏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西藏在社会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达到了较好的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效果。在西藏全区范围内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抓手,在西藏按重点、分层次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有力推进西藏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在加强西藏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强基惠民驻村工作日益向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在新形势下,依托强基惠民活动深入推进在西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可行而且意义重大。驻村工作队要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积极主动地依托强基惠民活动在西藏农牧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西藏在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中沐浴春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在长期实践中,西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界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化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西藏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认识法治在全面推进西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法治意识,以高度的自觉性维护法治的权威、推进法治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必须精准落实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完善依法治藏的法律制度体系,构建现代西藏行政法治体系,强化西藏现代化司法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把法治贯穿于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坚决依法维护国家安全与边疆稳定。  相似文献   

5.
温顺生 《学术论坛》2005,23(8):52-56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代社会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建设目标看作是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的过程,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简论中央与全国对西藏社会发展的扶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十年前,西藏在平定了分裂叛乱以后,开始了民主改革的伟大历程。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热诚关怀下,西藏雪域高原上百万翻身农奴当家做生,从此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人权,在封建农奴社会的废墟上.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后,各级政府都把发展地区民族经济、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推动西藏的社会进步当作西藏工作的根本任务。为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利益,中央先后召开了王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如何加快西藏的社会发展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除国家对西藏实行政策倾斜、投入大量资金外,动员…  相似文献   

7.
西藏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复杂,经济社会发展受达赖分裂集团破坏干扰以及高原生态脆弱等因素的影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更应该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根据西藏的现实情况,西藏经济社会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具备相关重要条件,即坚持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正确领导,努力推动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并且在西藏努力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西藏青年大学生坚持什么样的政治信仰直接关系着西藏社会发展的方向.由于西藏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西藏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必须加强西藏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扩大西藏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践的途径,为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民生主义已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一以贯之的一个主题。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里,孙中山首绘民生主义蓝图,毛泽东成功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民生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提供了政治保证;在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时代里,邓小平思考和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新时代;江泽民和胡锦涛分别在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基础上,继续把民生主义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0.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的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成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关心、重视西藏工作的传统,不断加大支持西藏发展的力度,加快西藏的改革开放步伐,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回顾西藏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史,总结乡镇企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成就与启示,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西藏乡镇企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乡镇企业发展道路,推动西藏社会跨越式发展和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西藏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辉煌胜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西藏和平解放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人民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跨越几个世纪,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战斗历程;介绍了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探讨了西藏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3.
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新世纪民族工作,集中体现了党的历史任务与民族发展主题的统一,它为新世纪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着力研究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社会生产力问题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现代化进程,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为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推进宝鸡新农村建设,2006年5月23日,由陕西省社科联、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金台区政府和市社科联联合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会”。专家学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深入研讨,建言献策。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和内涵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盘筹划,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推进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初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工作50年的历史经验为基础和内蕴的,经历了两大历史阶段,四个发展环节,是被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胜利证明了的正确方针,是党在西藏如何走向和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进行长期探索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成果.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在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各个历史阶段,根据西藏的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特点,采取和实施了实事求是的策略和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以后西藏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论述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西藏社会发展中所奠定的基础作用,以期对我们今天的西藏发展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1996,(2)
江泽民强调今年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做好宣传工作。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要继续完善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推进我国区域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在这一哲学视野下审视我国区域文化建设可以发现,区域文化建设包含着三重规定,分别为:从本质角度讲,区域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反映,并从根本上服从于和服务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从表现形式看,区域文化建设是充满特色、凸显个性的文化创新活动,具有多元多样化特征;从社会历史的视角分析,区域文化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推进我国区域文化建设,需要将这三重规定有机结合起来,并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协调好三者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始终非常关心西藏人民,十分重视西藏工作。从进军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平息叛乱、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在每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每一个关键时刻,党中央都及时作出重要决策,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仅仅半个世纪,西藏发生了由封建农奴社会跃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无不倾注着三代领导集体对西藏的关怀和重视。实践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相似文献   

20.
优抚安置制度是国家对军人及其家属给予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制度。完善优抚安置对象合法权益保障体系,实现依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为提高保障水平,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落实经费预算,健全资金自然增长机制;推进优抚安置服务保障工作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