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的选择决定和影响着西藏的稳定与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西藏的特殊区情选择治理方式,实现西藏社会的有效治理,符合国家和西藏民族区域地方的公共需求。转变观念,针对西藏特殊区情进行治理,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大力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是治理方式选择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环境是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西藏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发挥政府职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收集整理大量河北省人均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和谐程度资料的基础上,从建设河北省经济社会强省的目标出发,比较了我国各个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具体分析了河北省在全国各地所处的位置。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提出河北省要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人均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和谐程度应达到的水平。并阐明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收集整理大量河北省人均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和谐程度资料的基础上,从建设河北省经济社会强省的目标出发,比较了我国各个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具体分析了河北省在全国各地所处的位置.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提出河北省要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人均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和谐程度应达到的水平.并阐明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风险社会语境中看和谐西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长期以来面临着尖锐复杂的反分裂斗争,大力构建和谐西藏,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转型时期西藏存在的社会风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及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化解社会风险,构建和谐西藏,必须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解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思路有:加强党的领导;加快新疆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的步伐;加快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步伐,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健全收入分配体系,调整和完善新疆收入分配格局;加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努力解决就业问题,有效激发社会活力;消除贫困,实现有尊严的生活,真正激发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交流和社会服务等职能,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优质人才、提供科技支撑是高校实现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分析西藏高校支撑地方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西藏高校支撑高原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既有利于促进西藏高校自身内涵式发展,又能够推动科研成果服务于三次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对于提高西藏高原生态产业综合竞争力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藏财政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立足国计民生,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完成了公共财政的巨大转变,基本满足了西藏人民对公共服务及公共产品的需求并逐步使其均等化,同时财政体制更加公平、公开、透明,有效保障了西藏的政权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今后一段时期,西藏财政要进一步改善民生,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和谐西藏、小康西藏、稳定西藏和生态西藏的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最大发展成果成为人类的理想追求.生态文明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发展观的演进显示着人类发展理想的完善过程,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基础上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社会原则的公平,社会管理制度设计的科学,社会消费模式选择的合理,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来挖掘其内涵.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形成生态产业运行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解读生态文明的内在机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分析大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的SFIO模式,建构生态文明发展范式,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历史使命。美丽西藏建设是绿色发展科学理念在西藏的贯彻落实,强调西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也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的重要内容。美丽西藏建设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同时蕴意着新时代西藏人民对美好生态和生活方式的向往。近些年西藏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法治理念、法律制度及司法保护体系等不完善导致美丽西藏建设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和民众期待存在差距,有必要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司法保护体系来实现对美丽西藏建设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机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 《中州学刊》2005,(2):86-88
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要从确立生态伦理价值标准、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制化水平、建立政府生态伦理责任制、采取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系统措施等方面来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方的发展。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将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前提、奠定基础 ;而人的发展又必然在更高的层次上推动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 ,要努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余兴全 《南方论刊》2009,(11):74-75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根本保证。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社区的和谐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和谐程度,具有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重视社区的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本文就促进社区和谐发展若干问题作些粗浅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论节约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怎样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重要的一点,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一、节约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节约内含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人力节省是活劳动的节约,物力节省是物化劳动的节约,财力节省则是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马克思在阐述劳动时间的节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时指出:“无论是个人,无论是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更进一步要求,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美丽中国是时代和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团结是民族和谐的重要内容,是云南实现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由于历史上团结一直是云南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再加之云南逐渐完备的民族法制体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云南民族文化的多元和谐共生的现实基础,目前云南处于民族团结关系发展的最好时期,但由于影响民族团结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客观存在,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立足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用法律和制度协调民族利益、规范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和谐发展,努力推进民族团结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谐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哲学的中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五个统筹"的实质就是要努力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体现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西藏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是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充分认识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藏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有助于改进和提高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治理方式,提升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实现对西藏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宗旨.建设生态文明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