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复杂而难以克服的问题,具体到西藏农牧区的贫困问题就更为复杂和困难.本文在阿马蒂亚·森贫困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西藏农牧区的具体实际,将森的能力贫困理论拓展为生态环境约束下的能力贫困,由此得出在西藏扶贫的重点应该是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农牧民自身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动农牧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西藏农牧区基层医疗服务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各级地方政府借助中央政府和外省市的转移资源 ,坚持不懈地投资于人民健康 ,一方面通过财政支出维护农牧区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另一方面 ,运用政策干预手段推行针对健康高风险群体的保健项目。这不仅为全自治区人口健康指标的改善作出贡献 ,而且为其它省 (区 )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强化公共健康安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然而在农牧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和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薄弱的情况下 ,基层卫生服务的供给还远未满足农牧人口对服务便捷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目前的出路在于 :第一 ,改善卫生机构管理 ,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流动服务能力 ;第二 ,在有限开放医疗市场的基础上 ,通过资格认定和报销规定等制度安排 ,将个体乡村医生的服务纳入合作医疗体系 ,并鼓励他们参与服务质量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扶贫攻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不易;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使扶贫难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产生诸多矛盾,影响其发展速度;农产品与农用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影响脱贫步伐;贫困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与贫困程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制约着脱贫进程;政府推动型的扶贫方法具有局限性;返贫现象突出,加大了扶贫任务;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扶贫脱贫只能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4.
西藏自治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基础的欠发达地区,农牧区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比任何省区都重要.促进农牧区的发展始终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制约西藏农牧区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西藏农牧区的发展途径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西藏农牧区贫困的特征、成因与反贫困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相关理论,依据西藏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与数据资料,结合在西藏农牧区实地调研的所见所闻,在描述西藏农牧区贫困特征与成因的基础上,试图归纳出西藏农牧区的贫困类型、贫困标准以及反贫困政策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而对西藏农牧区的反贫困路径与政策提出个人见解。本文会涉及到本地区贫困标准、移民扶贫、工业化、城市化等有歧义的问题。对此,笔者会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相似文献   

6.
寻兴才 《青海学刊》2003,(3):104-107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我国新世纪初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青海是一个欠发达省份,省穷民不富是我们最大的实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抓住青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扎扎实实地抓好各  相似文献   

7.
在民族聚居地区扩大和完善基层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适应和推进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民主是保证农牧民政治参与和实现民主权利的前提。西藏农牧区基层民主的发展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实施的重要样本,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实现了最广泛基层群众的自治,西藏农牧区经济体系、教育医疗、社会救济等事务逐步纳入民主管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社会分工是一个社会实现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性机制。本文首先对社会分工与经济发展的一般经典理论进行梳理,结合西藏社会分工存在的问题,论证了社会分工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意义,以及加快西藏社会分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30年的改革开放,西藏农牧区经济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西藏农牧区还是中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集市概念的归纳和对西藏集市的现状、问题分析,研究开展集市贸易对西藏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影响,探讨西藏扎囊县开展集市贸易的条件和开展集市贸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发展绿色矿业是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也是建设“美丽西藏”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西藏绿色矿业的SWOT分析,探讨做大做强西藏绿色矿业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对西藏人力资本进行剖析,对于找到西藏反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西藏人力资本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贫困人口的主体意识、促进人口流动、增加教育投资、开展反贫困职业教育、建立移民化城镇,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建设水平等一系列手段提高西藏人力资本积累,从而试图找到一条破解西藏贫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用制度变迁理论对西藏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分析,文章认为:西藏国有企业所处的制度结构发生变化,必须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西藏国有企业在其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正确对待;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援助政策实施过程中西藏存在地方政府的“缺位”和“越位”问题以及城乡差距持续扩大问题。只有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援助措施,以及将中央财政补贴重点投向农牧区、农牧民,投资农牧区基础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素质,西藏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一大核心就是为城乡人民提供基本均等化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必须高度注重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增加西藏农牧区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要有效实现西藏城乡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均等化,逐步消除农牧区贫困状况,必须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益,加大农牧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彻底提高农牧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是解决新时代西藏“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西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影响是显著和深远的。本文运用2011-2020年西藏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PVAR模型,对西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牧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西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牧民收入增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相较于农牧民,西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促进作用强度更大。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西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提出简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洛桑 《青海学刊》2003,(3):59-61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牧区总体上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但是,不合理体制造成的矛盾和各种权益之间的摩擦,不但一直存在,有些方面还渐趋突出。这些问题,分散开来看,单个地看,似乎无碍大局;但是,汇总起来、集中起来看,就可以发现这些问题不但妨碍着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潜藏着隐患。如果积聚时间过长、积累过多,有可能引发局部的严重不稳定。因此,在贯彻执行十六大精神,解决城乡统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10-216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举措的精准扶贫,仅仅依靠物质帮助显然不够,它还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满足。长期以来的被动式扶贫模式,不仅使扶贫对象丧失了自我觉醒与发展潜能,而且还使其深陷精神困扰之中。对于精准扶贫的认识,不能认为"扶贫"就是获得最多的物质享乐,而必须考虑到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和守望。精准扶贫仅仅依靠物质支持和救助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多方面的参与融入才能完成。精准扶贫既不是以经济为本,也不是以精神为主,更不是扶贫物质越丰厚越好,而是要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兼顾物质、精神和心理多方面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国扶贫瞄准单元经历了从县到村再到户的不断精确转变,但是在实际上,扶贫资源瞄准偏离的困境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一方面,扶贫资源瞄准与传递背后的治理和管理机制容易造成资源的使用与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相脱离;另一方面,社会阶层分化和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往往导致精英捕获,以上两个原因使我国扶贫瞄准机制面临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99-205
扶贫攻坚涉稳问题的解决事关扶贫事业的成败。从法治的视角探讨新时期的扶贫攻坚涉稳问题的成因、性质及其法治保障策略,可以推动扶贫攻坚建设。新时期扶贫攻坚涉稳问题的成因有三:其一,对象识别不精准,贫富差距加大,影响社会稳定;其二,识别程序不透明,信息不公开,诱发社会不稳;其三,扶贫资源分配不均,利益主体争夺激烈,潜藏社会矛盾。依法解决扶贫攻坚中影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需完善宏观方面的涉稳立法;另一方面在微观立法过程中应明确识别标准、确保程序公开、强化法律责任及与社保法相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