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文言小说以传奇的形式达到高峰而后急剧衰落;宋代,白话小说以话本的形式兴起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时间上的前后性导致了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误解,认为文言传奇的退潮为白话话本的发展打开了空间。本文认为,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各有自己的发展脉络,二者本来就不存在于同一个空间,它们的兴衰受制于它们自身的内在机制,之间虽有一般意义上的影响但不存在前后的延续关系。  相似文献   

2.
孔庆庆 《兰州学刊》2011,(12):161-165
最早的"小说"一词,实际上指的是文言小说。文言小说的自觉审美创作不代表白话小说的审美自觉,白话小说的产生、发展与说书艺术密切相关。从说书艺术的渊源来看,说话艺术的出现应该早于话本,而话本创作是对说书艺术的模仿。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在内容上没有承袭前人之嫌,虽然它们的模式大都相近,但是其故事已经不再见于史书,是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且数量巨大,形成自己固定的模式和美学风格,可称其为一个文学流派。尽管它的情节关目颇具浪漫色彩,但毕竟是对真实的人与事的文学化反映,这正代表着它的成熟。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自觉审美创作便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明代中篇文言小说的梳理 ,可以看出 ,明代文言小说对各种文体的发展 ,尤其是白话人情小说的发展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7世纪是我国白话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期在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上,与白话小说出现的初期相比,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文人参与到小说创作中来,作品呈现出文人化倾向;二、创作传播的地域分部特色十分明显;三、小说的创作传播带有一定的商业色彩,成为一种产业。体现出文人化倾向、地域化特色、及产业化转型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5.
邓伟 《兰州学刊》2009,(2):81-84
晚清“小说界革命”的观念迅速为知识界接受,使得整个晚清白话小说发展都打上了它的印记。也造成了“新小说”发展的空前盛况。其时,人们直接赋予小说教育下层民众的重任,在此基础上“新小说”的文学语言与白话的采用建立了必然的联系。同时,由于白话发展的实际水平,“新小说”的白话语言渊源多为传统白话小说,并存在其他的成分,形成一种近代化的文学语言的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来华的西方人出于对异质语言的敏感、华洋杂处的现实需要以及探求中国文化的兴趣,率先发起了语言变革。他们所作白话小说主要包括传教士小说和汉语读本中用北京官话改写的白话小说,其中所用白话则经历了由章回小说的旧式白话到北京官话的转变。尽管西人进行的白话实验并未带来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但在对白话文的认识与运用上表现出相当的超前性与创造力,是我们研究白话文运动的绝佳的参照系与对比物。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与评价“五四”白话文运动。  相似文献   

7.
古代白话自汉魏之际始现于书面语,经过长期发展,至宋代随着由雅趋俗的文化进程,广泛渗入多种文体。在此语言背景下,古代小说语体发生巨大的变革。一方面,文言小说语体变华艳为平实,出现浅俗化倾向,这是后人认为宋人小说不及唐人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白话小说语体的形成,与近代汉语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话本既非说书人的底本,也非记录本,而是为了满足雕版印刷的出版需要,模拟说书艺术以书面白话语创作的新型小说文体。白话小说的繁荣,扩大了白话在书面语中的比例,反过来又推动了近代汉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注引《魏略》关于曹植"诵俳优小说数千言"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小说史价值。通过对先秦汉魏俳优俗赋的考察,可以发现曹植所诵"俳优小说"实则是俗赋。相关的出土文献、传世文献均表明,在汉魏六朝时期,俗赋已经发展出以演诵故事为主的一脉,成为唐宋说唱文学的源头。以"俳优小说"为切口和出发点,继续考察敦煌俗赋与变文、话本的关系,可以发现俗赋是唐宋转变、说话等讲唱文学产生的文体基础。据此可以推论,白话小说的母体源出于汉魏六朝以来的俗赋。如此则可将中国白话小说的起源追溯至汉魏六朝时期的俗赋。  相似文献   

9.
王凌 《兰州学刊》2010,(12):141-145,150
在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汉语书面语曾一度为文言所垄断。汉译佛经的广泛传播为书面白话争取到一定表现机会,白话小说的兴起更为白话书面化运动提供了有利契机,近代汉语由此形成。由于使用言、文一致的白话叙事,白话小说在语体风格上表现出平易通俗、自然逼真以及富于动态性和地域色彩等有别于文言语体的特点,这也影响到白话小说的整体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冯梦龙在通俗文学领域多有建树,他编辑整理的民歌、笑话、通俗读物和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等,对于世俗心态与文坛流变,均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冯梦龙以其过人的才华、领先于时代的胆识,致力于通俗文学的整理创作,对于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围绕小说的文人、民间两个传统的衔接这一命题,揭示冯梦龙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所拥有的特殊地位与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1.
周怡 《东岳论丛》2000,21(3):125-128
拟话本小说兴盛于明清之间,至清初夭折。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到此终结。究其原因:话本作为拟话本的前身,有“小说”和“讲史”之分,“小说”是拟话本的源头,“讲史”则形成白话长篇小说。讲史艺人较高的文化层次,使得长篇白话小说有了坚实的基础和长足的发展。与此相反,文化层次较低的“小说”艺人制约了小说话本的发展,形成拟话本的先天不足。长篇白话小说替代了拟话本的地位。此外,正统文艺观给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以精神支柱,它在观念上最接近正统艺术。而拟话本一直被视为消闲品以等而下之,它是通俗文艺中之粗俗品,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得不到地位的认可和艺术的升华。与此同时,在表现形式上与正统艺术相近的文言小说也就有机会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唐代出现的"白话小说"与宋元话本关系密切为后世白话小说的先声.而在唐代白话小说的形成中,职业的独立讲唱者的出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应该说,唐代讲唱者在其所进行的艺术活动中,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其所强调的声、辩、才、博,对后世的艺术活动影响颇大.而讲唱与民间说话的结合,则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发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敦煌藏卷中的一些篇什早已被学界认定为中国白话小说发展的早期阶段,而佛教与中国早期白话小说关系甚密,笔者通过对《董永变文》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两个白话小说的细致分析,指出:佛教所带来的异域风情、佛教文学所带来的新的文体等,均对中国早期白话小说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初骈文小说的创制不失为晚清以降中国小说语言杂糅发展过程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民初文学观念的转移与文学实践面貌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民初小说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把晚清以来历时性的文学语言建构情况,在共时性上全面地展现,体现为骈文、古文、以不同时期古白话为范式的白话、不同程度欧化的白话、不同程度使用方言的白话等语体加以采用。此时,文言的使用在民初小说语言之中又成为一种风气,而白话的小说语言建构相对表现得不太突出。民初小说语言在中国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型之中并没有取得质的突破,而在内部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内卷化。  相似文献   

15.
明清白话小说有四种叙事视角:叙事者不定视角、叙事者固定视角、人物不定视角、人物固定视角.由于明清白话小说叙事中叙事者主导、叙事者与人物之间的分化尚未完全完成等特点,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主导视角类型是叙事者不定视角,以及人物固定视角,叙事者固定视角,人物不定视角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不多见且不典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唐代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不同的传播方式入手熏仔细地考察了它们不同的流传范围、写作缘起等,指出:文言小说作为一种贵族沙龙文学,它有其独特的传播途径;而白话小说则起源于普通大众,带有强烈的俗文学传播特点。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这两种不同的小说类别,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萧燕 《天府新论》2000,(1):95-96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研究长廊里,白话小说无疑是最贴近社会、贴近人生,最拥有读者群的品种,但其发展轨迹如何,古往今来的大体面貌怎样,其内涵以及相关作者群、读者群和研究者群的阶段性特色是什么?……多年来一直少有比较令人满意的描述。怀着这样的遗憾,我在由乔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主流》丛书中发现了一部令我欣喜的论著———《白话小说:从群体流传到作家创作的社会图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白话小说》)。作者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孜孜石乞石乞,辛勤耕耘二十余年,出版了诸如《钱起诗集校注》、《…  相似文献   

18.
小说与方言是白话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但当前的古典小说研究对此重视不够 ,许多古典名著注释本多不注释方言俗语 ,以为此非难点和要点 ,许多表达人物神韵的口语往往被误读、读破 ,因而无从完美地欣赏白话小说艺术。本文从小说起源、方言与地方风俗、人物口吻、方言俗语规范注释等方面对此论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小说呈现出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段.前期以翻译小说为主,践行"开风气,牖民智"的办报主张;后期以原创小说为主,强调"讽喻时事"的功能,具有不少新变的时代特征.就小说观念而言,其本体观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其语体观念却率风气之先,大力提倡和实践白话小说,其曲折的成长历程颇具"标本"价值,对此后的白话文运动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代是一个传奇小说的繁荣时代,源自汉魏六朝的中国传奇小说达到了艺术顶峰,无论是通俗传奇小说还是高雅传奇小说,无论人物、情节、结构还是思想、内容、语言等,都取得了全面的、重要的艺术成就,并且为长篇白话小说提供了可贵的艺术经验与艺术借鉴。明清时代已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版业十分发达;中国古代小说,无论是白话小说,还是文言小说,到了明清时代已发展到了思想艺术的成熟期;小说观念、小说理论产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是传奇小说进入繁荣时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