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司法人财产权究竟是否是法人所有权是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公司法人的本质是法律拟制物.公司法人不能享有法人所有权的原因在于其是法律拟制物.公司只能在名义上拥有财产,不能真正享有法人所有权,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法人只是一种法人拟制物,不是现实存在的人,公司没有思想和行为能力,不可能像自然人一样对名义上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  相似文献   

2.
公司法人财产权究竟是否是法人所有权是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公司法人的本质是法律拟制物。公司法人不能享有法人所有权的原因在于其是法律拟制物。公司只能在名义上拥有财产,不能真正享有法人所有权,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法人只是一种法人拟制物,不是现实存在的人,公司没有思想和行为能力,不可能像自然人一样对名义上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法总则》对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的定位,将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界定为非营利法人、公益性法人和捐助法人,并将其区别于宗教团体法人,这样界定有诸多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的成立条件中,《民法总则》允许具备法人条件的宗教活动场所取得法人资格,但并未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必须登记为法人。其治理结构应设有法人机关,包含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机构;宗教活动场所法人享有对宗教财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但需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对其财产权进行保护和限制。同时,在宗教事务中,其需要对法定代表人的行为,教职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等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宪法对住宅不受侵犯权的规定在文本上采用"安全"、"自由"、"尊严"等用语来叙述,在权利类型归属上有安全权和自由权之别,并和通讯秘密、人身自由、迁徙自由、人格尊严权、适足住房权、财产权、程序权利等不同权利构成权利群,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权利的多重属性,即兼具安全权和自由权、财产权和人格权、实体权和程序权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法人分类,许多国家以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作为分类基础。《民法通则》没有遵循这一模式,而是采用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的分类模式,并在非企业法人项下规定了事业单位法人。北京奥组委属于事业单位法人,这不仅是理论上的需要,亦获得了实践中的支持。中国事业单位法人面临着泛商业化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在中国目前的情境之下,应继续秉持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的分类模式,并在非企业法人中增设基金会法人。  相似文献   

6.
物权制度在西方已建立了上百年,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物权法却都 没有对法人财产权的性质作出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司法》针对不同的企业法人对法人财产权性质作出不同规定,但这些规定 不仅在理论上有模糊不清之处,而且有自相矛盾之处。从物权角度看我国法人财 产权的性质,是完善我国法人财产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私法层面上的人格权理论研究始于19世纪的德国法学,人格权概念是以自然人人格为雏形发展起来的。法人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律技术运用相结合的产物,自其取得法律意义上的人格以来,就在为争取法律人格的权利保护而进行不懈努力。从法人人格到法人人格权,两者在民事立法中并不同步,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法人人格权的确立是基于立法政策判断、理论论证和法律技术运用三个方面的法律背景。法人人格权的确立,突破了长期以来人格权只能由自然人独享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法人分类作为民法典编纂中的非主流问题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由于诸多原因造成法人分类处于"被遗忘"的境地。然目前法定模式与理论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憾,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为法人分类提供了启发,法人作为分配资源的枢纽,承担着降低交易成本、福利分配成本以及权力运行成本的职能。不同法人所降低成本的类型决定了其自治性的强弱,从而建构起与其相配套的以自治性为核心的"完全自治性法人—过渡性自治性法人—非自治性法人"三元层级结构,其为动态流动过程而非静态结构,也为法人分类模式找到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争议在美国主要呈现为宪法上的言论自由权与政府的法律规制之间的平衡问题。1968年的金斯伯格案、1978年的FCC诉太平洋基金会案和1989年的赛博通信公司诉FCC案即是在这样的分析框架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宪法规则和合宪性审查标准,其中尤其突出了言论传播媒介的特点对于法律分析的重要性。网络时代的言论表达因表达者数量的爆炸式增长、言论传播渠道的多元扩展、言论道义责任的弱化等特征,使得作为一项基本权利的网络言论自由权有着不同于传统言论权利的素质。在最新近的雷诺案中,美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的宪法保护方式基本成型,言论自由的保护仍被认为是首要的,网络言论的技术特点必须被纳入到经典的权利分析的模型中,用以决定宪法所容许的政府规制的合理程度。网络言论自由在美国并不完全是一个独立的法律议题,而始终是宪法第一修正案法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民法总则》颁布后,法学界就新创设的法人分类中的特别法人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为例,从法律规定和立法说明来看,一方面彰显我国的社会发展得以促进法律本土化的变革,另一方面通过法人资格的赋予能解决过去集体所有土地及生产资料归属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法人制度的设计需要关注某一组织体在社会维度上实际发挥的功能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方近现代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进行比较发现,私有财产权保障在从近代模式向现代模式演变的过程中,后者对于前者并不是否定,而是发展,贯穿的主线就是私有财产权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2.
重实体,轻程序代表了我国主流的法律现.事实上,如果我们简单地把法律理解为“做什么”的话,那就必须承认,所谓规则,更多的是“怎样做”.文章以美国宪法为视角,探寻正当程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公司的法律本质学术界历来有争议,而一人公司的出现又对传统公司理论提出了挑战。法人拟制说与法人实在说在哲学语义上存在着结合的可能性,一人公司的发展史体现了两种学说的统一,一人公司是以契约关系维系的客观实在,其拥有独立人格的原因在于法律拟制,一人公司例证了两种学说能够通过相互补充,共同揭示公司的法律本质:公司是为实现社会价值,通过法律拟制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契约性组织。  相似文献   

14.
以往研究公务人员的腐败问题,主要领域囿于贪财,而忽略了贪色。公务人员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滥用性权利极容易滋生腐败,所以有必要对这一主体的性权利予以一定的限制。从民法立场出发保护公民的性权利与从刑法立场出发限制公务人员性权利相结合的立法路径既保护了公民的权利,又可以预防公务人员的腐败,是完善现行法的合理构想。  相似文献   

15.
私有财产权的重要性、正当性需要法律对它加以保护,行政征收权的必要性、补充性又需要法律允许对私有财产权的适当的侵犯,这使我们面临了一个两难处境。当交易成本过高,且该交易对社会整体而言为绝对公共利益(即不包含商业利益)时,应适用责任规则;当交易成本低,且为了保护私人对财产的主观价值以减少或降低反向成本时,应适用财产规则的保护方式。目前我国宜将保护重心向公民一方倾斜即对私人财产的保护采用财产规则的方式,以防止反向成本,维护公民对法律的感情及预期。但此种倾斜性的采取财产规则似乎仍应建立在利益的权衡、取舍之上。  相似文献   

16.
诉讼时效制度是民法学上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它的届满将引起民事权利的变动。然而不同立法例对诉讼时效的效力有着不同的规定。基于我国民事方面的相关立法,我国民法学界对此的通说是“胜诉权丧失模式”。然而,学者对胜诉权的详细论述却不多见。那么,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胜诉权是否是一项实在的权利。本文将从以下思路展开论述。首先,探讨诉讼时效的届满与胜诉权的丧失;继而追溯胜诉权的来源及对其的批评;然后从权利自身对胜诉权的检讨;最后,重构诉讼时效效力。  相似文献   

17.
从基本权利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大致经历了福利分房阶段和住房改革阶段。在现实中,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有诸多不足,如基本权利设定不足、改革指导思想不足、政府职能定位不足、覆盖人群不足等。从人权需要和宪政发展来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将居住作为基本权利进行宪法规定,同时明确政府的住房职责,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分工等。  相似文献   

18.
《民法总则》法人分类的设置,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法人制度、规范法人机制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其不足也是难免的。本文以民办学校法人在《民法总则》法人分类中归类存在的问题为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民法典法人分类的改善建议。即注重立法技术上的逻辑周延性,采用直接列举方式和间接列举方式明确法人形态的归类;营利法人不能均作为商事主体归类;社会服务机构的涵盖主体需重新界定;可以通过基本法和特别法相结合的形式完善法人归类机制。  相似文献   

19.
尽管俄罗斯联邦最近几年通过立法改善这些小民族的法定权利,也尊重土著民族文化,但这些民族的现实状况与相关国际法准则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缺乏政治意志和过于偏重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各种形式的歧视仍然存在,这些民族不能真正参与影响他们的决策,其土地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威胁到他们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