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周国梁 《城市观察》2014,(3):134-140
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政策,研究其价值取向,既是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分析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转型,着重探讨了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规划的公共价值取向、民主参与取向、人本取向和空间正义取向。  相似文献   

2.
促进郊区工业园区二次开发,加快园区转型发展,是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要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强对"二次开发"重要性认识。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前提下,按照全面探索、逐步推进、封闭运行、结果可控原则,结合城乡统筹、产业转型、环境整治,通过产业用地二次开发,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汪泓  孙建平 《科学发展》2011,(12):47-69
基于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体制机制现状,分析新城建设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当前遇到的发展瓶颈,重点提出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中体制机制优化和完善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上海郊区差别化管理体制机制的总体思路是:以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基础,根据各区(县)不同的主体功能和开发任务,实施差别化政策;按照"二级市"的要求,简政放权,增强郊区自主发展权和统筹协调权;适度调整市、区财政分配体制,使郊区各区(县)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利用激励、财政激励、生态发展激励和绩效考核五大机制,促进郊区差别化管理,增强郊区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实施"强镇扩权",创新郊区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增强郊区发展活力。上海建立郊区差别化管理体制机制,还需适当调整郊区城市建设标准、制定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设施建设标准、增加郊区人口导入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范简政放权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上海郊区新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但建设进展参差不齐;新城功能培育受到普遍重视,但尚无功能真正健全的新城出现;各大新城都在力求实现其城市基本定位,但发展态势表现不一。新城建设中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如未能充分体现“紧凑型城市”规划理念、聚焦重点建设不足、产城融合程度尚不理想等。上海应努力克服当前存在的共性问题,认真回应新城建设中的迫切诉求,进一步提升认识、聚焦重点、有序推进,推动郊区新城真正成为面向长三角地区、强化和拓展上海城市功能的市域城市群。  相似文献   

6.
张文明 《科学发展》2011,(6):109-114
通过对上海郊区农村调研,农村社会发展呈现出人口老龄化、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社会保障不足、基层组织在乡村事务发展中作用弱化等四大社会问题。面对当前郊区农村出现的社会问题,上海要从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高度和要求出发,立足未来上海郊区农村发展目标,在养老服务、外来人口管理、农业现代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合理、有序地推动市郊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剖析上海农业经营形式的现状及问题,重点结合区县的探索和实践,围绕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两种新型经营方式,提出加快转变上海农业经营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中心城区与郊区在养老机构、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心城区面临养老资源紧张局面,而郊区出现养老床位空置现象,养老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应与郊区深度协作、资源共享、经验互换,从资源统筹、智慧医疗、政策倾斜、区域品牌、服务平台、观念转变等方面创新思路和举措,以缓解中心城区养老压力,提高郊区养老服务质量和床位利用率,最终实现城郊养老资源的有效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社会公共政策的失衡。应该采用综合多元的社会公共治理新思路,完善和创新构建文明公共的传媒、促进青少年知识结构平衡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救助、增加未成年人服务设施的城市规划等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目前上海郊区农村在公共服务方面欠账依然较多,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服务水平相对落后。上海必须从构建全球城市的宏观背景和实现"四个率先"的要求出发,坚持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本导向,顺应城镇体系规划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供给"、"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郊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11.
高梦梦  汤放华  吴平 《城市》2015,(8):42-45
西方城市规划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了转型历程,从物质空间设计的工程技术转变为一项社会管理的公共政策,当前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公共政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都处在巨大的转型之中,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转型变得极为迫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从制度和法律层面对公共利益进行保障,并从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众参与程度、重新构建规划师职责体系等方面促进城市规划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城市》2009,(1):79-79
澳门特区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2008年12月11日在澳门举办的“城市规则与公共政策研讨会”上表示.澳门特区政府锐意推动城市规划工作,预计在2009年启动澳门城市规划核心及相关法规的草拟工作.争取在2010年内进入立法程序。刘仕尧介绍说.现阶段澳门特区政府在推动城市规划工作上,一方面制订《澳门城市概念性规划纲要》,为确定未来的城市发展策略打造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五个新城建设,应坚持交通建设先行,建成独立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坚持产业发展优先,做高产业能级;坚持生态保障导向,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示范基地;坚持引导人口有序集聚新城,打造宜居宜业新空间;坚持土地集约发展模式,再建一批地标性项目;坚持市场化为主的融资模式,提升财务运作能力."十四五"期间,力争将新城建设成为上海未来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增长极,并与中心城区一起构成上海大都市圈的"核心内圈".  相似文献   

14.
城市管理公共政策是城市政府为指导城市各要素的有效配置,妥善地处理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城市社会大众利益出发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它是城市管理的强有力手段之一,也是城市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项特权。生态环境公共政策是城市管理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政策的定位是否正确,政策措施是否得当,不仅影响到整个城市管理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实施效果,而且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公共政策,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健康发展,最终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三者保持高度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析了上海市郊区公交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需求与机遇,阐述了郊区公交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以及实现郊区公交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是国家因地制宜调控城市发展布局的重要手段。计划经济时代,城市规划被认定为政府的专利,政府根据对政策的解读来确定城市发展规划。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规划的计划性不断减弱,指导性不断增强。上海,从“十五”期间的“一城九镇”规划方案到“十一五”期间的“1966”城乡规划体系,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城乡设计等各种手段,进行城市发展调控和指导,用以维护公共利益、社会公正以及城市和谐。但总体上,规划体制的框架及其运作机制依然具有较多的计划经济色彩,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政府体现政绩和表明奋斗决心的“重要砝码”。而事实上,城市规划是一种过程,是为可供操作的决策创建一个参考性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决策最终将展开、配置到规划和实施的过程当中;城市规划又是一项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其制定及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需要城市各阶层的利益博弈,需要兼顾社会和谐与公正;城市规划还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虽然城市变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一座城市是走向没落还是走向繁荣却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给城市规划发挥功效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导刊》2012,(33):13-17
20年,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社会工作而言.不是一段短暂的时光。在内地.能用20年时间去度量社会工作发展的城市只有一个———上海。1993年.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探索之路正式开启。把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导入民政领域、公共政策和社会服务领域应该是上海的一项重要贡献。多年来.上海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安置帮教、禁毒戒毒、信访维稳、应急处置等领域开展社工服务。社会工作与传统工作得以共生共进。  相似文献   

18.
地铁站是衔接城市空间与交通系统的关键节点,其邻近商业空间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作为联系郊区与城市核心区的重要枢纽,郊区中心型地铁站邻近商业空间的发展演化在提升郊区经济活力、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成都市犀浦地铁站建立前后站点邻近商业空间的演化过程,发现影响商业空间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樊行 《城市》2012,(6):25-29
目前,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已得到了广泛共识.罗斯福总统智囊塔格威尔曾指出:规划是"政府的第四种权力",其作用就是运用政府权力对国家资源进行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一直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公共服务均等化反映在空间层面,就是要促进公共设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与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0.
夏骥 《城市》2011,(12):58-61
一、产城融合,不应成为一个问题一般认为,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始于工业革命。工业的比较收益远高于农业,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入工厂,并在工厂附近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稳定聚落,同时他们生活所必需的服务业也逐渐发展起来,近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真正形成。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