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秀聪 《源流》2012,(21):23-24
林若书记不幸逝世。10月9日上午,我与几位旧同事怀着沉痛的心情,前往其家中灵堂吊唁。吊唁后,我沿着新河浦涌漫步,脑海中不断闪现出林若书记坚毅的面孔,慈祥的笑容,以及与其相处日子里的许多难忘的往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工作,兼任党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中包括省委书记林若、省委副书记谢非、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张汉青等领导同志,因  相似文献   

2.
薛冰妮 《源流》2012,(11):16-16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张帼英这样形容老领导林若。张帼英认为,林若勤政务实、真诚公道、清正廉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威信很高。"你到下面找70多岁的老人,或在省委大院里问问老干部,你就会发现林若的口碑很好。"在林若病危之时,张帼英曾到医院看望他,还在他耳边鼓励他争取回家过中秋。获悉林若逝世的消息后,张帼英到林若家里慰问他...  相似文献   

3.
薛冰妮 《源流》2012,(21):16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张帼英这样形容老领导林若。张帼英认为,林若勤政务实、真诚公道、清正廉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威信很高。"你到下面找70多岁的老人,或在省委大院里问问老干部,你就会发现林若的口碑很好。"在林若病危之时,张帼英曾到医院看望他,还在他耳边鼓励他争取回家过中秋。获悉林若逝世的消息后,张帼英到林若家里慰问他的夫人。"他走得很平静",张帼英说,林若活得踏实,走得平静,让人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4.
盛海辉 《源流》2012,(21):17
"林若廉洁奉公,为人正直,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们都很钦佩、敬重他。"在张建勋心目中,林若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平易近人,民主作风好,实事求是,做事果断,特别是工作中善于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出生于1926年的张建勋比林若小两岁,虽然他们都是1945年参加粤赣湘边纵队,但分属不同的支队,所以直到1956年两人才相识。"当时林若任东莞县委书记,我在新丰县任书记,有一次省里召开县委书记会议,我们就认识了。林若是中山大学毕业的高才生,那时候,干部文化程度都比较低,高中文化的都很少,更不用说大学生了。"张建勋说,当时两人聊得虽然不多,但在他的印象里,林若是个了不起的人,善于接受新事物。  相似文献   

5.
陈修忠 《源流》2012,(11):28-29
林若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我随林老访问丰顺县官溪村的往事,历历在目。现在记录下来,以寄托哀思。2009年11月中旬,省老促会在揭阳市召开工作会议,我作为梅州市老促会安排的唯一的县级老促会参会人员出席了这次大会。我想,出席和组织这次大会的林若会长一向关心丰顺,揭阳到丰顺只有30分钟的车程,于是,就产生了邀请林老到丰顺一行...  相似文献   

6.
陈修忠 《源流》2012,(21):28-29
林若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我随林老访问丰顺县官溪村的往事,历历在目。现在记录下来,以寄托哀思。2009年11月中旬,省老促会在揭阳市召开工作会议,我作为梅州市老促会安排的唯一的县级老促会参会人员出席了这次大会。我想,出席和组织这次大会的林若会长一向关心丰顺,揭阳到丰顺只有30分钟的车程,于是,就产生了邀请林老到丰顺一行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刘傅海 《源流》2012,(11):26-29
上世七十年代后期,在湛江的赤坎,每天一早,人们常看见一个人,穿着一件蓝色的中山装,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过狭窄的一二九路,挤过北桥市场,爬上长长的斜坡,在地委大门下车。他习惯地向门卫点点头,又径直驰向他的办公室。他就是原中共湛江地委书记,后来的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同志。我进入地委机关时还是小青年。林若同志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严肃...  相似文献   

8.
本刊编辑部 《源流》2012,(11):30-39
林若同志老家潮汕,抗日战争时期全家从潮汕逃难到兴宁。从此,少年林若在兴梅地区上学,并走上了革命道路。多年来,林若同志对兴宁一往情深。新中国成立后,他人虽然不在兴宁,但对兴宁人民、对兴宁的发展总是关怀备至。20世纪80年代,林若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时,就曾多次来兴宁,对兴宁的经济发展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与支持,特别对兴宁的...  相似文献   

9.
李志光 《源流》2012,(11):22-25
在省老促会副会长廖聪荣的记忆里,林若同志是一个务实、认真、体恤民情、时刻关心老区教育发展的老书记、老会长。"我认识林老已经多年了,每次跟随林老下乡调研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老区教育的重视和关心程度,特别让我感动。尤其是到连平的那次调研,至今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0.
李志光 《源流》2012,(21):22-23
在省老促会副会长廖聪荣的记忆里,林若同志是一个务实、认真、体恤民情、时刻关心老区教育发展的老书记、老会长。"我认识林老已经多年了,每次跟随林老下乡调研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老区教育的重视和关心程度,特别让我感动。尤其是到连平的那次调研,至今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1.
《源流》2012,(12):63-64
1988年8月,省委书记林若同志来到南雄检查造林绿化和水土流失整治工作,指示"一定要把红砂岭全面披绿"。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大地"的战略决策和林若书记的重要指示,南雄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三年消灭荒山、五年绿化南雄、八年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决定。至此,南雄大地掀起了新一轮消灭荒山、治理水土...  相似文献   

12.
《源流》2012,(23):63-64
1988年8月,省委书记林若同志来到南雄检查造林绿化和水土流失整治工作,指示"一定要把红砂岭全面披绿"。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大地"的战略决策和林若书记的重要指示,南雄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三年消灭荒山、五年绿化南雄、八年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决定。至此,南雄大地掀起了新一轮消灭荒山、治理水土流失的高潮。  相似文献   

13.
盛海辉 《源流》2012,(21):20-21
"清廉从政一代风范,赤胆为民千秋楷模。"对林若遗体告别仪式上的这副挽联,肖有根印象特别深刻,他说这是对林若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准确、贴切地概括了他的一生。摆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份粤发[1986]39号文件,在这份当年被标着"秘密"二字的文件上写着: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表扬在造林绿化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南雄、惠来县委书记的通报。1985年,林若担任省委"一把手"之后不久,就做出了"五年消  相似文献   

14.
许木咏 《源流》2012,(21):26-27
上世七十年代后期,在湛江的赤坎,每天一早,人们常看见一个人,穿着一件蓝色的中山装,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过狭窄的一二九路,挤过北桥市场,爬上长长的斜坡,在地委大门下车。他习惯地向门卫点点头,又径直驰向他的办公室。他就是原中共湛江地委书记,后来的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同志。我进入地委机关时还是小青年。林若同志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让人敬畏。在一次地委工作会议上,他询问几个数据,有关部门只答得上大概数字,被他一追问就哑口无言,十分尴尬。我虽然能把准确数字报上,却说不出所以然,  相似文献   

15.
《源流》2012,(21):30
林若同志老家潮汕,抗日战争时期全家从潮汕逃难到兴宁。从此,少年林若在兴梅地区上学,并走上了革命道路。多年来,林若同志对兴宁一往情深。新中国成立后,他人虽然不在兴宁,但对兴宁人民、对兴宁的发展总是关怀备至。20世纪80年代,林若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时,就曾多次来兴宁,对兴宁的经济发展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与支持,特别对兴宁的保护生态环境、造林绿化、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提出了八年绿化兴宁的具体要求。他无论工作多忙,都经常过问此事,并经常前来检查。到8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6.
盛海辉 《源流》2012,(11):25-25
"我当林若的兵有20多年了。"李均林告诉记者,林若当省委书记的时候,他任罗定县委书记;林若到省人大后,他去了肇庆市人大;后来林若到省老促会任理事长,他也去了肇庆市老促会做理事长。"看了林若老书记去世的消息,心情很悲痛。生前我们经常打电话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希望他能健康长寿,可以为党为老区人民多做点事。"李均林带着浓浓的...  相似文献   

17.
《源流》2012,(23):60-62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们敬爱的省老促会会长林若同志驾鹤西去的噩耗传来,如沉雷九霄炸响,哀音低回在湛江这片红土地上,如泣如诉。悲痛,撕裂了湛江各级老促会人的心扉;悲痛,撕裂了湛江330多万老区人民的心扉;悲痛,撕裂了湛江777多万湛江人民的心扉。湛江——林若同志生前工作过、生活过的地方,从边远山乡到海岛渔村,留下了他昔日的足迹。从省委、  相似文献   

18.
信息集萃     
《山西老年》2011,(10):64-65
山西省委举办省直厅局级老同志情况通报会 9月7日上午,省委举办省直厅局级老同志情况通报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陈跃钢为老同志通报了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在中央和国家机关老同志专题报告会上关于地方换届工作情况的重要讲话精神。来自省直单位200多名省直厅局级老同志、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听取了通报。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郑兰珍主持通报会。  相似文献   

19.
盛海辉 《源流》2012,(21):25
"我当林若的兵有20多年了。"李均林告诉记者,林若当省委书记的时候,他任罗定县委书记;林若到省人大后,他去了肇庆市人大;后来林若到省老促会任理事长,他也去了肇庆市老促会做理事长。"看了林若老书记去世的消息,心情很悲痛。生前我们经常打电话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希望他能健康长寿,可以为党为老区人民多做点事。"李均林带着浓浓的哀思,向记者讲述了他记忆中的林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0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庆典隆重举行。陕西省常务副省长赵正永,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迈曾,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西安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光强等省市领导到会祝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出席庆典,并聘请中心副理事长、主任张建功为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