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是庄子哲学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部分。庄子通过对治人治世的批判、对心计与知识的批判、对忠孝仁义、名利思想的批判,深刻揭露了所谓的文明社会的弊端,抒发了他对自然无为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
一、“去累”与“体道”庄子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寻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与老子一样,庄子之所以将精神自由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乃是基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自由。在《庄子》一书中,有不少篇章深刻地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险恶,《人间世》就是揭露得相当深刻的一篇。①庄子认为,造成  相似文献   

3.
有的文章说:“就浪漫主义言,庄子行文瑰玮淑诡,汪洋自恣,想象力丰富,自不能因其中有某些幻想夸大和寓言神话式的构思,就认为它是主观唯心主义。”这样的论点,是与论者认为《庄子》有“大胆揭露社会矛盾和批判现实的精神”等看法相联系的。显然,论者是把《庄子》看成积极浪漫主义的,这样的意见是不能令人同意的。文学的浪漫主义流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一种是消极浪漫主义,正如高尔基所说:消极浪漫主义——它或者粉饰现实,想使人和现实妥协;或者就使  相似文献   

4.
《盗跖》篇是庄子后学的重要著作。其体裁尽管是寓言,人物和情节皆为虚构,但其主体思想却是现实的反映。其思想意义在于对“内圣外王”观念的阐发,在于以睥睨一切的态度和勇气对于现实社会和伦理原则进行的极猛烈和深刻的批判,如果说庄子其人是在闭目养神的状态下驰骋想象而作逍遥之游的话,那么,庄子后学,特别是《盗跖》篇的作者则是在睁开眼睛看世界,为庄子的逍遥之游找寻到了人世间的归宿。  相似文献   

5.
<正> 《人间世》是《庄子·内篇》中的一篇,它较为独立地陈述了庄周的处世哲学,是庄周对当时之社会现实的具有特色的反应。一方面,它相当清醒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相当明确地表现了他对待当时社会现实的消极态度。一、庄周所处的社会现实所谓“人间世”,就是庄周所处身于其中的现实社会。庄周虽曾幻想着“逍遥”于“无  相似文献   

6.
简论庄子社会批判观的基本思路安继民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社会批判传统的奠基人和不祧之祖,庄子对专制君主、仁义道德乃至于整个人类文明的终极理性拷问,构成了他卓立不群的理论风格。这三方面的批判,实际上是一个有层次递进关系的逻辑序列:政治批判→道德批判→文明批判...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有大量关于“异化”现象的叙述,从文化、制度、金钱、权力、道德等方面来揭示人所处的非正常状态.“异化”是对扭曲、变形的现实的表征,是对非正常现象的揭蔽,也是对当时某种社会现实的折射和对人的存在现状的深度表达,因此,“异化”是具有丰富复杂的社会内涵的.作家通过“异化”叙述来再现了人所处的孤寂无助、恐惧绝望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社会现象、时政弊端的揭露与批判.  相似文献   

8.
对施蒂纳哲学的形而上学本质的批判是马克思进行思想革命的重要一环,因此,梳理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对于揭示马克思思想变革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以唯一者、利己主义者为出发点发展出唯一者哲学,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大量篇幅对施蒂纳进行批判,阐发了唯物史观.立足于马克思对施蒂纳利己主义的三重批判,即对利己主义者二重化的前提批判、对个人利益和普遍利益对立的基础批判、对利己主义者作为主体的现实批判,揭露施蒂纳利己主义的本质,阐明个人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现实关系,明确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出发点的重要意涵,揭示施蒂纳和马克思研究路径和最终归属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镜花缘》与《格列佛游记》虽是两部时空相隔、背景迥异的讽刺批判性作品,但对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现实等都有着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国家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重要主题,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深刻省思。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的视域重建使马克思的现代国家概念具备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内核。马克思从哲学批判出发,联系黑格尔国家哲学的“副本”来批判现代国家的社会历史现实的“原本”;在宗教批判层面上,将宗教神学批判和政治现实批判同步推向纵深,揭露现代国家与宗教国家的共通属性;在制度批判层面上,剖析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制度安排及其结构性矛盾和危机;在实践批判层面上,揭示政治国家走向消亡的历史趋势,为超越现代国家、扬弃政治现代性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路径。马克思现代国家批判的四重维度共同构成一幅内在逻辑嵌合的理论图景,蕴含着对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及其历史命运的洞察。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对当时俄国流行的黑格尔美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实主义美学观的一座理程碑.该书以费尔巴哈哲学为基础,对当时俄国流行的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观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体系,对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8-24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亦是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蒲鲁东的关键所在。蒲鲁东从批判作为所有权的基础——劳动出发,力图确立和建成维护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公约。而马克思则以劳动问题作为突破口,关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的发展进程,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找到了解开人类历史和生存矛盾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60年代的法国,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镇,也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思想滥觞.它肇始干罗兰·巴尔特对大众文化的符号学批判,经由昂立·列斐伏尔对消费体制的城市社会学批判,成熟于居伊·德波对消费景观的形而上学批判.作为大众文化理论的奠基者,巴尔特揭露了20世纪50年代充斥于巴黎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流行神话,由此揭开了对消费社会异化现实批判的序幕.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家昂立·列斐伏尔则从社会学角度入手,将批判思路转向了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日常生活",认为它是一个"消费受控的科层制社会",而要摆脱其束缚,就必须诉诸总体性的都市文化革命.而情境主义国际代表人物居伊·德波,则以列斐伏尔的思想为起点,进一步剖析了消费社会的异化本质与表现--"景观社会"的内在分离,他指出:要战胜消费体制的管控,就必须走同对生活的艺术化改变道路,以实现对意象与幻觉的统治的超克.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封建社会鸭行鹅步地走过了二千年的历史行程,到了龚自珍生活的十九世纪上半叶,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的“衰世”,封建专制统治的反动、腐朽和黑暗业已暴露无遗。作为时代历史的探索者和时代情绪的表达者,龚自珍最敏锐最深切地感受和认识了那个时代,把他自己的目光所及、探索所得,写成了慷慨悲愤、瑰丽清深的诗文,对黑暗现实进行了尖锐深刻的揭露、批判、诅咒和嘲骂。广泛的尖锐的深刻的社会批判,构成了龚自珍诗文思想内容的最触目的特点;而他的社会批判的凝聚点,则是对封建专制的揭露和抨击。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说:“定庵……思想盖甚复  相似文献   

15.
论五四时期探求"婚姻自由"的社会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文联 《江汉论坛》2003,4(6):78-80
五四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婚姻观念变革的现实土壤,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把婚姻视为影响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在揭露和批判旧式婚姻实质及其习俗的基础上,大力张扬婚姻自由,对婚姻自由的本质与内涵、伦理价值与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建构,并形成了一种颇有社会影响的社会思潮.五四婚姻变革思潮虽存在某些局限性,但对现代婚恋观念的形成和近代妇女解放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抹煞的.  相似文献   

16.
庄子从社会底层的视角出发,描绘出其理想的社会模式具有素朴、自由、平等、和谐四个方面的特征,对于导致人性沦落的儒家"仁义"学说和社会文明,对于儒家建构的古圣先王和各诸侯国国君持批判态度,但又把社会发展状况归结为"命",强调在对待现实、社会治理、处世等方面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17.
阐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是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的重要维度。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需要从主题转换、根本旨趣及真理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及内容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将现象学主题“意识经验”转换到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分析中,逐步形成了立足于社会现实特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进而在对商品、货币、资本、劳动等物的形态的现象学理解下,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物象化世界”背后,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深层矛盾本质——“抽象对人的统治”;更进一步,“重构新型社会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真理”,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及自由、正义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追求。这一研究进路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之谜”,更展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蕴含的现象学精神对于推进现实历史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货币本质的分析,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始终围绕其哲学的理论任务——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展开的,这是贯穿从《巴黎手稿》到《资本论》的一条隐性线索.《巴黎手稿》侧重把货币的神圣幻象归结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大纲》则侧重揭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性和暂时性,在此基础之上,《资本论》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的批判把货币批判的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透视出马克思货币批判的“视域转换”.这种“转换”不仅关涉人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异化的现实根源,而且关乎消解这一异化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9.
张殿宫 《学术论坛》2003,(4):142-146
广告文化批判就是通过解读广告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揭露其中存在的结构性压迫关系并寻求解救的知识践行。广告文化批判的对象不是操纵层面的广告活动 ,而是作为泛文本的广告文化 ;广告文化批判在权力和主体性的范畴内进行 ;广告文化批判的目的是在全面深入地认识广告文化现实的基础上 ,重新审视广告与社会、广告与人之间的关系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广告文化生态环境 ;广告文化批判研究的方法包括对西方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借鉴和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与马尔库塞和阿格尔等人分别基于人道视角、生态视角批判自由消费的异化本质不同,鲍德里亚以物(商品)的功能的零度化为理论切入口,通过对消费内涵的重新定义,以及对符号拜物教的理论指认,提出必须引入符号学才能彻底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异化本质及其统治策略的隐蔽机制,由此建构了基于符号视角的独特批判向度。但鲍德里亚将其理论语境和关注视野仅仅锁定在符号消费和文化意识层面,过度夸大了消费对社会发展的深层作用以及符号逻辑批判的积极效应,遮蔽了资本这一现代性问题域的轴心地位和根本意义,从而导致其批判理论只是停留在分析异化现实的直接性和表象性层面上,阻断了深入社会现实本质的可能,并最终陷入符号决定论的虚无主义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