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猕猴变人”是关于藏族起源的普遍为人们认同的古老传说。古代藏文史籍《松赞干布遗教》、《玛尼宝训》、《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等都记载有这一神话传说。由于近代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所揭示的人类是由古代猿类进化而来的科学结论日益成为一种常识,人们接触到藏族起源的这则神话不免会为“猕猴变人”的想象而叹服。本文拟对“猕猴变人”神话进行探微,试揭示“猕猴变人”神话产生、演变、形成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展示藏族的起源与藏族文化的发展与变化。《西藏王统记》是记叙“西藏人种之由来’较早较详细的史书。该书…  相似文献   

2.
<正> 藏文史书记载,藏族的始祖是由神猴和罗刹女结成的一对夫妇,他们生下了6个子女,6兄妹相互结合,若干年后繁衍成类似猿猴的400来人。这就是有关藏族最早氏族的传说。后来,这个集体分裂成“色”、“穆”、“东”、“董”四个氏族,称之为藏民四大族姓,实际上就是四个血缘集团。他们的生活状况是,“食不种自生之谷,衣树木之叶,如同野兽  相似文献   

3.
从藏族的古代传说和文献资料,特别是本世纪初在敦煌出土的古藏文文献看,藏族的氏族部落组织起源很早。藏族在原始社会时期同其他民族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氏族部落阶段,氏族起源的神话传说、氏族部落崇拜的神衹和宗教、部落形态下的文化生活,以及部落间的交往和战争,构成了藏族远古史的主要内容。藏文古籍中关于藏族起源于四大姓氏或六大姓氏以及由六大姓氏繁衍出各个支系分布于青藏高原各地的记载,反映了  相似文献   

4.
<正> 西藏藏族部落的起源与发展,都经过了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探讨,正如列宁所述:“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本文就西藏部落的历史演进过程,力图找出一点规律性的东西,以就教于读者。 一、西藏藏族部落的起源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指出:“正如几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一样,几个胞族就古典形式来说则组成一个部落”。摩尔根认为:部落是“一种组织完备的社会”,它处在人类“野蛮时代”,“每一部落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各自的族名,独特的方言,最高管理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空间转向”成为人文社会学科理论变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对于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的研究也引入了“空间”这一新的视角.“藏彝走廊任何局部或微观整体都有一个时空的大坐标为背景,即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开阔的眼界.”在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安宁河上游的冕宁县境内生活着一个小族群—一多续藏族,“错巴卓”是多续藏族的重要节日,它不仅展示了多续藏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还是其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历史空间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考     
不少藏文古典著述都曾记载在聂赤赞谱之前,藏地先后出现过若干个主宰者()。据说这些主宰者或是巫师,或是氏族酋长,并与龙、赞魔、玛桑、柔等等各类生灵有关系。令人感兴趣的是,文献所记载的这些主宰者除了有各自的统治区域外,还有确切的氏族名号可以查证。这使我们感觉到这些文献的内容并不简单,我们认为这其中必定蕴藏着不少历史材料,除去其宗教、神话的外衣,不难发现远古藏族的真实生活面貌。 以下我们先列举有关“主宰者”的典型材料。 《龙钦教史》记载,在聂赤赞普前,“蕃地被系于魔和夜叉的十二邦(  相似文献   

7.
藏族的着桑婚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的一妻多夫制,是世界学术界久已瞩目的一种婚姻制度。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下称《起源》)一书中也论及此,他指出:西藏地区的一妻多夫制,“关于它起源于群婚这个无疑是不无兴趣的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这是《起源》给后来学者留下的课题中,直接提到中国的唯一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从解放后对藏族婚姻制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根据语言、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及服饰特点等方面的特征,一般将居住在甘肃、青海等地的藏族同胞统称为安多藏族。他们在藏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与“康巴”(即四川、云南地区)、“卫藏”(指西藏地区)地区藏族是相同的。但在风俗人情、服饰发展上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谢佐在《青海社会科学》第五期上发表如题文章。指出:要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莫过于首先了解她的文化。藏族有着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有着独具青藏高原特色的文化内容.对于藏族文化的研究,是当前藏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三个方面对藏族文化进行了论述.一、藏族文化的分期分类问题.国内外藏学界长期以来在研究藏族史时有过分期,而对于藏族文化的研究却没有提出过分期问题.作者认为,就  相似文献   

10.
《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刊载韦启光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韦文》),对我们的《苗族“习惯法”概论》提出一些意见进行商榷。认为:一、苗族鼓社、议榔的创立时代,以为是母权制时代,二、苗族氏族社会的榔约没有法律意义,不能视为习惯法;三、苗族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宗教禁忌、氏族鼓社成员的权利义务以及氏族婚姻习俗等惯例规则,不能当作法律规范来加以论述。对此,我们认为,《韦文》的看法是不够恰当的。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三个问题,以向韦启光同志和方家们请教。一、关于鼓社、议榔产生的时代问题苗族“立鼓结社”的起源时代苗族兴鼓社的情况,我们在《苗族“鼓社”调查报告》等文已叙列了不少我们现在所能发掘到的资料,足够认识苗族鼓社是创立在苗族社会已从母系制进入父权制的时代了。这在理论上可以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列举希腊和罗马的氏族制度得到很好的说明。恩格斯在列举了雅典和罗马的氏族制度与易洛魁人的氏族制度比较之后指出:“罗马氏族的职能就是这样。除已完成向父权制的过渡这一点以外,都完全是易洛魁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再版。”而我们所列举的苗族的氏族制度,在我们的论述中,已论证它体现在苗族的鼓社体制,也是完成了向父权制过渡的。但是《韦文》则认为:“鼓社源于苗族社会进入父系个体家庭(产生私有制)的时代’,这同氏族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有矛盾的”。并说:“恩格斯指出:随着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出现,氏族制度‘这种事物  相似文献   

11.
周毓华、彭陟焱、王玉玲编著的《简明藏族史教程》2005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全面阐述了从远古时代至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的藏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首先记述了藏民族从起源到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其次,将藏民族置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进程中,反映了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西藏地方与中原地区各民族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历史。因此,该书不仅是一本关于藏民族本身产生、发展的历史书籍,而且也是关于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联系的关系史。该书…  相似文献   

12.
藏民族在其生存环境中形成的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传统生态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价值维度,具体包括:生活价值——“身外的自然”的开启和拓展;方法价值——“自身的自然”的延伸和放大;精神价值——人的自我超越;负价值——人类发展的阶段性和理性的有限性。准确地理解与把握藏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精神实质,对于继承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前建设生态西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藏族传统节日与藏族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风尚、行为、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相连的因素出发,认为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内涵,是以传统节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传统节日是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传承的载体。藏民族传统体育对于活跃民族节日、提高藏民族广泛的参与度以及增强体质和积蓄文化内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藏族史诗《格萨尔》与蒙古族史诗《格斯尔》,两者之间的关系,向为探讨这两部史诗的人们所关心。通常不少人认为二者同是一部作品,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如在提及这两部史诗流传的情况时,人们往往写道“流传在藏族、蒙古族中间的《格萨尔》。”或“流传在蒙古族、藏族中间的《格斯尔》。”有的人又认为二者彼此无关,是截然不同的两部作品。笔者认为:如将二者合二而一,完全等同并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它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5世纪,蕃域高原处于藏族历史上的“小邦时期”。此时舞蹈已度过原始时期的萌芽状况,逐渐进入藏族舞蹈发展的雏形期。特殊的历史背景赋予舞蹈更多的社会作用和使命,舞蹈成为各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氏族部落间的交流需要舞蹈来联系、宗教仪式的神秘需要舞蹈来突出、民众的愿望需要舞蹈来传达等等,各项活动促使舞蹈向多功能性发展,使它每时每刻都体现着一种强大的力量,成为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结合史料,对小邦时期出现的各种舞蹈形式与各种文化的融合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罗刹"母题下演绎出许多与之相关的佛本生故事,"罗刹国"系列是之一,后与古史相融,成为斯里兰卡国僧伽罗民族创世神话。分析该系列佛本生故事的源流及意蕴,其宗教叙事与僧伽罗创世古史发生的勾连,从多角度多方面探究"罗刹国"系列佛本生故事对僧伽罗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有些医学专业藏族学生因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动物实验是杀生,是一种犯戒的行为,从而造成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为切入点,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佛教“不杀生”戒的内涵,指出要以宽容的态度正确对待藏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帮助他们科学理性地认识宗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使他们尽快走出佛教“不杀生”戒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茹来杰是藏史“上丁二王”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在藏族古代名人榜上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流传的茹来杰的故事与传说很多,尤其是他神奇的出生、不凡的家世的神话,十分吸引人。藏族古代史学著作对此常常不加点评,大加引用,并奉为圭皋,致使近现代藏史研究者在研究这一人物时,如入迷谷,难知其貌。因此,要想了解茹来杰其人、  相似文献   

19.
藏族“赔命价”回潮是近来关注较多的问题。围绕该问题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均遗漏了对个体行动者情感维度的分析。文章以科林斯的情感能量理论为依托,通过阐释情感能量驱动个体决策的运作机理,展现藏族传统“赔命价”仪式中产生的情感流和长期情感状态,认为在当前的刑事司法体制中,负载“自信”、“热情”、“成员归属感”等高端情感能量的符号性缺失是导致其功能不济与“赔命价”回潮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注重情感效能的刑事和解将是一个可欲的替代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国家名称变迁考——从“罗刹”到“俄罗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深 《江淮论坛》2010,(3):105-111
俄罗斯是世界大国,也是中国最大的邻国。清朝与罗曼诺夫王朝的交往是中俄关系史上的开始时期,也是中国人对俄国形成认识的最初阶段。清朝前期,无论官方与民间,还是中央与地方,对俄罗斯的称呼多种多样,演绎了从“罗刹”、“老羌”(“老枪”)到“俄罗斯”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