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50-158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大样本数据,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细碎化经营对农户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预期不一致,农地细碎化并没有削弱农户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细碎化特征反而有助于提升粮食种植比例,这说明农地细碎化也有积极面,细碎化经营的传统小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细碎化对三大主粮的影响出现分化,细碎化经营有助于提升农户对水稻和玉米的种植,但对小麦种植没有显著影响。讨论认为,农地细碎化之所以能够促进粮食种植,主要是因为细碎化增加了劳作负担和生产成本,而粮食生产更适合粗放化经营,用工更少,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2.
产权稳定性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九省270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承包权的不稳定显著抑制了农户自购农机,促进农机服务购买行为。承包权的不稳定对购买农机服务的影响程度要超过土地资源禀赋。由于经营权未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也使得农户通过购买农机服务而不是自购农机来满足生产过程中对农机技术的需求。由此得出政策启示:为促进农地投资,需进一步稳定农地承包权,重视保护农地经营权。 相似文献
3.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39-547
基于湖南、湖北、重庆和贵州4省(市)贫困地区的农户调研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从土地产值、作物种植结构和土地细碎化程度3个方面分析农户参与农业产业扶贫对家庭土地利用的影响,并采用偏差矫正匹配估计量方法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研究发现:户主健康状况、家庭耕种土地面积、家中病人数量、参加合作经济组织、村庄组织外出务工、村庄组织过技术培训以及村庄基础设施投资等因素对农户选择参与农业产业扶贫有显著影响;农户参与农业产业扶贫会显著提高家庭种植结构的经济作物化程度和土地细碎化程度,但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存在差异,参与农业产业扶贫会显著增加贫困户土地产值,而对非贫困户土地产值的增加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土地高度细碎与农机化进程迅猛推进并存的矛盾表现,本文利用11省的农机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投资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严重制约了农户家庭提供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的能力,而改善农机作业的便利性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土地细碎化对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经营权属于不同农户的地块上实现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技术的趋同可以在不改变家庭土地细碎化现状的条件下扩大作业地块面积,有助于地决相邻农户共享规模经济,提高农机作业的便利性程度,从而鼓励农机户对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的投资.本文认为以增加作业地块面积为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着眼点,鼓励地块相邻农户的共同生产更有利于提高农户获取地块规模经济的可得性并促进其对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的投资.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无偿转入土地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的基础上,运用逆概率加权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影响效果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与有偿转入土地相比,无偿转入土地是基于家庭社区伦理关系的非市场化行为。在解决了样本选择偏误的基础上,无偿转入土地整体上不利于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其中的原因在于,流转租金缺位的无偿转入土地更容易弱化要素价格的信号功能与农户的生产改进意愿,进而使其在土地细碎化与农业长期投资上不能得到与有偿转入土地农户相同的改进。这一消极影响在户主年龄较小或文化程度较高、获得农业补贴较多或市场化水平较低、转入土地规模较小或期限不明确的农户群体中更为突出。长期来看,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继续发展壮大,农村土地无偿流转的情况或将持续减少。但同时,也仍应当充分尊重土地无偿流转的现实选择与价值,立足于各地的具体情况来识别与谋划今后规模化经营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622-632
基于土地高度细碎与农机化进程迅猛推进并存这一矛盾现象的现实背景,利用11省1 223户农户的样本数据和列联表检验法分析土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购买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具体研究结论是:(1)土地细碎可能会减少农户使用农机作业服务的土地面积和利用农机作业服务完成的作物生产环节的数量,并且可能会增加农户使用农机作业服务的费用负担;(2)与相邻地块种植趋同、修筑机耕道等提高农机作业便利性的措施能够在不改变家庭土地细碎程度的基础上降低农机作业的服务成本,促进农户在更多地块上和更多生产环节中使用农机作业服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土地细碎对农机作业服务的不利影响。结论表明应鼓励地块相邻农户共同生产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机装备技术的采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江西、湖南、四川、浙江、广西、河南、山东、辽宁9个省(区)18个县(市、区)2 420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集体林分权条件下林地细碎化程度、农户投入水平及其林地林产品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以验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细碎化经营的经济合理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S指数衡量,中国集体林地细碎化程度达到0.41。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一定的区间内,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越大,越不利于其林业投入;当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2或高于0.51时,农户投资林地的积极性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投入产出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由林地块数所反映的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其林地林产品产出构成负向影响,其他因素(劳动投入、物质投入、林地面积)对林地林产品产出均有正向影响。以竹材为目标林产品,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其产出并没有构成负向影响,林地面积对其产出有负向影响,而劳动投入的正向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9.
基于皖、浙两省41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影响农地流转价格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构建农户资产配置模型和结合实地调研经验,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提高流转收益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户主的文化程度、土地经营内容、流转约定年限以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对农地流转价格有显著影响;此外,经验证据进一步表明,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有助于降低流转的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益。 相似文献
10.
11.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8-35
农地流转作为耕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其发育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基于此,利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分析农地流转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转数量上,是否流转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流转面积的影响为倒U型,即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随着流转面积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这反映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原则。在流转质量上,流转期限长短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流转是否有偿正向影响显著,流转价格的影响为倒U型,即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随着流转价格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12.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564-569
利用北京市实地调查的253份养猪场户的问卷数据,选用二元Logit模型,对责任意识约束下养猪场户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政府环境监管条件下,养猪场户的环境治理意愿较高;对于具有不同责任意识的养猪场户而言,各因素对养猪场户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呈现出很大差异,监管感知、政府补贴和危害认知变量显著影响认为不应该为养殖环境污染负责养猪场户的环境治理意愿,文化程度、身份、养殖规模和合作社变量显著影响认为应该为养殖环境污染负责养猪场户的环境治理意愿。因此,政府应加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以增强养猪场户的法律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对我国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流转已成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其对农民收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对农地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反事实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值匹配(PSM)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对我国农民收入和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过构建多元Probit模型计算倾向值,依据倾向值分别对租入与未流转、租出与未流转两组农户进行匹配,得出每一个流转户的反事实收入,利用反事实收入研究发现,农地租入与农地租出均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对比流转前后农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发现,整体而言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4.
“未来谁来种地”是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农业规模化经营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利用河南、黑龙江、四川、浙江四省农户调查数据,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种粮农户规模化经营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行为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规模经济激励是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的驱动力,土地资源约束是其基本制约因素,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对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有显著促进作用;较高的非农比较收益对农户规模化经营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良好的金融信贷、保险等社会资本的可获得性、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有显著正向激励作用。据此提出培育以规模化农户为重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细碎化必然导致土地生产效率降低?——对土地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研究的批判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研究,讨论土地细碎化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发现对于土地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关系的研究主要采用地块大小和地块数量2个指标,来自世界各地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拥有的地块数量对土地生产效率具有负面作用,地块大小对其具有正面作用.从地块数量和地块大小对土地生产效率的作用合力来看,土地细碎化导致土地生产效率低下这一传统观点并没有得到完全验证.分析国内外关于世界各地土地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的经验研究的评述和理论发现,土地细碎化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对土地生产效率会产生不同影响,土地细碎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生产效率的降低.提出在推动农村向土地规模化生产转变进程中,应严格考察不同地区土地细碎化及与之相匹配的农户生产条件,特别是农村人地比例的变化,才能得出可靠的土地制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农地调整、流转对农户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山西省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改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229-231
目前农地的频繁调整与流转不畅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本文结合2002年的山西农户农地问题的问卷调查资料和跟踪观察户资料,分析农地调整与流转对农户投资的影响,并提出创新农地流转形式,提高农地配置效率是促进农户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要素配置调整对我国粮食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来自玉米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要素禀赋变化和诱致性农业技术变迁,农户对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做出适应性调整,进而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基于扩展的Cobb-Douglas函数,构建要素配置比例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弹性系数,并以玉米为例实证检验了要素配置比例变化对我国粮食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减少劳动投入,增加化肥、机械等投入,配置在单位劳动上的物质技术装备得到明显改善,要素配置比例调整有效促进了玉米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在全国层面,化肥-劳动配比弹性系数显著为正,对玉米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改善种子-劳动配比、机械-劳动配比也可以提升玉米劳动生产率。在产区层面,华北产区化肥、种子、机械、农药四种要素与劳动的配比弹性系数都显著为正;东北产区农药-劳动配比弹性系数为负;西南产区机械-劳动配比影响不显著。与劳动节约型要素相比,土地节约型要素与劳动配比的改善对玉米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这对全国和产区两个层面都适用。据此建议:一方面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另一方面要提升农业要素质量和利用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尤其要注重要素之间的匹配、技术装备的集成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存适应能力视角,构建农地流转中农户转出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因素对其转出农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出农地农户占比较低;在反映农民当下生存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受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家庭非农劳动力数对农民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承包地面积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反映农民未来适应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在城镇落户以及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对其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年龄及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情况则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陈云朝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1):12-19
"一田两主"是明清时期全国性的地权习惯。清康熙年间,徽州官府对田皮习惯延续明代"任依私契,官不为理"的默认态度。自雍正朝开始,各地官府倾向于禁革或限制田皮习惯。从徽州府及所属歙县、休宁县发布的"告示"来看,各地对"一田两主"的限制程度和禁革措施不尽相同。地方官主要从"清田业""杜讼端"等有利于行政职责完成或升迁考核的角度,对田皮习惯进行禁革,习惯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不是其关注的重点。田皮习惯是经过反复实践形成的具有实效性的地权规则,很难凭借公权力强行禁革。以官府和官员利益为核心的地方性立法,与民间习惯呈现出二元张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