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朗不断地接近"核门槛",美国总统奥巴马将要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应对伊朗的核问题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奥巴马总统上台以来对伊朗采取的一系列外交动作表明新一届政府的外交团队将其对伊核问题的政策从布什政府的单纯大棒政策转向了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即以对话加联合遏制取代了遏制与打击。但是由于这一调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两国之间的冰冻与敌意,故不能真正改善伊核问题。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伊朗与美国关系经历了相互攻讦、谨慎接触以及"9.11"后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伊美为了各自的战略和安全利益,在中东和平进程、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伊核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展开激烈对抗,其实质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地缘政治战略利益、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国家安全利益之争。受伊美国内政治、伊核问题、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及中东和平进程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伊美关系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3.
波斯文明内核,伊斯兰精神气质的伊朗,独特的政治地缘,丰富的油气等资源增强了伊朗外交的国际资本。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倒台以后,如何处理伊朗问题,特别是伊朗核问题,成为对美国及欧洲盟国的重要考验。伊朗强硬派“平民总统”内贾德执掌政权,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充满变数,同时伊朗积极开展东方大国外交,对地区形势乃至大国关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鲁哈尼上台后采取了温和的外交政策,伊朗核问题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核问题上,鲁哈尼主张谈判,提倡中东地区无核化,但坚持维护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而且谈判的底线是维护伊朗伊斯兰政治体制。鲁哈尼政府的核政策虽然给伊朗核问题的全面解决带来了希望,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尽管目前国际社会达成了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框架协议,但有关各方在如何限制伊朗发展核计划和如何松绑对伊朗的制裁上仍然存在争议。要彻底解决伊朗核问题,需要在深层次上解决伊朗与美国以及西方国家之间的信任问题,而信任的建立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考验。  相似文献   

5.
内贾德上台后,伊朗在核问题上态度强硬,但又注意讲求策略,避免矛盾彻底激化,其真实意图是促使美国进行直接谈判,从根源上解决核问题。伊拉克战争后内外交困的现实处境是伊朗寻求伊美关系缓和的根本原因。在伊朗已经愿意有条件妥协的情况下,不排除美伊关系缓和的可能。如果美国在关键问题上不做让步,伊美将会走向军事冲突,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空中打击将是美国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6.
内贾德上台后,伊朗在核问题上态度强硬,但又注意讲求策略,避免矛盾彻底激化。其真实意图是促使美国进行直接谈判,从根源上解决核问题。伊拉克战争后内外交困的现实处境是伊朗寻求伊美关系缓和的根本原因。在伊朗已经愿意有条件妥协的情况下,不排除美伊关系缓和的可能。如果美国在关键问题上不做让步,伊美将会走向军事冲突,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空中打击将是美国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与伊朗经济贸易呈现出互补性强,增长速度快,增长潜力大,涉及领域广等特点,但是由于受到美国、欧盟、俄罗斯、阿拉伯国家、以色列等国外因素及伊朗国内因素的制约,中国与伊朗贸易总额不大,向深层次扩展不够。我国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外交政策,在不影响我国发展大局的前提下,消除两国的合作障碍,化解合作风险,积极培育两国经济贸易新的增长点,促进中伊两国贸易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8.
肯尼迪崇尚改革,他因此也要求巴列维国王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肯尼迪要求伊朗进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伊朗成为更有力的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的工具,而不是真诚的希望它最终发展为一个自由、民主、独立的现代化国家。虽然肯尼迪是美国历届总统中向伊朗施加改革压力最大的一位,但恰恰是在这一届政府时期,巴列维国王牢固地确立了自己在伊朗的独裁统治地位。肯尼迪政府的对伊政策却对伊朗后来的伊斯兰革命起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出现的伊朗核危机,使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恶化,“是否允许伊朗发展核武器”似乎已成为两国关系的症结。但从美伊关系史可以看出,政府关系要比核武器重要得多。目前美国与伊朗对如何处理核危机分歧严重,其争论的实质仍然是核问题能给各自带来多少利益、能使各自获取多大的战略优势。作为主导方的美国,其咄咄逼人的态度除了有石油因素外,还有伊朗自身对美国地区战略和全球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伊朗根据其国家安全的需要和地区战略目标,在不同时期对以色列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巴列维王朝为了抵御苏联的威胁和应对激进阿拉伯国家的挑战,视以色列为外围战略盟友;霍梅尼虽然把反对犹太复国主义意识形态化,对以色列公开指责,但因共同的安全利益需要,在两伊战争期间伊以秘密从事武器交易;海湾战争和冷战的结束,共同的敌人消失了,为争夺地区主导权,伊以展开激烈竞争甚至对抗;“9·11”事件后随着伊朗安全环境的恶化,为了争取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和转移伊核问题上与美欧的紧张气氛,伊朗加大了对以色列的指责,甚至支持“哈马斯”和“真主党”袭击以色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