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跨国境线而居的族群,既受他国同族人在族源、语言、文化等方面对他们的吸引,也有对母国的政治认同。一旦跨境族群对本族群的认同强于国家认同,加上母国民族政策的失误及国际势力的蛊惑,跨境族群的不满情绪就可能酿成分离主义,并谋求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跨境族群分离主义出现的主要原因有:跨境族群分离主义对"民族自决权"的蓄意歪曲;国际势力对跨境族群分离主义的推波助澜;泛民族主义的泛滥和蛊惑等。面对跨境族群分离主义对当代主权国家的疯狂解构,既需要继续推动和发挥联合国在反对与遏制跨境族群分离主义中的作用,也需要跨境族群母国加大民族国家构建力度以提升跨境族群的国家认同,还需要相关国家在治理跨境族群分离主义问题上积极合作。  相似文献   

2.
印度东北部地理位置特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周边地带。这里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时间长、烈度强,是一个有国际影响的问题。本文从地理、历史、人口、文化、宗教、经济、政府治理、国家间关系、地方性政党角色缺失九个方面,对印度东北部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产生与不断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后,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内部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民族矛盾、民族冲突直接导致了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当代民族分离主义强烈要求将本民族从现有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中分裂出来,以实现"民族自决"、"一国一族"的本民族的国家政治体系,其分离行径给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安全与稳定带来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现代民族国家产物的跨界民族,对于民族国家边界的形成与边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跨界民族成员国家公民身份的建构既是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基本方略。在跨界民族成员国家公民身份建构过程中,政治法律、文化心理与公民文化途径被普遍采用。在全球化背景下跨界民族成员的公民身份面临着族性张扬、参与困境与权益维护等挑战。  相似文献   

5.
新疆和中央政权两千年的关系史是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基础,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使维吾尔族在民族心理和行政区域观上已形成了国家认同的内在需求。抵抗外敌入侵的历史事实和近期墨玉县、和田县万人搜捕暴恐分子的事例表明隶属中国是新疆维吾尔族的共识。与此同时,在国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泛滥的背景下,中亚极端宗教渗透衍生的宗教分离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构成了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自身困境。  相似文献   

6.
亚文化、民族认同与民族分离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群共同体,也是一个亚文化群体.亚文化与民族认同总是伴随而生.民族认同的极端化极容易演化成民族分离主义.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主文化与亚文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两对关系对防止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因民族国家政治分隔力形成的跨界民族,其成员的民族与国民双重身份对应着两种认同形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严重制约并影响着民族国家的边疆秩序及其地缘政治关系。跨界民族成员依靠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获得公民身份、实现利益诉求、建立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时,深受跨界民族主义、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通过民族国家的有效治理、公民权益维护等认同政治实现跨界民族的政治认同是较为直接且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跨界民族的国家,跨界民族在边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学术界对于跨界民族作用的认识可归结为四个方面:和平跨居论;族群—国家冲突论;边疆跨界民族问题治理论;特定边疆跨界民族非传统安全治理论。这些观点往往只侧重于跨界民族作用的某一方面,而且总体上偏重于突出其消极作用。应辩证分析和看待跨界民族的双重作用和双刃剑效应。  相似文献   

9.
族际政治治理是多民族国家运用国家权力,将国内各民族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并维护这个共同体的政治过程.从中国民族融和的历史演绎、所处国际环境与国内影响因素来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的族际政治治理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自从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以来,在两者的互动的历史中,存在着英联邦政府向苏格兰议会放权的制度惯性。一些英联邦政党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做出迎合苏格兰选民的非理性决策。苏格兰分离主义者利用这样的制度安排和政治机会,试图通过独立公投,谋求民族独立、摆脱英联邦,建立新的民族国家。与借助暴力谋求民族独立的激进分离主义不同,苏格兰分离主义是一种温和的分离主义。它利用现代民主手段,对寻求独立或自治的其他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者有示范作用。苏格兰分离主义的教训是,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国家及其政党和政府要谨慎向非主体民族下放权力。温和的分离主义对现代民族国家体系有解构作用,在性质上仍然是丑陋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今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理论对于“安全两难”的成因及其解决争论不一。结构现实主义认为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是“安全两难”产生的根源 ,只要国际无政府的性质不变 ,有求生欲望的国家就逃不出“安全两难”。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 :即使在无政府状态下 ,国家间仍可通过国际制度来缓解甚至消除“安全两难”。温和建构主义认为 :“安全两难”是国家间互动的结果 ,所以可以通过国家的实践活动来彻底消除“安全两难”。事实上 ,后两种理论低估了无政府状态下国家所面临的威胁。所以 ,在“安全两难”问题上 ,结构现实主义具有更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货币与民族国家之间并非仅仅是一种经济关系。在历史学视野中,国家货币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在地理学视野中,货币与民族国家之间既存在空间抽离化,也存在地域特殊化。在政治学视野中,现代货币本身就是国家的一种权力工具。在社会学视野中,现代货币系统是国家的一系列社会体制安排、技术装备和机构保障的一种社会秩序。在文化学视野中,现代货币作为国家主权的产物,具有极强的文化认同意义。货币与民族国家关系的多学科透视有助于深化理解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货币对于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以来,美国主导阿富汗和平重建进程,积极实施对阿“新战略”。地区国家对阿富汗和平重建十分关注并大力开展相关的外事工作,尤其突出了对阿富汗的援助。中国援助阿富汗和平重建的举措应当从资金管理、组织机构、援助项目等多方面增强阿富汗自主发展能力,提高援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阿富汗局势正处于历史性的转折阶段,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支持阿富汗人民克服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因特网的普及在最广泛的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因特网对大多数民族国家的安全又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削弱了民族国家对信息传播的控制能力,弱化了民族国家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民族国家应树立新的国家主权观念,把信息主权置于突出位置;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争取在制订因特网运行规则时拥有发言权;发展电子政务以提升国家信息化总体水平,从而消解信息安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98-2013年间,上海合作组织参加解决阿富汗问题的立场和政策分四个阶段基本成型。阿富汗国内形势的变化对欧亚地区产生影响,其政治和解前景的不确定性也是国际社会难以把握的进程,毒品失控严重妨碍社会经济恢复和国际援助效率。上海合作组织参与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努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更广泛的国际安全合作构筑周边反恐反毒安全带,积极参与和推动阿富汗社会经济重建,为实现民族和解与国家政治统一提供国际平台。  相似文献   

16.
各国在游客权益保护立法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可能成为跨境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际社会对跨境游客权益保护并未形成具有强制效力的国际性文件,但区域组织欧盟和南共市的经验值得借鉴。巴西向海牙国际私法会议提交的《保护跨境游客和访客合作公约草案》与世界旅游组织目前正在讨论的《游客消费者和旅游服务提供者保护公约草案》均表明建立以中央机关合作制为核心的国际合作机制是当前国际形势下,保护跨境游客、促进跨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跨境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国际经贸领域的新型业态,其快速发展在促进国际经济新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使国际经贸规则呈现相应变革,各国亦纷纷立法对跨境电子商务予以规制。跨境电子商务全球性、跨国界的特征要求国内、国际相关规则的协调统一。为更好地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有序发展,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促进国际规则与国内立法间的良性互动:应积极参与双边、区域、多边谈判,根据国际规则及时调整国内跨境电子商务立法、司法、执法,促进国际、国内规则的统一;主动借鉴国际社会的立法经验及先进做法,完善国内跨境电商立法;并整合多样推力,通过渐进方式,不断将国内先进规则供给到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中日"安全困境"的产生,既有物质方面的原因,也有观念层面上的因素.对于前者,部分可以通过现实主义理论加以解释;而对于后者,近年来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能够对此做出比较合理的说明.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要想缓解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困境、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就有必要努力寻求双方的战略利益交汇点,通过加强两国在这些交汇点上的交流与合作,以点带面地改变两国彼此猜忌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2001年美国主导的阿富汗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阿富汗的重建工作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凭借与阿富汗传统的亲密关系、相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同时拥有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好感等优势,积极参与阿国重建并发挥了有效作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土耳其也面临着自身经济实力限制、国内安全隐患牵制以及其它地区强国挑战等困难,但是未来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进程的态度和政策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之后,中东欧国家积极谋求加入欧盟,从安全角度讲,主要是基于综合安全需要,即历史上种族、宗教、边界纠纷引发的冲突与战争留下的痛苦的记忆;反恐、反跨国犯罪,以及预防和解决地区冲突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德国、俄罗斯的侵略历史及其大国行径充满疑惧.欧盟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解决综合安全最成功的地区组织,加入欧盟,有助于中东欧化解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