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星河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65-66
从英汉被动句的界定、表示法及其基本用法三个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的被动句进行对比分析,阐释英汉被动句之间的差异,并介绍了英语被动句在汉语中的相应表达法.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英汉被动句的异同,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6):115-118
大量语料证明“就是”让步句可以表主观量,表主观大量还是表主观小量由“就是”指向的语义成分在量级序列中的地位决定:“就是+高量级程度项”,句子表主观大量;“就是+低量级程度项”,句子表主观小量。这个成分的量级特点,也决定了“就是”让步句后件的肯定否定性质,如果改变后件的肯否性质,或者引起不合句法的现象,或者引起不合语义法的现象,或者引起不合语用法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翔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5):88-90
答谢言语行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沟通方式,其表现形式、策略类型、语用功能均丰富多样。文章主要讨论了英汉答谢句在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两方面的异同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以期对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5.
6.
英汉存在句:基于句法和认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共有的特殊句型,在两种语言中均有其他句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句法结构、语义功能、信息结构和认知心理四个层面入手,探讨英汉存在句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进行两种存在句型的对比研究,旨在解释英汉存在句的生成规律和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7.
罗荣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5):34-39
"主观量"是语言的主观性在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带有主观的感受、态度和评价意义的量。从"语言主观性"的大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主观量的相关理论;重新界定了"主观量";揭示了主观量产生的语言心理机制,即说话者在心理上与"参照量"进行比较,当被参照量大于参照量时,称之为"主观大量",当被参照量小于参照量时,称之为"主观小量";具体分析了参照量,参照量可以分成隐性参照量和显性参照量;阐述了主观量的三种来源,即因与心理参照量不同而产生的主观量、因夸张而形成的主观量和因显性参照量对比而形成的主观量。 相似文献
8.
9.
英汉基本句类主位结构对比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洁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76-80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通过对英汉基本句类的主述位结构的对比分析,探讨如何在翻译中处理主述位错位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德力格尔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39-44
蒙古语连动句是动词谓语句的一种变体,而汉语连动句是动词谓语句的一种句式;蒙古语连动句的几个谓语之间的组合关系是由动词连接形负荷的,而汉语是由语序来负荷的;蒙古语连动句几个谓语之间不能出现任何句子成分,以此与并列谓语加以区别,而汉语连用的几个动词均可带宾语或补语,但其间一般没有关联词语和语音停顿。 相似文献
12.
陈真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05-107
存在句在英语与汉语中都是一个极其常见且极为重要的句型,用于强调某物体持续存在于某个空间或时间,而英语和汉语的存在句有一些相同点,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汲传波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
连字句与甚至句的异同研究表明:"甚至…都/也…"句与连字句在主观极量、主观全量、违反预期三个方面相同,但是"甚至…都,也…"前一般需要语义序列的其他成分出现,而连字句则一般不需要这个条件.不用"都/也"的甚至句可以表达主观极量,但不能表达主观全量,违反预期的语气比连字句弱. 相似文献
14.
法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双宾语句,其核心意义是“使某物从A处转移到B处”。这一句型由来已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一直以来成为语言学者们不遗余力研究的对象。本文从法汉双宾语句中引导动词的语义特征、宾语省略情况、句子变形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她们的异同点,重点寻求出现不同点的缘由,以期给双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英汉表量语进行了较多的语义分类和静态描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表量语的语义特征及功能。通过从情感认知的角度对比英汉表量语的形象色彩和情态色彩,探讨英汉表量语的情感色彩语义,在心理感知和思维构建的层面认知体味英汉语言的对应性和非对应性,使两种语言的沟通更加有效深入。 相似文献
16.
苏建红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64-68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语义衔接大同而小异。但由于英汉小句复合体的构句方式的巨大不同,两者在逻辑衔接上表现出本质性差异。英语主要是显性的逻辑衔接,而汉语除此以外,更多的是通过语序象似性与话题有关性来帮助实现小句复合体内部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
对于被动语态及其相关结构,传统上仅从语法论元的提升或抑制角度来解释.本文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语态变化功能的另一面:状态化.英汉特殊被动句的句法和语义有某些相通之处:句法上,均可以违背被动化所特有的句法条件,而语义均倾向于表述主语的某种特征或持久性状态.特征读取取决于一种抽象的运作机制——事件论元抑制.事件抑制把舞台层面事件转变为个体层面状态,这种意义转变需要通过建立话题一述题这一述谓关系来解释.英汉特殊被动句在这种述谓关系的建立机制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讨论英汉否定是非问句内部在倾向性上的不一致性,着眼问话人心理倾向性考察实际交际中对否定是非问句的回答,结合英汉是非问句系统的的不同特点,来分析否定是非问句两者在答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付鸿军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140-145
对比修辞学研究认为各语言有其独特的修辞规范,并且干扰着第二语言的写作。任何两种语言间有相同点,也有很多地方不一样,英语教师注意了不同点,而常常忽略了"相似点"。不同的地方当然要注意,相同的地方更要注意,因为相同的地方需要特别注意。有差别的地方或许会犯错,但是,正是有差别,学习时会特别注意,或许不会出问题。相似的地方比不相似的地方或许更容易出问题,因为相似点掩盖了更细微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曹春梅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3):140-142
汉维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没有共同的、完全对应的语法形式,采用的语法手段各不相同,两种语言被动句的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维语被动句只部分地相当于汉语的“被”字句,大部分则相当于汉语的意念被动句或其它语法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