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作为理论批评家的梁实秋 ,他的散文理论批评颇富真知灼见 ,是他整个理论批评中很有特色的部分 ,对五四以后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他的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想与自由主义政治取向使他的散文观存在明显的局限 ,使他对某些散文家特别是鲁迅的批评产生了很大的偏颇。有的研究者认为 ,他到晚年很后悔当时的看法。其实不然。梁实秋 60年代以后的《关于鲁迅》等文章表明 :他对鲁迅及其杂文的评价一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2.
林非 《江海纵横》2010,(5):30-31
林非(1931-),江苏南通(海门)人,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学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家协会名誉会长。林非先生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林非先生迄今共出版30余部著作,已经出版的学术著作有:《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现代六十九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治学沉思录》、《文学研究入门》、《鲁迅和中国文化》、《散文论》、《散文的使命》、《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林非论散文》等;他的散文著述有:《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他》、《西游记和东游记》、《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令人神往》、《云游随笔》、《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离别》、《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林非卷》、《世事微言》、《人海沉思录》等;回忆录有:《读书心态录》、《半个世纪的思索》。林非还主编《中国散文大词典》、《中国当代散文大系》等。其学术论著与散文创作均追求独创个性和文化内涵,海外学者对其评论颇多,有些论著和作品已被国外翻译出版或发表。散文代表作:《话说知音》、《离别》、《询问司马迁》等被选入中学大学课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中国现代散文观念的演变,结合时代、社会背景,评析散文理论批评各阶段的态势、特征、成就和缺失,并对此作出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野草》 ,不仅催动了张承志的散文创作的新探索 ,而且唤起了他的大散文意识。与其说张承志在解读鲁迅时发现了自己的影子 ,不如说他是在鲁迅思想文化资源中找到了“自我” ,这绝非单向的被动接受 ,更多的是心与血的沟通和回应。于是 ,张承志的散文越来越烙有了鲜明的《野草》遗风 ,甚至一些具体篇什都可作比照性阅读。尤其是两人对散文文体的认同 ,既是鲁迅对张承志散文创作基质的深层召唤 ,也是张承志对鲁迅大散文遗产的文体彻悟 ,更是彼此心灵的默契与精神的共鸣。可以说 ,鲁迅完成了《野草》 ,也将一个真实的鲁迅留给了后人 ,张承志借《野草》体认了鲁迅的真实 ,更成熟了一个散文家的“自我”。  相似文献   

5.
延安整风时期,随着鲁迅式杂文的兴起一时,杂文的批判现实倾向受到置疑;金灿然以《一得书》为“新杂文”的代表,肯定了这种杂文创作模式;然而强势的党文化力量使得“新杂文”并没有蔚然成风,最终革命内部批评成为杂文创作的畏途。  相似文献   

6.
建国之初的几十年是多事之秋,中国当代杂文同中华民族一起经历了从涅槃到重生的苦苦挣扎,最终找回了鲁迅杂文中的理性批判精神,继承了鲁迅杂文善用讽刺、情感炽热深沉、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的优长。当代杂文中还涌现出很多鲁迅认可但不擅长的歌颂或"给人愉快和休息"的杂文美文,并踏着鲁迅杂文开辟的匡正时弊、关注民生疾苦、坚持说真话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将周作人从"文学革命"到"抗战前夕"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同时期鲁迅的散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人品的高低和从时代的需要来看,周作人的散文固无法与鲁迅的相提并论;但如果仅就文学作品的本身而言,那么,应该承认,周氏兄弟确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两大派别的代表.也就是说,周作人的散文远远没有得到它所应得到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对刘亮程的散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其散文扎根于大地,提炼了乡土的原汁,形成独特的乡土语言.写出了一种乡村文化,一种乡土哲学.  相似文献   

9.
孙德纯 《社区》2011,(11):55-55
退休后的一天,我有幸看到了这本《五十年50人》,并能够长期借读,作为北京朝阳人,我如获至宝。  相似文献   

10.
当代散文批评是批评者对当代散文的阅读经验的反思。批评者在散文话语批评的角度上可以推进当代散文批评,并使当代散文理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生命体验角度,分析了林贤治对苦难的态度、对死生的思想、直面现实的责任感,进而剖析了林贤治对孤独的诉求与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翻译单位问题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科学的翻译单位观,指出翻译单位的属性特征是多元性、动态性、相对性和描写性,认为翻译单位有基本单位和一般单位之分,词和词组是翻译的基本单位,句子等是翻译的一般单位。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讨论了赵元任先生的语言观,即语言的本质与特征,指出其语言观符合语言的一般原理,因而是正确的、科学的并且是富有远见的.  相似文献   

14.
刍议张之洞的农业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近代农业的现状和地位的正确分析,以及对农业教育、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张之洞的农业教育观得以形成和发展。文章从创建农务学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张之洞的农业教育观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以期发掘出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有某些启示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的小品散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特殊的政治化语境中产生的,它与鲁迅等人战斗性的小品散不同,也与周作人的闲适冲淡、内蕴冷静的小品散同中有异。具体说来,它表现在特别注重性灵、激情和欢愉,其表达方式也是浩浩荡荡,如江河滚滚,有着大气磅礴的气势和灿烂流逸的韵致。  相似文献   

16.
林清玄散文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林清玄的皈依佛门之前还是之后,他散文的基本精神都是人文的。林氏散文体现了佛家与儒家、墨家、道家以及近代以来的人道主义的交融,而这种交融明显是向中国的传统文化倾斜的。他的佛学散文稿基本上是对佛法作了合乎人本的俗解;亲情、乡情是其百写不厌的主题;文中展示的清欢境界明显带有道家风范。林清玄散文为人文精神这一现代文学的基本主题作了富有东方特色的诠释,具有后工业文明社会应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林非散文闪烁着思索之光,无论是云游天下,还是追溯历史,抑或观照现实,总是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覃思,对封建专制主义弊害的剖析尤为犀利而深刻。对高尚的精神境界与快乐向上的生存状态的追求,使得林非散文胸襟开阔,激情成熟,洋溢着正气与大气相交融的高雅格调,其思索与格调中能够折射出当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与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渊博知识的征引,使作品发散着醇厚的书香气,长于思辨的学者思维使得文思绵长,富于诗性的艺术感悟创造了丰盈的意象,常用复喻、复句,凝练中不失丰腴之美,呈现出一种悠扬舒展的文体特征与清丽优雅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对科学与人文问题作了系统阐述的作家.他全面剖析了当时西方人在科学文明的繁华世界中堕落了的现实,挖掘出了西方科学文化的扩展与人文精神失落的深层次原因,并探讨了科学与人文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科学与人文协调发展的两个方向,即科学思想自我完善的内在过程与科学思想得人文化这一外在力量,两者缺一不可.就后者而言,中国传统的人文主义精神意义重大.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把握当今仍然困扰我们的科学与人文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和林语堂,同为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家.在学者类散文方面,钱钟书的散文犀利而急切,林语堂的散文温和而闲适,两者辉映成趣,堪称现代散文文坛上一对耀眼的双子星座.林语堂的行文轻松闲适,没有钱钟书散文冠冕堂皇和锋芒毕露,钱钟书散文的深邃与辛辣,源于他完成了从以社会伦理为本体的传统忧患意识到以人类哲学为本体的现代忧患意识的心理转型.  相似文献   

20.
清中叶是有清一代骈文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骈文史上最有分量的骈文大家多半产生于这一阶段,而袁枚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在骈文观上,袁枚主张文分骈散是自然之理、骈散系出一源且各有价值、骈散代雄乃文学史发展的必然.袁枚骈文形成了流丽浑脱的风格特色,这是他在规抚以唐宋骈文家为代表的历代前贤、综取经史百家各种精粹的基础上,发挥才情、熔裁学识、涵纳个性而刻意创辟的结果.袁枚骈文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句式灵活多变、俪体散趣及议论自铸伟词、奇纵融通两方面,最能体现其特色与优长.要之,袁枚称得上是清代骈文史上无可争议的一位大家,《小仓山房外集》也称得上是一部独标高格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