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史记·日者列传》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二传在对贾谊的称渭、对贾谊的评价以及二传的学术思想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作者是司马迁,而《史记·日者列传》的作者是司马谈。  相似文献   

2.
《史记·货殖列传》,是伟大的史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的重要经济著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问题不可多得的篇章。它反映了自春秋战国迄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突出变化和司马迁的进步经济思想,开创了中国史学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范例。商品与货币经济的发展,是历史前进的自然脚步。《史记·货殖列传》真实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令人嘱目的商品与货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山西饶材、竹、毂、(纟卢)……山东多鱼、盐、漆……江南出楠、梓……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写了一篇《货殖列传》。货者,货币、商品、财富。殖者,增加.货殖,即经商。《货殖列传》即经商列传,或商人列传。但是,以内容说,它并不纯粹是给商人立传,而是论述经济问题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我国从虞夏起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发展史。内容包括商业、采矿、冶炼、制盐、畜牧、渔业、手工业、歌舞,乃至卖淫、盗墓、赌博等各个方面,重点放在商业活动方面,是一篇杰出的著作。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序言,泛论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如治理国家应当采取  相似文献   

4.
一《游侠列传》是《史记》的一篇奇文,太史公对游侠采取褒扬的态度,后世对游侠与《游侠列传》的评价则褒贬不一。大致情况可分两个阶段,解放前的论者多待贬意,解放后对游侠及《游侠列传》则以肯定赞赏为主调。班固指责司马迁的《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其证据之一就是“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①,从思想上与圣人的来否定《游侠列传》。解放前,历代评论者多附和班氏之论。董份云:“史迁道李陵之难,交游莫救,身受法困,故感游侠之义,其辞多激,故班固讥其进奸雄,此太史公之过也。”②进一步分析了司马迁写作此传的动机和根源…  相似文献   

5.
任刚 《甘肃社会科学》2007,(3):91-93,90
《淮阴侯列传》中非文字材料的使用方式及其对文字材料的印证、修正以及非文字材料对于该传的影响,在《史记》中是有代表性的.可以说,凡是司马迁凭吊过的或者是向当地百姓调查过的人物的传记,都有类似的特点.我们仔细考察,从中可以窥见司马迁撰写这些传记时对材料的甄别、对人物和历史的认识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历程,当然这也是司马迁撰写《史记》时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6.
《伯夷列传》位列司马迁七十列传之首,此篇不同于其他列传体例,议论多于叙述,以议为主,它不仅是伯夷叔齐的传记,也是七十列传的绪论.作者司马迁发微阐幽,精审的史料选择展现了其作为史学家卓越的史识和史德,援诗入史和以议代叙的表现手法也凸显了其不同于其他史学家的悲情情怀,大量的议论叙述中彰显了他对至善的追寻.  相似文献   

7.
刘国民 《学术界》2012,(7):115-125,288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确存在着一些可疑之处,但在全文中是次要的,远不足以怀疑此传的作者。屈原的行事不见于传世的先秦典籍,司马迁所能得到的材料较少,还有传说的材料,本身即有矛盾和可疑的地方,司马迁秉持"疑则传疑,盖其慎也"(《史记·三代世表》)的史学态度。此传采录了刘安的《离骚传》,但都经过了司马迁的批判,这充分表现出他的理性精神。司马迁在此传中多发议论和感慨,这是在屈原材料缺乏且与屈原相互同情的情况下,符合《史记》的基本体例。汪春泓认为,司马迁未为屈原与贾谊作合传,只是写成《屈原列传》,可此传遭到了刘德、刘向的有意窜改,而成为今本《屈原贾生列传》,主要表现忠君守节的主旨。笔者不能同意此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史记·货殖列传》表现了司马迁异军突起似的经济思想和货殖主张,招致了历史上不少正统学者的非议。班固父子读后,贬之曰:“崇势利而羞贱贫”(《汉书·司马迁传》);北宋李觏作诗责司马迁“闻道寡”,而盛赞班固之“驳议何洋洋”(《盱江全集·读史》);金代王若虚更疾之若仇,惊呼“迁之罪不容诛矣!”(《滹南遗老集》卷十二)由此可见,《货殖列传》决非等闲之作,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酷吏列传》在整部《史记》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从表面上看,《酷吏列传》仅仅是关于十个酷吏的白描式的传记,而实际上它却是西汉鼎盛时期重要的政治思想史料.司马迁写作《酷吏列传》,不单是为了揭露酷吏们罄竹难书的罪行,更是在探究政治权力的制衡和约束.后人评论说:"一篇之中,感慨悲愤,汉廷用人之非与酷吏得报之惨,具见于此.此太史公悲世之书,所以致惓惓垂诫之意,不独为十人立传也."①《酷吏列传》反映了汉代君王、胥吏和士人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在对现实的激烈批判中寄托了司马迁对一种理想的政治体制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肖波 《晋阳学刊》2006,(3):125-126
同为汉代史学家的司马迁与班固生活年代相距不过150年左右,《史记》《汉书》传写的人物及活动情况大致相同,但司马迁和班固的写作思想及经济思想则大异其趣。拿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与班固的《汉书·货殖传》作一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二人经济思想的不同。一、为货殖列传的动机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解释他为什么要写《货殖列传》: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意思是说,他在《货殖列传》中所列举的人,都是布衣匹夫,没有政治凭借,完全以个人的力量,创业致富。他们的行事,应…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史记》中包含了卓越的经济思想。《货殖列传》是集中表现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名篇。它是为春秋末到汉代初年以工商业致富的人立传,记述他们的言论,事迹和这一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反映了司马迁对社会经济问题的一系列看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按照司马迁的看法,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前期,是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时代。《史记·货殖列传》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歌颂了那些“货殖”“贤人”的生财致富之道,论证了发展商品经济的“自然”之理,并探索了其中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司马迁的道德观,过去曾有过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史记·游侠列传》的材料,来谈谈司马迁的道德观。 道德是在不同社会经济基础上所产生的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整个人类或不同阶级、集团所遵循的处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同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而列老子于《列传》思想抉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而列老子于《列传》的问题,目的在弄清其与司马迁思想归属之关系。关于司马迁的思想归属问题,学术界曾进行过较长时间的讨论,但迄今莫衷一是。然而就其大体言之,说法不外乎三种,即:道家论者,儒家论者与儒道兼备论者。实际上,司马迁作为封建时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其思想是复杂的,并不能用当时已有的各家学说来加以规范。无论说司马迁的思想属于当时已有的什么家,或主要属于当时已有的什么家,都是偏颇的、不全面的。下面笔者仅就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而列老子于《列传》的原因及其与《论六家要旨》之关…  相似文献   

15.
张晨 《北方论丛》2001,(5):37-39
从史学与文学两个角考察,《史记》中充分地体现了司马迁的《诗经》观,《史记》与《诗经》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史学角度看,《史记》不少处借鉴利用了《诗经》,从文学角度看,《史记》又评论探究了《诗经》的诸多问题,作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典籍,探求《史记》与《诗经》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6.
《史记》全书中,讽刺艺术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最具代表性的篇章应该是《酷吏列传》。《酷吏列传》的讽刺手法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客观叙述深含讽刺;运用对比手法妙寄讽刺;运用层递推进的叙述手法取得讽刺效果;运用复笔手法增强讽刺力量;引用他人言论强化说服力。通过委婉曲折、富于变化的讽刺艺术,司马迁对于当时的酷吏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和揭露,表达了自己对当代政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不仅在史学范畴创造了通史、正史的先例,被称为史书的“极则”,也在文学领域中,创造了纪传体散文的典范。兹仅就其文学方面的价值。略述于下: (一)《史记》纪传文学的宝贵根据 《史记》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列传”和一些“本纪”、“世家”中。考其根据,应有三个方面,都是极其宝贵的。 其一,在思想方面,主要导源于儒家,其次也受道家和法、墨诸家的影响,既有继承,又有改造,这在当时显然是进步的。司马迁十分尊重孔子和六经,《史记》之作,就是标榜《春秋》而又有所发展改造的。班固说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先黄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写《史记》,其实录精神为后人所称道。所谓实录,当然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地秉笔直书。可是从文学和美学的角度看,《史记》已经突破了历史著作的界限,不失为一部价值很高的文学著作。司马迁的笔下,妙叙事物之状,活写人物之容。兵起大泽忽见江海浩浩,歌哭垓下顿觉风雨凄凄。刘邦的诡譎刁诈,历历在目;项羽的喑  相似文献   

19.
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是一部政法司马迁《史记》的明史著作,其“考”“述”“表”三大体例,在命意、结构乃至记本方法上,都是对纪传体之形与神的模拟,因此其“别集体”实是纪传体的变体。王世贞师法司马迁是受当时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由文学上的复古而至史学上的模拟。  相似文献   

20.
《史记》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司马迁第一次以传记的形式,成功地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各种创造性的艺术手法,为我国文学提供了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宝贵经验,莫说后世写实性传记文学,就连传奇、话本、小说、戏剧等都广泛地吸取与运用。如金圣叹说:“《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张竹坡说:“《金瓶梅》是一部《史记》。” 《史记》的伟大艺术成就,对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传统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