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自由和解放已经成为教育发展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教师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达成教育目的最基础作用者,教师必须在不断地变革自身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成为具有自我发展意识、自我需求、自我价值观和发展观,具有最现实的外在自由和内生动力的主体,才能体验到其专业工作的尊严和意义。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拥有思想自由、经济条件和防护保障,在教学和自我发展中拥有工具选择自由,才能为培养积极行动又善于自由思考的儿童做出其应有努力和奉献。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育应为自由教育而设,自由教育是非功利的、非世俗的,它的目的不是学问或学识,而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思想或理智;接受自由教育的人必须是凌驾于知识之上而不是屈从于知识的人。  相似文献   

3.
儿童哲学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其中融汇着柏拉图、皮亚杰、杜威、维特根特斯坦等众多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对儿童早期思维发展及教育的研究;在实践方面,创始人李普曼教授以"帮助构建更好人生"和"不以知识为最终目的"的指导思想,亲自投身儿童哲学的教育实践,开创了集"对话式"、"启发式"为一体的"讨论问题法"的早期哲学教育先河,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有效地思考、灵活地思考、独立地思考、批判地思考.  相似文献   

4.
托尔斯泰教育自由思想缘起于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教育自由观,同时也是对俄国资产阶级保守自由派教育改革的批判。教育自由思想深受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影响,经历朴素和修正两个形态。朴素形态主张给予儿童完全的自由,儿童心智的培养和后天发展禀赋的形成需要教育完全的自由。修正形态对教育自由限度进行设置。教育自由没有外在显现的规则和衡量标度。教育自由程度应该由教师来确定,依托于他们对学校、教学的领悟。自由尺度取决于教师专业、教学知识积累的丰寡和对教学的驾驭能力,最终体现在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上。其思想价值在于对教育价值的科学定位和践行。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人性的本质特征,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历史上人们从不同维度对自由加以理解并进行诠释,但人们对自由的探讨则是在人性的视域下展开的.教育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活动,教育自由是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本性的体现.目前,从我国的教育教学环节到教育体制的落实情况看,存在着各种影响教育自由的因素.因此,针对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认知水平有利于人们的教育自由观的形成以及有利于对人们实施人性教育.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应该呼唤人性的本真,探求自由的回归,厘清自由教育与教育自由的含义,同时还应该重视道德教育在实施教育自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基本精神是理性和自由,其根本目的在于回答"什么是人"的问题。同时,贯穿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主体思想也是康德主体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康德主体教育思想超越了此前的同类思想,具体体现为:教育以培养"成其为人"的人为教育目的;道德教育通过发展理性,遵守自身的道德律,实现自己的自由;以心理学、道德的教育和教育实验为基础的智育培养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在学界发生了"身体转向"的今天,卢梭与杜威两位教育思想家在对儿童身体的认识上颇具前瞻性。二者都重视儿童身体的自由成长与适当锻炼,强调成人对儿童身体的呵护及感官对儿童成长的价值。但是,杜威强调儿童天性,也很重视从社会层面关注儿童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卢梭批判医学对身体有消极影响,杜威的科学思想则并不与医学相抵牾;卢梭从带有文学色彩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看待儿童身体,杜威则批判吸收了卢梭的观点,并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视角观照儿童身体。基于二者之比较,教育应以儿童身体作为各项活动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教育学就是人学”的命题,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把整个心 灵献给孩子。在他看来,师爱是具有童心的理智人道之爱,教师应视儿童快乐为自己的最大幸福,仁慈地善待并尽力成全每一 位儿童。反观幼儿园教师师爱的实然状态,我们发现存在以爱之名苛责儿童、以拯救式心理施爱、对儿童选择性施爱以及“廉 价之爱”盛行等诸多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教育思想为回归爱的本真、重塑师爱提供了可能路径:把握好爱的分寸,将“火 热的感情与冷静的理智融为一体”;对弱势儿童施以“保护性教育”,让儿童“永远感到自身的庄严”;营造关爱共生的人际氛围, 打造“留恋和怀念的人道精神圣地”;给每位孩子“特别的爱”,使儿童“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师爱;苏霍姆林斯基;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9.
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强调社会本位,缺乏对人及人性的充分关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异化和效果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或主要任务在于人性提升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人性的关注体现了人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杜威的教育思想在进步主义同保守主义及本质主义者之间的论战中受到了讽刺。这是由于他的著作中的某些含糊所引起,或是因为我们从一个不同于杜威写作时的社会和学术环境来阅读他的著作而引起的。杜威在大学时,是黑格尔的信徒,后来他摒弃了唯心主义而发展他自己的实用主义自然主义的思想方式。由于杜威写了不少关于教育方面的论著,使他在许多教育部门和教育学院里成为一个权威。他对美国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影响最大。杜威成功的理由是由于他主张把教育同文化结合,学校同社会实际生活结合,并建议把学校看作是社会的建造者。他指出二元论思想对社会和个人的损害,主张一切个人要求和兴趣都要服从社会利益和批判理智的判断。他把教育同科学方法相联系而不同任何偏见,宗教或形而上学相结合。与其说杜威是进步教育运动的领袖,不如说他是这个运动的批评者。他重视个人才能的发展,但在处理上同进步主义者有区别。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因素在他学术生涯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最初他认为整个社会生活的最终目的和评价在于培养社会个别成员成为完人。1928年访问苏联后,却转为倾向社会主义。他主张教育工作同社会运动和社会纲领结合起来,但又警惕到教育受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的党派精神的侵蚀。作为人文主义自然主义者的杜威思想可能比作为社会实用主义者杜威的思想来得经久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