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户加入合作社意愿与行为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分别分析了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意愿,但农户最终加入合作社的行为取决于农户的行为态度以及合作社在降低生产风险中的作用;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与其是否加入合作社呈负相关关系;计划行为理论适用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意愿分析,但不适用农户加入合作社的行为分析。基于此,应赋予合作社更多的职能,发挥合作社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的作用,鼓励小规模生产者加入合作社;定期对社员进行辅导、培训等对于缩小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与行为的差异,对促进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蕴。合作社作为农民重要的组织化形式,引导其助推农户发展绿色生产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数据,采用内生处理效应模型(ETEM)计量分析,发现加入合作社显著降低了小麦、玉米和稻谷三种粮食作物的亩均化肥使用量,尤其对经营规模30亩以下的小农户的化肥减量效果较大。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合作社,还是其他类型的合作社,都具有显著的化肥减量使用效应。由此,应持续支持多种类型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支持更多小农户加入合作社,进一步发挥合作社对农业绿色生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引导农户采纳现代化的绿色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414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合作社农户履约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农产品价格波动程度、村到乡镇的距离、政府扶持、入社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合作社是否投资农业设施、有无盈利返还、合作社对社员违约的处罚力度、合同中有无违约处罚条款与农户履约行为正相关;家庭劳动力个数、入社农产品占家庭收入比重、农产品投入费用、基础设施与农户履约行为负相关,而农户的年龄与性别对其履约行为影响不显著;从事瓜果蔬菜与养殖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其履约可能性更高;为提高合作社社员履约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甘肃省877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从技术认知、收益预期、传播渠道、社会环境4个维度构建技术扩散条件视角下农户无公害农药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假说模型,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与熵值法实证分析导致农户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的原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与行为存在悖离现象,悖离发生率为39.9%;技术认知、收益预期、社会环境对悖离的负向影响较强,传播渠道对悖离的负向影响较弱;不同维度传播渠道对悖离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组织干部传播渠道负向影响悖离,人际关系传播渠道中同邻居交流方式负向影响悖离,而同亲戚交流、同好友交流等方式对悖离的影响均不显著;收益预期、社会环境在技术认知对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中存在负向交互效应。基于此,建议政府将无公害农药宣传精准落实到提升农户技术认知层面,推广成本低、施用便捷的无公害农药,加大无公害农药补贴力度,并制定相关惩罚措施,营造绿色乡村人文环境,从而推动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转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余姚市马渚镇瑶街弄村的入户调查,实证分析了社员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满意度、非社员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八成以上社员农户对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满意"和"非常满意";非社员农户2/3有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意愿;非农产业越发达,非农收入越高,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意愿就越强.  相似文献   

6.
合作社支持能够提高小农户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影响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外源性力量。从强化认知、提高意愿和降低意愿及行为的悖离概率三个方面尝试性解构了合作社支持影响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底层逻辑,并基于甘肃省定西市3县419份微观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合作社支持对小农户减量施肥行为、减量施药行为、测土配方技术采纳行为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合作社支持对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群组差异和代际差异。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合作社支持可以通过强化认知、提高意愿及增强能力3种中介渠道影响小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基于此,从强化小农户的“认知-意愿-行为”自治机制、共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机制和建立合作社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妥适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陕西、甘肃2省1 208份苹果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OLS、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考察了资本禀赋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禀赋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本禀赋水平越高的农户采纳有机肥替代技术的可能性越大、采用程度越高、采纳时长越长,其中物质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影响就越显著。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后发现,资本禀赋通过提高采纳意愿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具体表现为资本禀赋水平越高的农户对技术的采纳意愿越强烈,进而采纳有机肥替代技术的可能性越大、采用程度越高、采纳时长越长。此外,技术培训、补贴满意度对资本禀赋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参加技术培训、补贴满意度提升能发挥资本禀赋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安徽省296家合作社调查数据,分析了电商采纳对合作社多维绩效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商采纳显著增进了合作社绩效,与未采纳电商时相比,绩效提高一倍以上;电商采纳显著增进合作社经营绩效、收入绩效和社会绩效,但对治理绩效影响不显著,且对经营绩效增进效应高于收入绩效。电商采纳虽提升了合作社利润和社员收入,但合作社“合伙人”制度还远未形成,供应链价值增值收益更多被合作社获取。机制分析发现,渠道接入、价值增值、收购价提高和示范带动增进合作社经营绩效、收入绩效和社会绩效,但收购量增加并没有对社员增收起到显著作用,社员也没有形成与合作社的要素契约联结。  相似文献   

9.
利用775个蔬菜种植户的实证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组回归法、Heck-Probit模型以及双变量Probit模型,以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采纳情况表征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实证分析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以及信任及其不同维度的调节效应,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组织渠道、人际渠道、现代媒介渠道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传统媒介渠道的影响不显著。(2)组织渠道、人际渠道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决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现代媒介渠道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程度具有正向激励作用。(3)信任在人际渠道和现代媒介渠道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均发挥调节作用,而对组织渠道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此外,信息信任和人际信任的调节效应存在差异。(4)人际渠道和现代媒介渠道分别对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采纳决策发挥显著促进作用,组织渠道对上述两种技术采纳决策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政府应重视不同信息获取渠道的差异化影响,为农户技术采纳提供多种有效的信息传播交流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湖北和河南两省764户水稻和小麦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 换概率模型,在反事实框架下评估了新媒体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对农户生物农药采纳行为 的影响效应,同时检验不同类型新媒体的作用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 ①新媒体使用对农户生物农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实际 使用新媒体的农户若未使用新媒体,其生物农药采纳概率将下降26.5%,实际未使用新媒体 的农户若使用新媒体,其生物农药采纳概率将提高32.9%.②不同类型新媒体对农户生物 农药采纳行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短视频类、社交通信类和内容聚合 类.③从群组差异性来看,新媒体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户生物农药采纳促 进作用更大.④信息能力在新媒体影响农户生物农药采纳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因此,建 议完善农业技术信息传播机制,增加有效信息供给,加大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有序 引导不同资本禀赋农户使用新媒体获取学习农业技术信息知识.  相似文献   

11.
农民科技培训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以对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948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构建实证检验模型,探讨影响农民科技培训需求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是否寻求合作社科技支持、采用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行为、培训对增产增收的效果和政府惠农政策对培训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除了以往学者研究的农户个体特征和家庭资本特征外,农民合作社、农户对农业科技的态度和政府惠农政策也是影响农民科技培训需求意愿的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民利用科技致富状况的实证调研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数农民对利用科技致富抱有正向的积极看法,但他们认同的"致富科技"主要是能够当下产生实效的有形科技,如农药、种子等。农民在利用科技致富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技术供给不足、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资金不足、基层政府的创新职能缺位等。政府在农民利用科技致富过程中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包括建设农业科技信息互动传播的基础平台,强化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开发和强化基层政府的创新服务职能,突破约束农民利用科技制度的各种"瓶颈";面向广大农民现实生产需要,推动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与随机前沿分析(SFA)两阶段模型,在测算技术采用的农业生产创新无偏效果基础上,以北京市示范户与非示范户为例,着重分析农户管理能力对农业生产创新效果的影响,并据此探究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结论包括:农业生产创新整体效果不明显,不同管理能力农户采用技术的生产创新效果差异较大;非示范户产出主要依赖于土地、肥料,技术采用效率较低;示范户要素投入结构合理且效果明显,年轻、富有经验与专业化程度高尤具优势。因此,继续鼓励具有“新型职业农民”特质农户率先采用新技术,既有利于推动向专业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又是促进农业技术扩散,提升农户管理能力、保障增收的可持续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农业企业应该加强自主保护知识的研发 ,特别是关注“白色农业”新技术的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实地调查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农技推广部门是农户采纳新技术的主要渠道,资金不足是阻碍农户采纳新技术的最主要的因素;农技人员下乡是农技推广的主要方式,推广经费和人员配备不足是阻碍当前农技推广的最主要因素。针对以上结论,分析讨论得出,要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改善农技推广工作绩效,应从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多渠道农技投入体系,支持和发展农业相关企业或超市,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虽然玉米是所有粮食中增长最快的农作物,但国内需求增长快于生产增长,2010年开始从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分析以玉米高产新品种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对中国玉米和相关农产品的供需及生产要素价格及整体经济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新品种将在促进未来玉米生产和保障其较高自给率目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有利于促进其它农产品的生产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建议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包括玉米新品种在内的所有农业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科技创新是促进中国农业增长和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构建农户科学施肥行为的分析框架,基于全国17个省596户花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农户特征、外部环境对农户科学施肥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户特征及市场环境对农户科学施肥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农户特征及市场环境能够决定的科学施肥行为适用市场主导、自下而上的“拉动”模式,与这种影响路径匹配的是经营性运行机制;政策环境对农户科学施肥行为存在显著影响,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诱使农户产生的科学施肥行为适用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推动”模式,与这种影响路径匹配的是公益性运行机制;文化程度、种植规模和种植经验是显著影响农户施用新型肥料产品和采纳新型施肥技术的共性因素。提出加强公益类农技推广系统的能力建设,健全平台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维护和规范肥料市场秩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农药具有高效、环境兼容性好、无污染等优点,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药使用的客观要求。采用2011年江苏省204户稻农的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稻农无公害农药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稻农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外出打工人数、农药价格、稻谷价格、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法规等10个因素显著影响稻农无公害农药使用意愿。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超级稻品种技术在科研上已取得重大成就,但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还得依赖稻农对新品种的采纳。基于对湖北省武穴、随州、孝感三地农户种植超级稻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农户采纳超级稻品种的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务农人口最高学历、家庭人均年收入、水稻播种面积、家庭务农人口比例、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态度以及对新品种的需求程度六个解释变量,对农户超级稻品种采纳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如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来降低农业污染和提高化肥有效使用率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挑战之一。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1000户农户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专项调查数据,利用离散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决策差异。研究发现,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采纳存在差异,规模较大的新型经营主体相比小农户更具有改善耕地质量的意愿;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农地质量较好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另外,政府推动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对大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小农户影响不显著。据此,政府应增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宣传力度,加大该技术的试点力度,集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因地制宜地逐渐将重点支持政策转化为普惠性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