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到"的三种语法化现象:(1)"到"由行为动词演变为"周全"义的形容词,(2)"到"由行为动词演变为介词"往";(3)"到"由行为动词演变为结果补语,并尝试探讨其语法化的特定语境及虚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够了"从松散结构到连用现象,最后演变为语气词,经历了词汇化过程。在词汇化过程中,"够了"语义在认知隐喻的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泛化和虚化;"够了"位置后移,可以充当谓语和补语,语法功能虚化;处于句末的"够了"具有新信息特征,在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下,可以独立使用,使用频率上升。经历词汇化后,"够了"作为语气词,是典型的话语标记,照应话语交际中前面一方已陈述的话题,同时表明说话人自己对前面话题持一种不耐烦或厌恶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3.
安福话的句末语气词"嘚"可以用于疑问句和祈使句,在特定语境下也可用于陈述句。"嘚"有两种句法功能:1.表示弱语气;2.表示自言自语。"嘚"表示弱语气的功能是由其表示自言自语的功能演变而来的,这是一种语用法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万一"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而且用法较为复杂的一个词,但学界对其用法和功能的解释较为模糊且看法不一。因此,区分"万一"作为语气副词和连词的语义和功能,应追溯其语法化和消极取向的产生过程。语义内部制约、语境频率效应和交际互动策略是其演变的内在动因,其语法化和主观化进程有着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程度副词"不胜"来自状中短语"不胜",词汇化演变机制为:节奏的双音化、紧临语境的取消分界和重新分析,此过程也伴随着语法化,只能修饰心理动词或形容词时"不胜"才确定程度副词的性质,其间也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汉语中,"也"是一个表示停顿的句中语气词,在汉语表达结构复杂化和词汇双音化的大背景下,"也"的停顿功能丧失,逐渐变成一个形存实亡的冗余成分,并在语境作用下获得较为充实的意义,经过重新分析,最终完成从语气词向副词的演变。由于"也"的原始语义比较空虚,在不同语境的作用下,句中语气词"也"向副词"也"的演变体现同源多向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长沙方言的语气词数量可观,它们表示的语法意义非常细腻丰富.本文先着重介绍"罗、唦、咧、啊、啦、呗"等六个单用的语气词,然后就语气词的连用,表同一语法功能的不同语气词在语义上的细微差异作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8.
长沙方言的语气词数量可观,它们表示的语法意义非常细腻丰富.本文先着重介绍"罗、唦、咧、啊、啦、呗"等六个单用的语气词,然后就语气词的连用,表同一语法功能的不同语气词在语义上的细微差异作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9.
词汇化是根据语法化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本文以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能"为例,通过对其词汇化的分析,从历时的角度探寻了能愿动词"可""能"与"可能"连用时意义的变化过程,推测"可能"意义发生变化是从元代开始,完成于清代.经过演变最终与现代汉语中能愿动词"可能"所表达的意义相同.并运用认知语言学中重新分析理论和情境、语境理论对这种意义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让步连词“即使”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使”是一个让步连词,表假设是它的语境意义。“即使”明代初步语法化为连词,在现代汉语中基本完成语法化的过程。它由假设让步连词“即”+使役动词“使”演变而来,大致经历了三个语法化的步骤。“即使”语法化的动因主要有句法结构、语义的变化及语用表达的影响。“即使”的语法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语法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精"是北方方言特有的一个程度副词,它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精"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视域对其语法化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好不好"的语叉演变过程进行详尽考察,分析其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轨迹,尝试从句法、语义和认知的角度,对其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斯"有动词、代词、连词、语气词和词尾等多种词性及词义和语法功能."名+斯"、"谓+斯"、"彼+谓+斯"结构的"斯"相当于指示代词"者","数+斯+名"结构的"斯"相当于指示代词"其","螽斯羽"等"斯"功能同连词"之".因文字假借和语法演变,"斯"字被借作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进一步向连词、语气词和词尾发展.<诗经>中不同词性的"斯"分别和先秦汉语虚词"之"、"其"、"者"、"然"等异词同义.  相似文献   

14.
语法化是汉语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语法化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语义的虚化和句法分布的泛化。视觉动词"见"在先秦时期语义稳定且义项丰富,并衍生出了助动词、指代性副词的用法。对先秦文献中动词、助动词、副词"见"的语义语法分析,可以对其语法化的路径进行拟测。  相似文献   

15.
南宁普通话是南宁当地各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中介语,它的语法框架是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受到"白话"和桂柳官话等方言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句末语气词上的表现特别明显.南宁普通话有常见12种句末语气词,这些语气词的形成有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永新话句末语气词表示不止一种语法意义的有十个。其中有表示同一种语法意义的,它们之间存在差别。两个语气词连用的特点是,"■""里"可以分别续接其它语气词,"■""里"之外的语气词不能连用。三个语气词连用的现象较少,只有两种组合。语气词连用后所表示的意义由原来的单个语气词的意义构成,连用时最末语气词的意义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在"教材"的语法体系内,通过比较"来着"与其它动态助词及语气词语法功能的异同,认为"来着"应归入语气词,不应是动态助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按照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里对问句的分类标准,将从《西厢记》里搜索到的是非问句分为"陈述句 ?"、"陈述句 疑问语气词 ?"和"疑问结构 陈述句 疑问语气词 ?"三种结构。从结构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分析,大致概括出其处于近代汉语这个特殊的语言历史时期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时节"是方言中表达语气的重要手段,其由表示"节令"引申为时间(时间点和时间段),由表"时间段"的用法开始虚化,发展为假设助词,继而继续语法化,发展为话题标记。经历了"名词:时间>助词:假设→感叹、遗憾→懊恼、责备→缓和语气>话题标记"的语法化过程。在语法化过程中,语境扩展、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以及类推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关于话语标记语如何演变的问题成为学界争论的热点。大多数学者认为话语标记语在变化过程中经历的语音弱化、语义泛化、去范畴化、主观化、语用功能增强等特点符合语法化理论。然而,由于话语标记语在实际运用中呈现出了"非语法性"的特征,其他学者据此提出了词汇化和语用化,并发展出语篇化和构式语法化理论,挑战了语法化的权威地位。通过对各方争论的梳理,可以发现它们的分歧主要在于:(1)如何认识话语标记语的性质?(2)话语标记语的发展是否需要符合理论中的所有特征?而产生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各理论的出发点不同、对语法语用的定义不同以及选取的标记语发展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