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云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4):24-30
话语身份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话语与身份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话语身份主体的内在规定与外在阐释、结构的宏观主导与微观参与、定位的个体独立与群体归属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身份的生成提供了学理依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身份建构,有赖于知识传播与价值导向、资源调控与启发教育、行为规范和伦理评价等功能的集体发力,也需要借助“排头兵”式预设策略、“放大镜”式凸显策略、“圈内人”式移情策略、“显微镜”式评价策略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生活化话语体系转换的探索,旨在追求抽象理论与现实生活融通而具象化,以增强其亲和力、实效性和思想性。在坚持思政课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将教学话语转向日常生活实践,从话语双主体、话语内容、提高话语有效性三方面促进话语体系的生活化转换。注重从鲜活的案例和生活体验中凝练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度。尊重学生主体的平等地位、关注学生多样化个性,借助大众化、有力量的话语表达,让理性光辉与生活气息、学理性与时代性融合的话语内容融汇在思政课堂,使大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思政课实践中坚定信仰,收获成长,从而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许一柱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1-4
“大思政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理论大课”“实践大课”“人生大课”,是以“铸魂育人”为价值导向,以“社会现实”为实践观照,以“教学创新”为关键手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新动力。“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需求脱节、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发展割裂、教学场景与学生生活世界脱离、协同育人乏力等问题。突破以上困境,需要高校聚焦队伍建设,找准教学规律,搭建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4.
5.
6.
尹禹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156-159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基于整体性思维的视角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设计,统筹各方面资源才能有力推进这一系统工程的开展。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教学理念“片面化”、教学内容“宽泛化”、教学方式“生硬化”、教学评价“单一化”、教学系统“碎片化”等现实困境,通过整体论的视角以“真善美”的总体理念、“四维逻辑挖掘法”的基本原则、“三式融入法”的实现路径、“四维一体”的教学评价以及“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搭建来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直接表现为“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这也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八个统一”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三性一力”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目标设定,“六个要”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评判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丁枫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5-12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需要通过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此基础上更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从教师的教学体系向学生的认知体系的转化。文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以课内实践环节为切入点,探讨思政课教学从教学体系向认知体系转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王琦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93-98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当前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之一,与其他科学技术不同,人工智能专注于对人意识、思维的模拟、研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此技术开始融入高校教学中,以“代工”形式承包了诸多重复性教学工作。在高校思政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可利用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导学等新型科学教学方式,对当前的高校思政课程进行深度分析,探析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融合路径,逐渐形成“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学生”的统一理念与人机协同发展教学模式,深挖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潜能,协助高校思政教师开展高质量思政课程,以达立德树人的基本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要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理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05-115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由彼此联系、相互匹配、协调发展的五个要素构成的,这五个要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客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语境。它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话语体系的一种,与一般话语体系既有相同意蕴,也有自己的独特内涵。要正确揭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独特内涵,既要从现有研究成果中寻找共识,也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生成过程中总结其特性。由此认为,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指话语主体把能体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语词,按照一定的话语方式建构起来的、以教材文本为载体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3.
任志远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0):80-82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提高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是创新教学内容。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从树立"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从明确教学内容创新的方向性、培养教师创新意识的开放性、注重教学素材选取的时代性和注重教学情景再现的形象性等几方面入手,探索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117-119
实践教学是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手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空间和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要运用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活化实践教学方法、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等形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贯注和落实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式和体系,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24-2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研究已经全面展开,学界分别从转化的必要性、转化的关键环节、转化的条件及转化的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研究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研究方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重视这些不足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锴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6):100-101
借鉴高职专业课项目教学的成功经验,就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构建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为目标,以实践训练为重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探索由感动、感悟到行为改变的思想教育新路径,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项铸魂育人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需要以协同方式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既要明晰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科学内涵,深入探究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协同创新的目标指向、本质意蕴和总体要求;又要深入思政课教学运行过程,从主体协同、内容协同、课程协同、方法协同、载体协同等方面观照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推进重点。在厘定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是一种课程观、方法论和运行态的基础上,聚合教学理论研究、统筹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优化教学团队、协同教学方式方法、拓展教学运行载体,以五协同的聚合效应、系统效能、集成效果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祝志芬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2):169-170
在新时期,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内容创新、主体创新和方法创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其创新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准.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其培养大学生成才的实效性,必须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大大增强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感性认知,促进学生主体价值观念的认同。转变思想观念,建立规章制度,明确主题内容,是推进实践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