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问题的破解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我国城乡关系由"乡土中国"转向"城乡中国"。不过,"重城轻乡"与"城乡分治"的现代化建设逻辑导致了乡村社会长期落后,城乡差距在城镇化和工业化中后期持续拉大,形成了严峻的"三农"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维护城乡空间正义、激活乡村社会功能,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蕴含了农业现代化转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落文化现代化重建、乡村治理德法并用、发展成果城乡共享等极其丰富的理论意涵。新时代要以"三农"问题为靶向,以盘活资源效率与重建文化价值为关键,继续释放制度红利、破除生产要素流动障碍、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推进文化复兴与融合,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中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是对以往发展模式的纠偏与重塑。我国的城镇化有别于西方意义上的城市化。一方面,中国二元社会造成的城乡隔离,不是仅仅依靠城市就能解决的;另一方面,西方城市化仅仅观察城市运动过程,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尤其是对中国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注不够。因此,谈新型城镇化,必然要求一方面汲取西方城市化理论和实践中的有益成果;另一方面,立足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一般来讲,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是西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用西方城市化理论来指导中国实践,必然存在适应性问题。西方城市化理论存在内部缺陷,我们提出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就是在对传统城镇化有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避免西方城市化在实践与理论上的缺陷,构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需要遵循“政府主导、城镇联动、全员参与”的建设规律.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所采取的“田园城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并重”和“城市农村一体化”等发展模式具有可借鉴与复制性.有鉴于此,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及城乡一体化经验可以“镜鉴”到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中,并立体化绘就出“科学发展先行、社会需要导向和多元成本分担”的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建设蓝图,并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新时代意涵.  相似文献   

4.
村落作为乡土中国的基本单位,其发展变迁始终是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呈现.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中国农村进入急剧转型时期.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之下,村落数量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村落的转型与命运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村落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也随之成为当下中国所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对近代村落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乡村社会的性质及变迁.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粱和纽带,是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中的特殊现象.在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发挥中心镇的指导和辐射功能以便更有效的推进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现实性课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打破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现象,扩大城乡交往,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决策,本文仅就城乡一体化问题说明以下几点意见。 一、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 乡村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随着工业化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乡村城市化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6.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7.6%,1980年城市人口14亿,占总人口的43%;估计到本世界末世界总人口将达到62亿,城市人口32亿,占总人口的51%。我国城镇化水平低,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本世纪末,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超过30%。 我国乡村城市化并不是整个乡村全部为市区所覆盖,也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那种人口高度集中于城市,从而造成城乡对立、  相似文献   

7.
李澜 《学术论坛》2008,31(4):49-54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的成功发展否定了西方城市化进程中以牺牲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为代价的必然性,揭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一是体现为乡村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相生共长的基本特点;二是体现为乡村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既统一于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之中,又统一于和合文明的塑造之中.随着乡村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集中于农村产业转型、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利用与开发、城乡公共资源开发与享有等方面的若干问题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一种空间化的再生产与重构过程,但绝不意味着乡村文明的式微与消隐。它不是单纯的城市建设,而是以"人"为核心的"和谐城市"与"美丽乡村"的结合体。从正义维度分析,必须破解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单向度思考,高度重视城镇化的"空间正义",警惕与遏制以终结乡村文明为代价,导致对乡村文明的阉割,造成"乡土中国"与"城市中国"的错位。要以人的生活本身为目的,做好社会与生态、时间与空间的协调统一,推进乡村文明重建。  相似文献   

9.
论市政拆迁中如何保护公民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倩倩 《理论界》2009,(3):56-57
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拆迁中的利益冲突随之凸显.在市政规划中,保护被拆迁者的合法权益,是一个关乎社会正义的问题.调适城市房屋拆迁双方--开发商和被拆迁户在表达和追求自身利益方面的能力差异与失衡已成为现代政府的责任.本文通过分析拆迁问题中存在的矛盾,为实现城市化发展成果的共享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是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中的特殊现象。在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发挥中心镇的指导和辐射功能以便更有效的推进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现实性课题。  相似文献   

11.
都市化进程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所谓都市化进程,是指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它是城市化的升级版本与当代形态。在现代化的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下,都市化进程成为人类需要认真思考的世界性问题。都市化与城市化的共同之处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从自然向社会、从农业地区向城市空间的流动与聚集。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流动与聚集的规模、流动的方向与聚集的空间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市化进程迅速波及中国。都市化进程加剧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一是农民进城依然压力巨大;二是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的矛盾升级;三是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冲突;四是城市盲目扩张与科学发展的冲突。要使之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是必须对当代以都市化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有清醒的现实意识,这是发现问题的主要与根本矛盾、实现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并由此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前提;二是结合中国国情理顺“都市化”、“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地区、城市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毅鹏 《人文杂志》2012,(1):155-160
伴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和挤压之下,村落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从而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村落社会的命运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社会的这一复杂变迁不可能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单向过渡,其中必定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复杂的结构转换。在此背景下,村落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所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本组专题论文即是围绕中国乡村社会的这一空前剧变展开的。《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一文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阐述了不同情况下村庄发展与国家规制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后果,并提出将发展农村社区和城乡社区衔接作为村庄转型的方向和解决城乡二元化的路径。《"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一文明确了"村落终结"的涵义及其复杂性,分析了"村落终结"的形态及其组织变迁,并指出了农民走上再组织化之路的对策建议。《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一文用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当前中国村庄合并的具体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合并后的新社区出现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的难题》一文则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正是基于这些独特功能使城乡结合部在走向"村落终结"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加艰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刘杰 《人文杂志》2012,(1):165-168
伴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和挤压之下,村落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从而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村落社会的命运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社会的这一复杂变迁不可能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单向过渡,其中必定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复杂的结构转换。在此背景下,村落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所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本组专题论文即是围绕中国乡村社会的这一空前剧变展开的。《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一文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阐述了不同情况下村庄发展与国家规制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后果,并提出将发展农村社区和城乡社区衔接作为村庄转型的方向和解决城乡二元化的路径。《"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一文明确了"村落终结"的涵义及其复杂性,分析了"村落终结"的形态及其组织变迁,并指出了农民走上再组织化之路的对策建议。《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一文用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当前中国村庄合并的具体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合并后的新社区出现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的难题》一文则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正是基于这些独特功能使城乡结合部在走向"村落终结"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加艰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毛丹 《人文杂志》2012,(1):150-155
伴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和挤压之下,村落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从而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村落社会的命运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社会的这一复杂变迁不可能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单向过渡,其中必定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复杂的结构转换。在此背景下,村落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所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本组专题论文即是围绕中国乡村社会的这一空前剧变展开的。《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一文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阐述了不同情况下村庄发展与国家规制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后果,并提出将发展农村社区和城乡社区衔接作为村庄转型的方向和解决城乡二元化的路径。《"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一文明确了"村落终结"的涵义及其复杂性,分析了"村落终结"的形态及其组织变迁,并指出了农民走上再组织化之路的对策建议。《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一文用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当前中国村庄合并的具体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合并后的新社区出现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的难题》一文则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正是基于这些独特功能使城乡结合部在走向"村落终结"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加艰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聚任 《人文杂志》2012,(1):160-164
伴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和挤压之下,村落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从而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村落社会的命运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社会的这一复杂变迁不可能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单向过渡,其中必定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复杂的结构转换。在此背景下,村落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所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本组专题论文即是围绕中国乡村社会的这一空前剧变展开的。《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一文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阐述了不同情况下村庄发展与国家规制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后果,并提出将发展农村社区和城乡社区衔接作为村庄转型的方向和解决城乡二元化的路径。《"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一文明确了"村落终结"的涵义及其复杂性,分析了"村落终结"的形态及其组织变迁,并指出了农民走上再组织化之路的对策建议。《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一文用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当前中国村庄合并的具体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合并后的新社区出现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的难题》一文则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正是基于这些独特功能使城乡结合部在走向"村落终结"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加艰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和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实现区域内部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契合点.青岛市近年来创造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青岛市推进农村城镇化,就要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创新协调发展机制,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体现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融合性、互补性;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城镇网络,引导城镇集约化发展;推进"二元经济结构"改革有实质性突破,扫除农村城镇化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铸造城市之魂,探讨符合建设国内著名中心城市、国际知名城市要求的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多元化、多层次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儿童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问题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民向城市流动所引发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其不仅是政策问题、制度问题,更是文化问题.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现实中的乡村文化与原本的传统文化、乡村历史记忆出现了断裂,农村陷入了较为严重的文化危机、伦理及秩序危机,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社区缺乏生机与活力,乡村文化价值体系的解体,直接导致了乡村儿童精神世界的荒芜,加剧了留守儿童身上所表现出的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需要从重建乡村文化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两个方面展开努力,通过建设乡村公共文化、发展集体主义理念、重建乡村认同、改革乡村学校教育、协调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村落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后果,城市过密—过疏的两极发展使得传统的乡村世界开始面临空前的挑战。村落终结的形态是多元的: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村庄被迅速扩张的城市所吸纳;而远离城市的偏僻村落则是在过疏化、老龄化背景下而走向终结;在政府社会规划工程的主导下,通过村落合并等形式,亦使村庄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城市化。故所谓村落终结已远非简单的空间变迁和关系变动,亦不是农民群体单一的去农为工,而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社会总体变迁过程,其间充满着矛盾冲突和利益重组。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辨析村落终结现象的实质,并对其社会后果进行再评价。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是象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被愈来愈具有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所充分证实。在全球性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处于什么状态,如何设计中国城市化的方向、道路和进程?回答这些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下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地方实践与资本城市的城市扩张模式并存,建设新型城镇化国家决策的提出其实是自下而上的决策升华。新型城镇化国家决策中"划定城市发展边界"的政策要点包含深刻意义,"划定城市边界"既是对城市扩张的叫停,又是对城乡互动的促动。当下城市成为汇聚区域内群体认同的"地方",而对城市地方性传统的集体自觉构成了文化城市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