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文章以199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实证层面研究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和独立董事特征对公司是否违规、违规次数以及违规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实施独立董事制度能够降低公司违规概率、减少公司违规次数,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了作用。独立董事的学术履历、政治面貌、金融行业、海外经历等背景特征均对公司违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独立董事的平均年龄、女性比例对公司是否违规以及违规次数也没有影响。独立董事委托他人出席会议对公司违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而独立董事缺席会议将增加公司违规的概率以及违规次数。该研究对于评估独立董事制度、指导上市公司有效利用独立董事具有借鉴意义,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机制,上市公司更多关注独立董事参与公司会议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2016年—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女性高管对国内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中女性担任高管职位在降低企业违规行为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首先,女性高管在高管团队的比例与企业违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其次,女性高管的教育背景、任职时间、年龄变量等特征会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这说明女性高管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研究深化了对女性高管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的理解,同时为规范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商誉减值及程度对企业违规行为、违规倾向与违规稽查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确认商誉减值和减值程度较高的企业越可能存在违规行为;相对于无商誉减值企业,商誉减值企业违规稽查概率较高,违规倾向较低;相对于低程度商誉减值企业,高程度商誉减值企业违规稽查概率较低,违规倾向较高。商誉减值影响企业违规通过两条路径实现:一是商誉减值程度越高,企业越容易将违规作为应计盈余管理获利的替代手段;二是商誉减值企业能够增加问询监管与媒体报道次数,导致违规稽查概率升高,违规倾向降低。但同时也会降低审计独立性,导致违规稽查概率降低,违规倾向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商誉减值企业更可能存在财务违规行为,国有与民营企业的违规可能性相差无几;退市压力加剧了亏损企业违规的可能性。这一结果揭示了商誉减值与企业违规的内在逻辑,为优化商誉减值信息披露及加强外部治理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为监管部门识别企业的违规操纵行为拓展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有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监管机构监管的重难点,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基于一种新兴市场化机制——共同机构投资者出现的契机,运用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共同机构投资者与公司违规的关系。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发挥行业协同、监督治理和资源聚集效应抑制了投资组合公司违规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减少投资组合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而对领导人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有限;长期共同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组合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效应更明显;共同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组合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企业经营风险高、行业竞争程度低和媒体关注度高时更大;并且,共同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削弱投资组合公司违规与经营业绩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共同机构投资者的协同治理作用,公司应努力培育和保持核心竞争力吸引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以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2010—2018年我国沪深A股矿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引入研发创新和分析师关注检验二者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企业环境责任会促进研发创新,研发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环境责任促进分析师关注,分析师关注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发现了企业环境责任—研发创新—企业价值、企业环境责任—分析师关注—企业价值两条实现企业环境责任转换为企业价值的路径。文章将丰富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研究,并对企业环境责任和创新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展高质量资本市场需要高质量信息,关键审计事项增加了审计报告的异质性和信息含量,分析师行为则对资本市场的信息传播至关重要。利用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关键审计事项语调对分析师关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审计师和分析师声誉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语调越积极,分析师关注越高;年报语调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语调是关键审计事项语调影响分析师关注的主要渠道;审计师和分析师声誉在关键审计事项语调与分析师关注关系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关键审计事项语调对分析师关注的影响显著存在于无违规行为和内部控制有效的公司中。进一步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语调通过影响分析师关注降低了分析师预测偏差。因此,公司应重视关键审计事项语调的影响,投资者应关注来自高声誉审计师和分析师的评价,监管部门应继续完善相关准则,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关注可以降低企业僵尸化程度,有助于抑制新的僵尸企业形成。分析师关注通过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而降低企业僵尸化,内部控制有效性在分析师关注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会削弱分析师关注降低企业僵尸化程度的作用强度,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分析师关注降低企业僵尸化程度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证券分析师作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重要的信息中介,其所发挥的外部监督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关注。为探索我国分析师关注是否存在外部监督效应,文章在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选取沪深两市A股市场953家上市公司的2007~2010年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分析师剩余关注度作为分析师关注强度的代理变量,采用多变量回归方法研究了分析师关注对公司价值和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确实存在,即分析师通过对上市公司关注,抑制了管理层盈余操纵的程度,进而减少了代理成本,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2003—201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证券分析师关注及其职业声誉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关注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并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作为传递证券分析师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信号,证券分析师职业声誉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表明,我国证券分析师正在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外部治理力量,充分发挥了监督公司管理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市场约束功能固然重要,监管机构的监管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运用混合博弈模型分析上市公司与监管机构之间的互动机制,得出结论,上市公司是否采取违规行为取决于违规行为带来的综合收益,只有综合收益足够大,超过一定的阈值,违规行为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1.
    
财务分析师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如何作用于企业R&D支出及相应的经济后果较少受到关注.基于此,以2007-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财务分析师对R&D支出的影响和其经济后果.研究结果显示:(1)财务分析师跟踪显著提高了企业的R&D支出水平;(2)上述关系受到财务分析师声誉的影响,表现为非明星分析师跟踪对R&D支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3)政治关联强化了财务分析师对R&D支出的促进作用;(4)R&D支出在财务分析师影响经营业绩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依据上述发现,认为未来在重视财务分析师专业能力建设的同时,应减弱明星分析师业绩压力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现象不断增多,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方式。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显著提高,而股票分红比例则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即当证券分析师关注度较高时,可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现金分红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票股利之间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提高股权质押的信息披露,限定可用于质押的股票范围,强化动态监管并及时处置风险,来防止控股股东通过控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来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3.
证券分析师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外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01—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对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分析师的关注使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更加及时;区分审计意见类型,相对"非标"意见公司,分析师关注使得"标准"意见公司信息披露更加及时。该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理解,为分析师的外部监督职能研究提供增量证据。  相似文献   

14.
外部约束机制是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对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分析师跟进人数显著相关,分析师跟进人数越多,越倾向于隐性化的盈余管理行为,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隐蔽性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法律环境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绿色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绿色创新企业短期内却承担着投资者盈余预期偏低的压力,亟须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将创新质量及其盈利性及时、可靠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以2010—2017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创新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及其声誉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绿色创新的高成本和外部性降低了分析师对主营业务收入和每股盈利的预期,导致资本市场短期内的消极反应,从而降低了盈余信息含量;相比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绿色发明专利的企业盈余信息含量更低;良好的声誉能够弱化这种消极反应;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声誉的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有效;绿色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结论表明,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态度较为消极,利用企业声誉评价机制缓解资本市场对绿色创新成本的负面情绪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上述经验证据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激励企业绿色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1—202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金融科技与公司治理水平的关系以及财务风险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企业财务风险在两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金融科技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优秀企业的治理水平影响最大,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合格企业的治理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金融科技对内部控制不存在缺陷的企业促进作用更大。为此,政府应对金融科技企业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企业应加大运用金融科技的力度,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减少企业内部控制缺陷,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运输业关系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完善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企业的市场地位,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角度同时促进企业有序发展,选取2008~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交通运输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内部控制、市场地位和公司绩效一并纳入一个理论框架之中,然后按照中介效应检验的步骤进行实证检验;以内部控制为落脚点,分别研究其对市场地位和公司绩效的影响,同时将市场地位作为中介变量,分析其在内部控制影响公司绩效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认为,就中国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来说,公司绩效与内部控制呈正相关关系,市场地位与内部控制呈正相关关系,公司绩效与市场地位呈正相关关系;市场地位在通过内部控制影响公司绩效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即内部控制通过部分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进而影响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8.
投资决策是企业财务决策的核心,如何提高投资效率、降低投资扭曲行为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国2003—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CEO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在CEO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效率间起中介作用,CEO过度自信会抑制会计稳健性,进而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CEO过度自信的中介效应仅存在于投资过度企业以及高成长性企业中,对投资不足企业不显著。本文亦从企业和监管机构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