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科学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对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及我国的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又是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递交“国家名片”的重要环节。从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心理依据四个方面对文化自信的依据来源进行系统的整理,理清文化自信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辩证关系,以此为基础,坚持“本土化”原则,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扩大民间文化交流,从而实现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甘肃省积极建设活力丝路、创新丝路,推动甘肃特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在文化“走出去”视域下,甘肃特色文化对外传播是提高国家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甘肃省地方发展、助力甘肃特色文化传承传播和交流发展的需要。甘肃特色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民间性、多样性和共生性的特征。文章以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为分析工具,提出甘肃特色文化在国际传播中须结合时代发展,构建包括多元协同合作的传播主体;创新文化成果、打造文化精品;丰富传播载体、拓宽传播渠道、开展智慧文化传播;找准关键传播对象、辐射传播效应;不仅“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向世界展示陇原大地的多彩文化,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甘肃智慧。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中涉及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思想是“和平”、“合作”、“信义”。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晚清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表现为“天朝大国”的以“抚”为特征的恩威兼施;从中法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表现为以“信”来“保全和局”;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表现为借助列强之力维持和平;从八国联军战争到辛亥革命,表现为“委屈求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民国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广东国民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以三民主义思想为主导;从南京政府成立到“七七事变”,表现为对日妥协有“度”以及努力促和;从“七七事变”到抗战结束,表现为立足于战争,不放弃和平,并以“信”求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思想中得到了很好传承。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战略。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是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积极响应,文章分析了鄂西地区土家族文化所具有的人类共同价值观,按照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和文化符号创造的性质,论证了其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和文化符号的提炼,进而论述了其文化"走出去"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一种软权力,在世界经济、政治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以文化为媒介的国际文化交往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水平,文化外交在各国外交舞台上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文化外交实践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理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继经济、政治外交之后的第三大支柱,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6.
经济崛起和"走出去"发展战略促使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情持续高涨,但反对国际经济政治化的鲜明立场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布局,更加影响到了中国的外交进程。从现实主义的理论视角看,外交理念服从于外交实践和国家利益是考虑调整中国对国际经济政治化立场的依据。国际经济政治化现象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在具备相应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的前提下,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化问题上立场的转变不但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而且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都有自己的哲学理念。根植于美国独特历史文化中的实用主义 ,作为美国外交战略的哲学理念依赖于两个前提 :一方面是其作为大众哲学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另一方面是其作为“官方”哲学对美国外交战略决策者文化价值观的塑造。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美国外交战略 ,在实践上具有战略决策的短视性、政策执行的随意性、战略关系处理的灵活性、价值观上的双重标准以及外交实践上的言行不一等特征 ;而从思想上看 ,如果说孤立主义反映了实用主义的务实传统 ,那么扩张主义则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创新”(或冒险 )精神。如果说现实主义表征的是实用主义的“功利”灵魂 ,那么理想主义展现的则是实用主义的“合法”衣衫。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领域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是十九大报告对人文交流提出的要求.构建一个完善的文化外交法律体系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美国文化外交已经开展一百余年,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文化外交法律体系.这一在现实主义思想影响下的法律体系,一方面体现文化外交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明确目标,确立了政府在文化外交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自由主义思潮下美国社会对政府干预文化事务的不信任,促使国会通过立法限制政府直接参与文化外交.政府幕后搭台、非政府组织前台唱戏,成为法律规约下美国文化外交的显著特点.研究作为文化外交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美国文化外交立法及其思想根源,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法律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率先“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有助于推动中西医文化交流互鉴,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助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与进展,但中医药文化在“走出去”的理念、方式、路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要提升文化站位,做好顶层设计;以术传道,软实力与硬实力协同推进;规范标准,增强国际话语权;多渠道并举,培养复合型人才;多元化推进,拓宽“走出去”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度概括并指出了新中国的外交轨迹 :即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为建立国际间平等关系而努力 ;2 0世纪 60年代 ,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 ,毛泽东调整外交战略 ,注重拓展新的外交空间 ,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 ,中国外交由单纯的政治外交过渡到政治、经济外交并重的时代 ;70年代初毛泽东又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国外交之路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3个阶段,日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风格。其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党的领导、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分别是促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源”“基”和“本”。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构路径和实践方向,必然能够在对外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呈现新气象、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赢取新成就,进而更好地彰显自身外交特色和大国外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外交是一国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或实现某种特定战略意图,以自身文化为载体,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而开展的外交活动,它是从属于并服务于以维护和发展国家安全利益为核心的整体外交战略的。在文化外交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以此来指导国际关系与外交活动的方方面面。浅析了文化外交的概念,梳理了中国文化外交的历程,总结了新世纪中国文化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构建和谐世界目标下的中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英美等西方国家历来重视公共外交在国家对外战略中的功能意义。得益于智库等非政府组织和成熟的市民社会的支持,使得西方国家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得益彰;此外,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西方国家开始运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网络公共外交。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的公共外交成效显著,并成为实现其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基于此,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无疑为我国刚起步的公共外交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一是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理论体系;二是整合文化资源,构筑一个弹性、高效的管理体系;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推动网络公共外交;四是培育非政府组织,深入开展整合营销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理念是指导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思想,是中国和平外交理念在公共外交领域的体现。与中国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中国公共外交理念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后指导民间外交的"和平共处"理念发展到改革开放后"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再发展到进入新世纪以来指导"全面公共外交"的"和谐世界"理念。在嬗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和合"思想为核心的秉承"以人为本"、倡导"和谐共赢"的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公共外交已经成为塑造、传播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危机反应、"战略沟通"项目和文化外交为主要内容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公共外交模式。相比较而言,公共外交的危机反应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应急策略,灾难外交是其主要形式;中国的"战略沟通"项目主要体现在"文化年(国家年)"项目的运作上,把关于中国的信息与中国文化有效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中国形象的展示;孔子学院是目前中国推行文化外交的主要方式,因其双向互动的特点更容易为他国的公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中国着力构建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16.
鉴真精神在2 000年的中日友好交流史上,传播的是和平、友好、合作、交流的文化符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鉴真扮演了中日民间外交友好大使的角色;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鉴真精神成为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繁荣,不断增进中日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赖,建立起更加牢靠持久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为亚洲及世界和平和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黄金纽带。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对非洲的软实力外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非洲的软实力外交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当前,中国对非洲的软实力外交既坚持对非政策的传统原则,并在新形势下保持适度的灵活性。通过尊重非洲国家和人民,完善政治文化价值观;增强经济吸引力,提升中国模式的示范作用;积极从事多边外交,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增加对非援助,扩大文化交流与民间往来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外交工作,中国对非软实力外交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未来的中国对非外交实践中,如何进一步加强软实力建设,增强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塑造中国作为崛起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仍是中国对非外交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文化外交不仅是争取良好国际舆论,树立国家积极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自觉地把握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和开展文化外交已成为时代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不仅集中反映在对文化建设的内容、目标和文化外交战略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理论认识方面,更是体现在多元化、全方位的文化外交的实践活动中。灵活、多样的文化外交为优化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切入视角,对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外交思想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外交主要内容包括:赛事外交是主流;足球外交成亮点;多边合作是关键。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外交思想是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对中共历代领导人体育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建设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外交思想内涵丰富且意蕴深远,不仅展现了我国新时代外交多元化发展的一面,也促进了中国对外沟通、交流及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9·11”事件发生之后 ,公共外交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越来越多的着眼于公共外交的学术著述和政策计划先后推出。其实 ,美国的公共外交并不是一个新事物 ,早在冷战期间就作为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考察公共外交概念、特征以及外交价值的基础上 ,认为公共外交是2 1世纪外交理念转型的一个趋向 ,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