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贡“六月会”的宗教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贡“六月会”是青海同仁地区藏族、土族及部分汉族群众普遍参与的宗教性民间节日 ,关于其文化内涵 ,人们各抒己见 ,说法不一。文章运用宗教学理论就热贡“六月会”中的民间信仰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土族语第三方言区,即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土族所操的语言区。语言学界对同仁土族语统称为保安语同仁方言(保安族在历史上的故居是保安等地)。根据我们的调查,同仁县土族操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一是屯五上、下庄和加查麻三个村的土族语,它是以汉语为基础吸收了大量藏语词语的混合型语言(单语种甲→混合语种甲、乙→单语种乙或丙的演变规律,处于混合阶段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与汉语有别,不同于藏语,更不同于保安语(见拙文《同仁土族〈五屯〉语言调查报告》《青海民族研究》〈内部〉1985年第二辑)。  相似文献   

3.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的大通、互助、民和、同仁四县,以及甘肃省的天祝县。受不同地域历史、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异民族文化的影响,土族文化显性表征之一的服饰呈现出地域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花儿”也叫“少年”,是一种民族民间歌曲,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回族、土族、东乡、保安和汉族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花儿”音乐,曲调高吭、豪放、悠扬婉转、跌宕起伏,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花儿”音乐都有标题,称为“令儿”,它一般以流行地区(如《河川令》、《马营令》)、民族(如《土族令》、《保安令》、《撒拉令》),或以衬词(如《尕马令》、《咿呀咿令》)命名。  相似文献   

5.
汉文史料中对青海“土人”的记载始于元代,而在此之前,史籍中就有关于“土人”的记述.研究土族历史,各朝记载的“土人”到底是什么人,是否为今天土族之先民,必须搞清楚.文章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和分析,对元朝与青海有关“土人”的记载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据考证,早在汉代霍去病、赵充国垦殖河湟、屯田戌边时,就将刺绣这种民间艺术带到了河湟地区,深受青海各族人民的喜爱。在青海湟中,汉藏刺绣、互助土族刺绣、同仁吾屯刺绣最为出众。从刺绣在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浓郁的地方色彩与随意性、质朴性等特点折射出青海湟中县的民间刺绣的民族审美意识、单纯质朴的艺术风格,其也深刻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年都乎土族"於菟"的祭祀程序、供品及祭祀目的和西方酒神崇拜的程序、供品及祭祀目的对比分析,对土族"於菟"祭祀和希腊酒神祭祀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透过"於菟"表层的社会现实,触及其深层次的宗教文化象征,探寻人类共同的认知方式,揭示"於菟"舞祭中蕴含的生命和自由的本质及酒神崇拜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三川土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吕建中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的官亭镇、中川乡、峡口乡、人称三川五大堡。这里居住着近4万名土族人民,仅次于互助土族聚居区。三川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中原王朝就在这里设置白土县,成为青海边远地区与内地发...  相似文献   

9.
青海同仁地区的土族和藏族村庄在每年农历六月份都举办规模盛大的集体性祭祀活动“六月会”。在具体的举办过程中,大多数村落都存在全村同祭神灵和邻近几村合祭神灵的形式。本文从共时性的视角,依据杜尔干和拉德克利夫一布朗的宗教人类学理论对“六月会”仪式的社会整合功能展开分析,提出“六月会”祭祀圈的概念,并在村落和村际两个层面上,揭示了其对社区共同体的整体团结和内部结构的巩固、维系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虎德,男,土族。1962年11月出生,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1981年9月考入青海民族学院政治系政治学专业学习,1985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深造,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晋升为教授。现任青海民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青海民院研究》副主编,民族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土族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 杨虎德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给本科生、研究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相似文献   

11.
从同仁土族“於菟”看民俗仪式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仪式具有特有的象征寓意,因而当仪式被理解为某种社会需求的外在手段时,就会将社会群体或个人的心理诉求直接地或间接地表达出来。文章对土族"於菟"系列民俗仪式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认为民俗对个体社会化具有较强的模塑意义,在强化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阐释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关系及其协调等方面,彰显出其存在和延续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土族女童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族女童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任玉贵土族是我国少数比族之一。土族女童教育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教育问题一样,是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宏伟目标过程中影响全局的棘手问题,已经和正在引起全社会包括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妇联、学校和家庭的关注。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与...  相似文献   

13.
“勃”是流行在青海互助等地的一种原始的民间宗教活动,是土族富有敬畏和崇拜意识的世俗节日,展示了土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以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姚马村的“勃”为例,对土族民间宗教的民俗功能进行探索和分析,进一步研究土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吕霞,女,土族,青海省民和县人,1966年10月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并留校任教。现任青海民族学院艺术系党总支书记、主任、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点首席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土族》副主编、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青海省诗歌学会副会长、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九届全国青联委员、八届青海省青联常委等。  相似文献   

15.
一、五屯话产生的历史及社会背景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五屯(吴屯)三庄(五屯上庄、五屯下庄、加查麻)的土族操的是一种独特的五屯话。通用藏语、藏文。它在底层语言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藏语词汇和部分语法的一种混合型语言,是属融合过程中的一种语言现象。五屯话的形成和发展与他们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它的历史源渊可追溯到明代。据史料,同仁保安地区的屯兵始于明永乐四年(1406),“屯兵之初,皆自内地拨往,非番人也。故今有吴屯者,其先  相似文献   

16.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自创刊以来,立足青海,放眼国内外,走出了一条自有特色的道路,在国内同类刊物中备受学界重视。我于1979年开始为这一学报撰稿,20年来我成了学报的读者、作者,与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学报发行第一百期的时刻,写几句感想和体会,以示祝贺。青海是个多民族的省份,自古以来多民族文化交融并存,为开拓建设青海作出了贡献。青海的古代民族有羌人、戎人、鲜卑人、吐谷浑人、吐蕃人、汉人等,自元代以来又有回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加上藏族和汉族,形成了今天的世居民族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又有30多个民族成份的少…  相似文献   

17.
在土族族源及历史文化研究中,青海“土人”所指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研究者们因持不同族源说而有不同的解释.文章在搜集有关宋朝史料记载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民族政权疆域、高原畜牧业经济、中西交流通道、凝聚内向心力、容纳多元文化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土族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认为土族建立的古代政权首次将青海高原与塔里木盆地联结为一个政治共同体,为这一地区最终并入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土族先民将蒙古高原先进的畜牧业引进青藏高原,并创造性发展高原畜牧业;将丝绸之路引入青海,促进了中西经贸文化交流。土族先民凝聚内向心力,归流中华民族大家庭,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与稳定,堪为民族史上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自清人赵翼《廿二史劄记》提出“金元俱有汉人南人之名”以来,学界虽对此概念多有使用,但却未从不同历史语境下对“汉人”“南人”的多重内涵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检点史料,赵氏所言金代“汉人”“南人”说具有一定的历史时空局限性,未能反映这一概念的整体面貌。金初“汉人”概念由辽朝沿袭而来,特指由辽入金的汉族群体,至金中叶以后,“汉人”逐渐成为金朝境内汉族群体的统称。“南人”起初是与“汉人”相对举的概念,指代由宋入金的汉族群体。但在一定时期内又特指黄河(旧河)以南原伪楚、伪齐统治区。而在一些与宋朝相关的特殊情境下,金人也常以“南人”指代南宋政权(南宋人)。金代“汉人”“南人”概念之所以被提出和使用,与其所处的多重历史语境有关,主要包括“辽宋之别”与“重北轻南”的统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官亭地区土族婚姻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官亭地区土族的婚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1)择偶的空间范围扩大化、族际通婚趋向普及化;(2)早婚现象有下降的趋势,初婚年龄呈上升趋势;(3)收继婚制和娃娃亲制在逐渐消失;(4)婚姻仪式简约化。官亭地区土族婚姻变迁的根源,是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分化、社会流动的加剧以及与异文化的碰撞、冲突。官亭土族婚姻变迁是土族文化变迁的局部展现,反映了土族人在社会变迁背景中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