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乃是因为我们的历史(传统),历史是我们的根,文化是我们的魂。对于“物”的崇拜可不能解决我们的精神问题,我们的信仰必须根植于对“道”的追求中。“道”并不远离我们的存在,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于我们的德性当中。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有为我们提供吃住的,有为我们提供娱乐的,还有让我们欣赏的。它们大量的存在,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所以,那些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赢得了我们的喜欢。尤其是带给我们快乐和提供方便的古典的、新式的、中国的、外国的各种风格的建筑,让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3.
新的开始     
《阅读与作文》2009,(3):1-1
只要我们留心注意,我们就能够找到幸福。幸福就在我们的心中,它只要求被赞美和重视。它来自我们的内心。如果我们用快乐的思想填充我们的头脑,并尽量注意快乐的一面,我们就会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4.
父母的爱, 像一双隐形的翅膀, 在我们幼小时,给予我们庇护, 在我们长大后,随着我们翱翔。 父母的爱有很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晓玫 《今日南国》2009,(5):12-12
获取表扬是人的天赋。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渴望这一辈子能够不断得到表扬,在家里我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在学校我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在单位我们期望获得领导的表扬,在朋友中我们盼望得到异性的表扬……表扬是激励我们每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催化剂,表扬是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很难想象,如果这个世界没有表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6.
声音,作为一种无法关闭的感知,其抽象的属性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我们不曾经历,广播走过烽火弥漫的硝烟战场。我们经历过广播最美好的年代,广播也伴随我们成长,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件件动人故事敲击着我们的心房,令我们激动不已,但是我们只有在感性层面上的激动、感动是不够的,在激动感动之后,我们必须理性地思考我们面临的责任,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这样才是对罹难同胞的实际怀念和对灾区人民的有效支援。  相似文献   

8.
田晓剑 《社区》2014,(10):50-50
读者咨询:我们是一个小区的业主,分别于一年前从开发商处购买了这个小区的套房,各自的购房合同中均写明,开发商应当在交房后的三个月内,为我们办理产权登记并交付房产证。可开发商至今没有履行该义务,面对我们的质询,则表示我们早已入住,已经享有实际权利,延迟办证并未给我们遣成任何损失,强调迟早会给我们房产证。请问:我们能否追究其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9.
千年之役     
周海亮 《可乐》2010,(1):24-24
战鼓响起,兵勇们越过国界。等待我们的是山崖上数以千计的弓箭手,我们中了埋伏,伤亡过半。我是众多兵勇中的一员。将军说我们只是诱饵,任务是将敌军的主力引诱出来。然后,我们左右两翼的主力会强渡过河,以铁钳之势给他们致命一击。我们的任务,其实就是送死。我们只能进,不能退。  相似文献   

10.
小阳 《21世纪》2009,(9):40-41
我们从开始工作到退休,差不多30年的时间要在职场上度过,职场就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在这个每天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各种烦心的事儿,这些事情可能困扰我们,有时甚至让我们觉得“不想长大”。  相似文献   

11.
5年前,原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现正和岛标准创办人刘东华先生曾在一次公开的活动中做过一篇题为《让世界知道我们的美好》的主题演讲。演讲激情洋溢,振聋发聩,时隔5年,记忆犹新。刘东华先生在演讲中提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用三十年的时间走了西方三百年的道路,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和服务一直在进步,变得越来越美好。但是,世界对我们的美好了解得还远远不够。要想让世界知道我们的美好,前提是我们一定要真的美好。如果你不美好,人家越了解你,可能就越失望。所以,我们要生产美好的产品,提供美好的服务。这一点如果我们做到了,世界不知道,世界不给我们买单,那么这个美好是难以持续的。如果我们足够美好,足够有价值,就一定要大声地巧妙地说出来,让这个世界知道我们的美好。  相似文献   

12.
“其实我们跟城管的关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好。他们站这儿我们就下棋,等他们下班儿了我们就嫌点儿小钱,人家有人家的饭碗,我们有我们的饭碗,都能理解。”  相似文献   

13.
我的老师     
我们班有位人人羡慕的班主任——宋继红老师。 宋老师很有爱心。为了让我们的快乐童年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她不怕辛苦,牺牲了大量业余时间,为我们全班同学建了网页,制作了电子书,使我们能在网上看到我们自己的日记、作文、照片等等。我们高兴极了,也更爱写日记和作文了。爸爸妈妈说宋老师很有爱心,而且有能力、有思想,是一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14.
李玲 《人力资本》2008,(7):78-79
当一场灾难渐轻渐远,我们祈祷阴影尽快远去,渴望拥有重生的勇气。然而,作为情感的体验者,我们的心灵或许没有我们渴望的坚强,地震后遗症,总是在不经意间,影响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就算身处忙碌的职场,心是依然得不到平静。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10,(16):60-60
尊敬的读者,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们编辑出版的《社区》杂志。为使我们杂志办得更好,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更有参考价值,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富有创见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您的见解非常重要,我们会根据您的建议改进我们的报道,并送上我们的谢意。请您认真填写了这份反馈单,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09,(31):64-64
尊敬的读者,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们编辑出版的《社区》杂志。为使我们杂志办得更好,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更有参考价值,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富有创见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您的见解非常重要,我们会根据您的建议改进我们的报道,并送上我们的谢意。请您认真填写了这份反馈单,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18.
苑广阔 《社区》2010,(18):63-63
尊敬的读者,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们编辑出版的《社区》杂志。为使我们杂志办得更好,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更有参考价值,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富有创见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您的见解非常重要,我们会根据您的建议改进我们的报道,并送上我们的谢意。  相似文献   

19.
鲁迅四城记     
林贤治 《市民》2007,(2):42-47
鲁迅不是温和的,鲁迅不屑于温和,他的只言片语,隔着半个多世纪,还每每如忽然一鞭,打痛我们的心。 让我们借这位20世纪最尖锐的时评家有时近乎刻薄的眼光,来寻思一下这七八十年以来,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习性,我们的文化性格,究竟变化与前进了多少?  相似文献   

20.
李玲 《人力资本》2009,(3):66-67
金融危机来了!降薪,失业……这些事情搅得我们人心惶惶。明天我会被辞退吗?接下来我会被减薪吗?明年我也会失业吗?总有一些问题,不属于现在,却毫不留情地牵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恐慌,让我们不安,让我们担忧,其实,我们已经在为明天预支焦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