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信用概念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信用概念的辨析,提出了经济学意义上信用的概念,信用是指建立在授信者对受信者未来偿付能力的预期以及受信者对拟获得资产效用的预期基础上,以协议或契约为保障的不同时间间隔下资产使用权相对转移的经济交易行为。并从对等的交易行为、双方相互信任、交易的生产性、信用交易的广泛性、信用的社会性五个方面来理解信用。  相似文献   

2.
要素契约与商品契约源自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契约理论,而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多认为企业产生是要素契约取代商品契约;国内学者则提出了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的观点.既然契约理论源于企业与市场的相关关系,那么放在企业与市场的历史演变背景下,探讨要素契约与商品契约的优劣替代,则更为客观.在市场初步发育时期贸易型的企业,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市场与企业的规模得到扩大,生产内部化的企业要素契约优于商品契约;随着规模效应递减,出现非一体化趋势,企业的商品契约便优于要素契约.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以信用信息数据为基础.融合大数据技术的信用惩戒制度是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利器,保障社会信用治理系统有效运行.信用惩戒制度具有道德约束、契约自治、国家管制三个价值维度,能够有效实现预防和矫正功能.借助经济学博弈模型探讨信用惩戒制度运行的机理,权衡比较行为主体守信与失信的成本与收益,预测制度对行为主体决策的影响,进而在制度层面提出信用惩戒制度运行法治化的对策,以期在制度层面作出实践理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4.
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兼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是一种契约信用.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过程的展开,我国的信用关系正在经历着由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人伦信用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信用转变的过程.由此必须以契约为轴心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关系,才能建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化的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5.
产权是信用存在的前提,产权明晰有强化信用的作用,而良好的信用对产权也有维护作用.内生信用的实质是契约的自我实施,互惠互利、相互约束以及关系契约是信用内生的重要条件.外生信用依靠第三方约束来实现.非正式的第三方约束依靠信息传播实现治理,而正式的第三方约束则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保障契约的实施.公平公正是对第三方约束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商品定价进行分析 ,提出了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商品的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用建设必须基于一定的制度基础。近20年来,行业协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制度经济学认为,行业协会是经济治理中一种能节约交易成本的制度性结构,能有效促进政府信用的建设。但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对行业协会仍然存在很多信用缺失,政府要实现对工商业界的契约承诺,必须在构建与行业协会的信任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如何防范机会主义行为是企业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经过对相关理论的回顾与评述,发现现有防范机会主义的文献中,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客观的物质基础。那么这个基础是什么?经过研究,发现是信用。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信用只是注重了信用“工具”的一面,却忽视了信用背后的经济关系。信用的实质是一种契约,是建立在一定抵押基础之上的契约。信用是企业内的基本关系,决定了企业内的收益安排。  相似文献   

9.
裴汉青 《南都学坛》2004,24(5):109-112
从经济学角度理解 ,信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社会信用缺失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集中表现在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政府监督部门、中介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失信行为。加快信用制度建设 ,需要各种具体对策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0.
建立市场信用严惩机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主体低劣的信用状况和脆弱的信用关系已造成社会性的信用危机,已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本文把经济学中博弈论的方法引用到分析当中,分析了我国出现信用危机的原因,对比分析了轻罚和重罚的不同,并提出建立市场信用严惩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社会的诚信问题与诚信法律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种意义上说,“失信”是任何商品经济社会都存在着的一种客观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社会,诚信问题仍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分析了诚信缺乏的主要原因,诚信与法治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法律信用规范和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事故调查结论是调查成果的集中反映,事故调查结论能否获得公众认可,关键在于其公信力的高低。事故调查结论的公信力,从主体角度表现为公众对事故调查结论的信任,从客体角度表现为事故调查结论自身所具有的社会信用。事故调查主体、事故调查结论的内容、形式与传播等因素,对事故调查结论的公信力具有影响。程序完备、证据充分、论证有力、结论可靠、处置适当是事故调查结论公信力的判断标准。树立正确理念、建立制度规范、引入质量体系、强化责任追究,是保障事故调查结论公信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监狱执法公信力的内涵、意义及其所面临挑战,探讨了当前我国监狱机关执法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及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监狱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道德为准则、以情感为纽带的诚信是朴素诚信;以法律为准则、以契约为纽带、权利与义务关系明确的诚信是现代诚信。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道德与法律都难以评价的社会行为和道德与法律规范作用重叠的领域。诚信建设必须走第三条道路,构建以责任为中心的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给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挑战。社会管理创新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良好的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公众信赖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才可能顺利推进;另一方面,政府与时俱进地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解决社会矛盾,能够大大提升政府公信力。在目前政府公信力日益削弱的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的提出正当其时,政府应当树立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健全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取信于民;培育公民社会,放权于民,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6.
规范诚信与德性诚信的结合:现代诚信的合理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小华 《东方论坛》2006,(3):20-24,30
规范诚信和德性诚信是诚信道德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我国当前的诚信建设中,存在着重视规范诚信轻视德性诚信的弊端。现代诚信建设应该规范诚信与德性诚信并重,原因有三:一,规范诚信和德性诚信并重是现代社会摆脱诚信危机的根本出路;二,德性诚信可以弥补规范诚信的内在缺陷;三,规范诚信和德性诚信并重是中西方诚信建设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信用制度对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企业诚信与否的行为选择构成了社会信用的重要微观基础。两企业的诚信博弈模型表明,市场的生存压力可以迫使企业选择诚信经营,但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使企业总是选择诚信经营。这就需要政府、社会中介组织提供相关的外部约束机制,企业形成相应的自律机制,从而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8.
营销广告信用的建构,基础就是媒体的互动性。早期原始广告本身媒体介质本能地具有互动性;大众媒体的诞生,一方面带来了"广而告之"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又使得媒体的互动性丧失,其广告的信用也受到影响,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缺失。当具有更高程度互动性的新媒体得以迅猛发展,立足其上的广告信用也因媒体互动性的提高而得以回归。可以说,媒体互动性的变迁使广告传播信用失而复得,旨在提高广告互动性的策略也将为广告信用的构建和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政府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用问题,它极大地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影响了社会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影响了社会交易与资源配置的效率.文章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利用博弈理论和成本收益分析,从剖析政府官员微观个体行为的角度,分析政府信用缺失问题.试图证明唯有从制度变革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信用缺失问题,并提出了制度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创建我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已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对我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的研究能够提升我国期货机构的服务质量,满足投资者日益提高的专业需求,进而促进整体期货市场发展并利于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编制我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的方法是在借鉴国际成熟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的基础上提出的,指数的特点和性质从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