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火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火是古代祭祀土地神和火神活动的延续。在中国,国家政权建立之后,祭祀土地神的活动逐步分化为国家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国家祭祀土地神活动与祭祀谷神、四方神活动合并,演变为祭祀社稷。民间祭祀土地神活动逐步与祭火活动融合,发展成为了社火。  相似文献   

2.
宿爱云 《民族学刊》2021,12(4):52-59, 116
“国家在场”是研究“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重要表达理论。民间信仰是地域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变迁体现了地域社会和民众文化心理的历时变迁。区域内部不同的文化因子,孕育出不同的信仰事象。洮岷位于甘青民族走廊核心地带,也是汉族与土族、蒙古族、藏族等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区域。洮岷汉人的民间信仰系统中,最为推崇的是“湫神”崇拜。“湫神”崇拜作为水神信仰,在洮岷地区历史悠久,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记忆。明清时期,国家力量在西北边地下沉和进入,引起了洮岷地区汉人湫神信仰记忆的变迁,信仰变迁主要体现在信仰记忆的重构。在“国家权力的强势嵌入”和“地方社会的积极回应”两种力量的驱动下,洮岷汉人“湫神”信仰实现了湫神原型、祭祀仪式、祭祀地位和湫神传说的重新构建。洮岷汉人湫神信仰记忆的重构,是明清时期西北地域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彰显了洮岷汉人在“国家在场”理念下所表现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实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利和双赢。此外,洮岷区域信仰文化具有多元性,该研究有利于民族交融区域不同族群的民间信仰在保持文化差异基础上实现信仰文化认同和信仰文化共建,对构建凝聚力更大的民族共同体也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3.
雹泉大庙文化特色鲜明,民间色彩浓厚,文化融合度高。安丘雹泉大庙不同于单一祭祀佛教或道教的寺庙,也不同于单一膜拜臆造诸神的庙祠,雹泉大庙是多个文化触点的集合体。它集兵家文化膜拜、民间诸神崇拜、道教神灵佑助、泉文化为一体,同时还原了中国文化的初始崇拜性,又与民间传说互相勾连,和当地民俗高度融合,应合了百姓民众多种诉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藏族崇拜"鲁"神的起源,对"鲁"神的认识,崇拜"鲁"神的方式及崇拜的原因等四方面入手,对藏族"鲁"神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认为,"鲁"是一种古老苯教文化的遗留,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形式多样的"鲁"神崇拜、祭祀和禁忌习俗,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对现实生活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宗教祭祀为主题的水龙祠大型壁画,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的重要文化遗产。壁画中绘制有两组共12位女神,包括王母娘娘、本地英雄李仙娘等形象,表现了母性崇拜、英雄崇拜与巫仙崇拜的习俗,印证了瑶族存在多神信仰,反映了瑶族女神信仰的形成是多维崇拜观念情境下的现实性礼俗活动和礼俗之外的来自现实或特定需求情境的逻辑驱动。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是指存在于非官方社会层面里的、有一定历史传承的、具有地方特征的崇拜各种神灵的信仰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主题而非偶像神为由的祭祀仪式.原始社会没有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晚于原始宗教的形成.民间信仰不是宗教,也不是民闻宗教,它属于宗教之外的信仰体系.民间信仰人群是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的第三类人群,即信神不信教人群,并且是现代社会里不断增长的人群.  相似文献   

7.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仡佬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多神,祭之可得福,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具有其民族特色的祭祀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仡佬族的祭祀文化产生了变异,我们试就该民族的祭祀文化作一梳理,并对其传承与变异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柱崇拜和祭祀是"黄佤"独具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民间信仰。这种祭祀仪式时间不固定,开展频繁,规模小,内容简单。用人类学象征理论解读"黄佤"中柱祭祀仪式,有利于完整地把握"黄佤"中柱崇拜文化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9.
神山崇拜作为民间信仰,在不同国家、地区曾一度发挥过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历来对山的敬畏和崇拜更为显著,这种崇拜从古至今对这一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处即安多赤嘎(khri ka)①地区的森普神山崇拜为个案研究,试图理清森普神山与安多其它神山之间的关系,以及讨论当地居民对森普神山的禁忌、祭祀等宗教行为特征和由此衍生的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0.
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桂西和滇南一带壮族民间一直流传着布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开创农耕、安排秩序、规范道德、构建和谐的神话传说,民间麽公一直传唱赞颂布洛陀历史功绩的经文;一直传承着始祖布洛陀崇拜信仰及祭祀习俗。近10年来,壮学研究者对壮族民间的布洛陀信仰、经文和祭祀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对民间流传的布洛陀神话、经诗和布洛陀习俗进行梳理,诠释其中的文化内涵,阐明其信仰的性质、定位与演变,揭示了历史上壮族及其先民对于始祖布洛陀信仰及其文化的面貌。从理论和实践上辨正互联网上所谓的始祖布洛陀编造说之谬论。  相似文献   

11.
神明崇拜与社区意识具有互为因果、互为表里的关系 ,是客家社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相关的研究迄今尚不多见。作者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历史文献 ,试图对闽西武北传统客家社区的神明崇拜做一较为全面的考察。文章分析了武北社区神明崇拜的寺庙层次、组织结构、祭祀活动与仪式 ,以及与此相关的社区意义 ,特别是神明崇拜与宗族、村落、乡镇等多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设计说明】潮汕民间信奉的神灵名目众多,神明概称为"老爷",祭神称为"拜老爷"。潮地祀神,"拜老爷"在不同的时间段,所祭祀的对象也不同,这件设计作品就是依照不同时节,所祭拜的神明为创作灵感。"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是对神的一种祭祀活动,是潮汕地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重要组成活动。拜神活动不仅是单纯的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精神信念的寄托,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渗  相似文献   

13.
改土归流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民间信仰上主要体现为信仰神团系统、祭祀仪式、祭祀用品的变化,并导致传统神职人员的社会功能弱化和社会地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萨满舞蹈展现了北方民族萨满教祭祀的面貌,体现了萨满教的多神崇拜观念。本文论述了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5.
论泰山崇拜与东岳泰山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山理念与山岳崇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由山岳崇拜发展而成的山岳神灵构成了中国信仰文化的独特现象 :五岳崇拜及其巡守、封禅仪典。本文以东岳泰山为研究对象 ,具体探讨了泰山崇拜的形成、封禅仪典的内涵 ,尤其是对泰山神的人格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6.
甘肃洮岷地区青苗会产生于清代初期,是负责洮岷地区湫神①祭祀活动的民间组织.根据会首参选条件的不同,洮岷地区青苗会内部的权利类型可以分为家族共治型、老人治理型、个人能力与经济主导型三种.在洮岷地区的青苗会组织中,神圣与世俗、精英与民间权力并存,权力类型较为多元,民间社会的文化等级性鲜明.  相似文献   

17.
白族地区并存着多种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等都曾有一定影响。其中,本主崇拜是白族最核心最独特的宗教信仰。它虽然是白族特有的宗教文化,但其包容性与多元的精神内涵使其在宗教态度方面,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除保留着本民族原生的原始崇拜的遗风外,还吸纳了佛教和道教的神、教义,以及儒家(儒教)所倡导的祭祀法则、重社稷、忠孝的思想,比如将道教的财神、佛教的大黑天神和观音等神灵移植进本主庙中作为祀神,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宗教文化形态,呈现出以本主崇拜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宗教信仰格局。  相似文献   

18.
蚂信仰是广西壮族众多信仰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类别,它衍生和发展出多种多样的祭祀活动,形成了该民族特有的民族信仰与审美意识。蚂是壮语对蛙的俗称,它作为崇拜和信仰对象的文化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寄托了壮族的民族情感。至今留存的蛙纹铜鼓、花山岩壁画等艺术表现形式,是壮族审美意识的体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尊重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川 《民族研究》2006,5(2):97-105
瓦合山神是清代中期以后西藏地方藏汉人民信奉的神灵。这一山神崇拜因初次发生并定型于类乌齐县的瓦合山而得名。瓦合山神崇拜在清代中期后逐渐成为民间信仰。本文在古代典籍及最近发现的清碑拓本的基础上,结合时人包括法国神父的记载,对瓦合山神崇拜的产生背景、原型、传播沿革及衰落过程作了详细的描述。研究历史上西藏的瓦合山神崇拜,有助于理解一个民间信仰如何在佛教影响巨大的西藏生根并获得较快的发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胡宝华  刘立策 《民族学刊》2017,8(3):76-83,121-125
花山岩画为先秦时期生活于广西左江流域的骆越人所创作.先秦时期,水稻种植已经成为骆越社会主要的经济来源,骆越社会由此形成的宇宙观、价值观及生活习俗、信仰仪式皆体现出稻作文化的特征.在花山岩画中,诸多图像元素体现出丰富的稻作文化特征,如"蛙形人""日芒纹"强调对青蛙、鸟的崇拜,"饰羽人"、行船图对太阳、江河的敬畏,以及人们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祈愿.而花山岩画的作画地点选取,则直接与稻作生产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花山岩画本身就是一种稻作生产的祭祀仪式.这些稻作文化记忆,有的形成了民间信仰的仪式活动,有的衍生出了民族节日.稻作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宇宙观,在当代社会依然极具生态环境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