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汉是我国训诂学的黄金时代,不但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训诂传注,而且产生了四部高质量的训诂专著——《尔雅》、《方言》、《释名》、《说文解字》。这四部训诂专著对后世均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刘熙的《释名》成为后来字族学的奠基之作。它作为一部专门解释词的语源义和同源关系的词典,一直受到后来历代文人的推崇。 刘熙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部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高水平著作,笔者认为是与他具有比较进步的语言观分不开的。但关于刘熙其人,史书之中没有传记,所以我们很难借助史籍了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注释》是近年来出版的一部全面注释《战国策》的专著,本文着重分析了该书中有关词语解释的一些问题。从不明通假、不明语法、不明古注、不明词语的特殊意义四个方面说明:传统的训诂研究在今天仍有其自身价值,是我们全面正确理解古文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训诂专书,它是我国最早的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训诂材料,保存了大量的古字古义,仅它给词分类这一点,就比西方早100多年。《尔雅》对后世的训诂学也有很大影响,在古汉语和汉语史研究上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助字辨略》的语法思想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润桃 《殷都学刊》2004,(2):106-108
《助字辨略》是清代刘淇的一部文言虚词训诂专著 ,但却蕴含着深刻的语法思想。刘氏关于虚实之分的理论 ,虚词内部再分类的语法思想以及他对复音虚词的研究等方面都对后世的语言研究 ,尤其是虚词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毛传》全名《毛诗诂训传》,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训诂传注。对后世的训诂传注和训诂专著,均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毛传》的作者究竟是谁?诸说不一。《汉书·艺文志》云:“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又《儒林传·毛公》云:“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都语焉不详。到了三国时代,吴国的两位学者陆玑和徐整对此才有了较详细的叙述。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之为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鲁国毛亨,毛亨作《训诂传》,  相似文献   

6.
“引据法”也可以称为“引用证明法”,是训诂研究过程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经传释词》在研究虚词的过程之中引用了多种训诂专著、多种注疏专书和不少时人的研究成果.引用训诂专著,例如《说文解字》、《尔雅》及孙炎、郭璞等人注、《小尔雅》、《广雅》及《广雅疏证》、《方言》、《玉篇》、《一切经音义》、《颜氏家训》有关内容、《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等等.引用古人注疏专书,如关于《尚书》的:某氏《传》、林之奇《尚书全解》、段玉裁《尚书撰义》等;关于《诗经》的:毛《传》、郑《笺》、《正义》、《毛郑诗考证》、马融《注》、《韩诗》及其《传》、  相似文献   

7.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书。书名《尔雅》,汉刘熙《释名》的解释是:“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宋邢昺《尔雅疏》说:“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我们认为《尔雅》的“雅”,同于《论语·述而》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的“雅言”。“雅言”就是“正言”,也就是当时较为标准和通行的  相似文献   

8.
别开生面的一部文学史专著——读《中国市民文学史》汤君《文学遗产》编辑部曾预见到90年代将产生一个文学史写作高潮,的确如此。近年来,各种分体的、断代的、专题的、类型的文学史专著不断涌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谢桃坊...  相似文献   

9.
训诂与儒学的互促共赢关系,在先秦时期已体现得相当明显。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者对儒家思想的阐释,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的训诂实践:先秦儒家经典中包含所有的训诂体式,涉及多种训诂内容,运用了三大训诂方法以及大量训诂术语;同时,先秦的训诂实践活动也有利促进了儒家思想的解读与广泛传播:《论语》、《孟子》中都运用训诂之法来诠释儒家思想,《易传》与"《春秋》三传"的传注体训诂,在诠释与弘扬儒家思想方面的作用则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0.
胡应麟《四部正讹》是中国辨伪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专著,它的成书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学术发展演变及胡应麟本人的治学经历都有密切的关系。从社会背景上看,空谈心性、作伪成风的学术环境催生了胡应麟求真求实做学问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辨伪学发展史上看,先贤们片段零星的实践为《四部正讹》的成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借鉴经验;此外,胡应麟自身的学术积累、丰富的藏书等自身条件为《四部正讹》的成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陈莹  郑丹宁 《理论界》2005,(9):240-240
方以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考据学家。他博涉多通,对文字、音韵、训诂、天文、生物、医药等很多领域皆有研究。《通雅》是他在语言文字学领域的代表作,是一部训话学专著,在文字学、音韵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然而,这样一部专著其成书时间存在多种说法,本文从考证方以智的生平来推断《通雅》的成书时间,略陈己见。一、方以智生平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别号药地、浮山愚者、愚者大师、极丸老人等,安徽桐城人。青年时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参加“复社”活动,时称“明季四公子”。崇祯十三年(16…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儒家《五经》、《十三经》中唯一的纯文学作品.由于它情文并茂,沈博绝丽,加之统治者的倡导,所以两千多年来,家弦户诵,名高天下,历代学者竞相为之诠解训释.从战国到清末,《诗经》的训诂著述,积案盈箱,不知凡几.迄于宋代,其记录在籍者,达80种以上;及至清末,其有案可稽者,已近300种;而散佚未录者,更不可胜计.古代训诂的体式,灵活多样,主要有正文体、专著体和传注体三种.正文体指古籍正文  相似文献   

13.
《柴辟亭读书记》是清人沈涛的一部笔记力作,全书致力于解文训诂,大体上可分为几种方式,即对官名、地名、民族名的考证;对字的考证以及经义训诂,作者通过对前人作品的研读,结合自身的思考,对前人观点的可推敲之处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并给予了翔实的论证,是一部值得研究的训诂学作品。  相似文献   

14.
《诗经》的小学训诂与经学训诂包括:《诗经》之风、雅、颂与语体之口语体、正式体、庄典体的对应性。文章讨论朱熹《诗集传》经学训诂与毛传、郑笺之不同;马其昶《毛诗学》出而“经学不得废”;戴震《毛郑诗考正》的小学训诂与经学训诂考证法,以及《诗经》三体与《春秋》褒贬所表现出孔子“语体施教”的特征与思想。  相似文献   

15.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用“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作者袁仁林,字振千,清代陕西三原县人,雍正年间贡生,蒙馆教师。此书写成于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收虚字51组,共155个,计单音80、复音75个。《虚字说》在释义方法上同古代其他虚词专著相比,既有许多相互承传的地方,又有它与众不同的特点,对后世的虚词著作尤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专著《马氏文通》产生过较大影响。本文谈谈《虚字说》的释义方法。这是《虚字说》一书最主要、最基本的虚字释义方法。从历史上看,由声气角度入手来解释虚字是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一个传统。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早年的一部重要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我国理论界关注尤甚的一部论著。为此,自1982年杨适先生发表了我国第一部述评专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述评》面世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者们相继成书多部。在众多的此类专著中,韩学本先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析》(以下简称《论析》),诚如高尔泰  相似文献   

17.
《尔雅音训》是由民国著名训诂学家黄侃笺识、其侄黄焯教授编次出版的一部训诂《尔雅》的著作。是书多以声音贯穿训诂,在古汉语植物释名中多有创获。但需要指出的是,作者过于注重声音而轻视意义,更无视植物性征的描写,故植物释名每每出现讹说曲解之误。在以古音通训诂进行植物释名时存在曲解名称词义、滥用声转、失考或误考源义素等错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见训诂典籍和训治学专著,大都不涉猎“互足”这一术语和释义方法。我第一次接触“互足”这一概念,初步领会它的含义,是59年秋在大学里听黄体先生《诗经研究》的讲义。别年秋,我又读到黄老的专著《诗说》,从其“总论(下)”之“诗义重章互足说”这篇短论里进一步领会了”互足”这一概念的内涵,更明确地理解了这一训释《诗》之章句意义的方法。由周大噗先生主编的《训治学初稿》,87年7月问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才在第四章《训信条例·释义的方法、观境为训——据沈家义的方法》的一段文字里。从修辞的角度正式肯定了“互…  相似文献   

19.
论组成《老子》书的四种老学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章句间多有前后矛盾和重见叠出现象.学者的解释大体有三说:一、该书为一专著但有后人渗入部分;二、该书是一部撷取多家精言的汇编;三、该书本来就没有明白体系.无论那一种解释都认为《老子》书是一部单一著作. 《老子》书看来是由四种产生于不同时期的各有明白体系的老学著作汇编而成.这四种老学著作因没有篇题,连书直落,经长时间流传而模糊了面目,被误为上下分篇的著作.因篇幅所限,本文现仅重点讨论各篇自成体系的道论和德论,间以比较说明.各篇暂标以甲、乙、丙、丁为目.  相似文献   

20.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颇丰,可分为纂辑类、注释类、发明类等三类。总观有关杨氏训诂的研究,缺乏全面、系统研究杨氏训诂的专著,重复研究颇多,而且内容主要集中在其语源研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