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价值观建构的角度,对国际新闻的文化功能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国际新闻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对于价值观的建构方式、内容和强度都有相当大的作用和影响。国际新闻对于民族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功不可没。在全球化时代,应通过国际新闻的传播来开展多元文化的交流以促进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17日至18日.第六届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大学举行,中外知名新闻传播学专家围绕“跨文化传播的媒介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3.
浅议跨文化新闻传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当今国际新闻传播思潮,呈现了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心理信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这组笔谈文章选自武汉大学新闻学专业《国际新闻传播思潮研究》博士学位课程书面讨论。其中的主要观点有:跨文化新闻传播既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又信守全球新闻自由原则,并建立两者间的统一性;跨文化新闻传播推行文化间的非垄断化市场原则、传播技术均衡原则、新闻报道平衡原则。国际传播中的他国形象误读是普遍的,并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同时也是双向的、不平衡的,传播弱势国家被误读的机会和程度要大得多;在现阶段,寄望他国媒体改变我国形象误读现状不太现实,只能从自己入手,作多方探索。一度流行于美国的新新闻主义思潮,曾以新闻采访和写作上的突出特点名噪一时;新新闻主义的骤然兴起与迅速衰落,对于我国新闻理论的建设和新闻实践的探索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跨国跨文化传播"笔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编者按当今,跨国跨文化传播已引起国内国际新闻传播学界的高度关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最近就此组织了一次笔谈。参加笔谈的有研究所所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秦志希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单波教授及王瀚东、夏倩芳两位副教授。笔谈者分别择取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力图呈现出对跨国跨文化传播问题的前沿性思考。秦志希:解读跨国文化传播的文化后果当今世界跨国文化传播已进入到文化全球化的境地。如果说跨国文化传播只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形态,那么按阿芒·马特拉(A.Mattelart)的理解,文化全球化则意含着一种…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昌盛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全面参与到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中来,但这一切都是离不开各种信息通过新闻传播的形式用英语这种国际语言进行传播。可以说,新闻英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信息传播载体,但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对其进行翻译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技巧,要从其语言特点出发注重表达的清晰性和准确性,因此当前对新闻英语的语言特性进行研究,并且探索科学的翻译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梅戏跨文化传播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往活动更加活跃和频繁。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崛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向全世界传播的艺术品种之一,黄梅戏从其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实现跨文化的传播是必然趋势。借助SWOT理论框架,基于对影响黄梅戏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在国际和国内范围实现黄梅戏跨文化传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媒介指的是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在跨文化的传播活动中 ,译者就起着不同文化信息传输的媒介作用。作为传播媒介 ,译者是如何发挥这一功能的 ?译者作为媒介 ,与其他媒介有什么区别 ?他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将以跨文化传播学为视角 ,讨论分析译者作为传播媒介的种种特征。笔者认为 ,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媒介 ,译者一方面负有社会责任 ,并在传播策略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 ,他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0-2009年被CSSCI收录的部分新闻传播类学术刊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跨文化传播类论文的发表年份、期刊分布、作者单位、研究议题、所依据的理论模型与范式、主要研究方法等项目的搜索结果进行分析,考察中国内地跨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揭示中国内地本土化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的缺失,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展望本土化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进行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往活动.跨文化传播活动的理解分为理解自我、理解传统、理解语言和文本、理解他者四个方面,本文拟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来看待跨文化传播中的理解现象,分析跨文化传播的重重理解障碍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探究“理解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闻翻译是国际传播活动的实现手段,因此其译者也成为传播活动的一员。这一角色的扩大,让新闻译者的行为不同于普通译者,其行为要受到赞助者的牵制,并成为信息把关人,有时甚至要对受众主动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浅析新闻策划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闻策划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理念正在被新闻界所接受。但这种以"真实性"为最显著特征的、对新闻事实按照新闻规律和价值进行的科学合理的组织和策划,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错误性的倾向:即将新闻策划等同于新闻炒作,将新闻策划等同于策划新闻。其实,违背新闻价值和规律的新闻炒作是对新闻报道活动的过度策划,其在动机、目的、新闻价值取向及表现形式上都与新闻策划有很大的差别,而以策划"新闻事实"为主要特征的策划新闻在宣传的本质、客体及结果等方面与新闻策划有着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新闻写作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要采写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就要处理好新闻写作与日常采编工作的关系 ;处理好个人写作与集体合作的关系 ;处理好写作与理论指导的关系 ;还要解决好厚积薄发、深入采访、新闻敏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一篇新闻想要吸引受众的眼球 ,必须以新颖的角度吸引人。要找到恰当、新颖的新闻角度 ,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新闻的表现角度这三个要素 ,处理好热点与冷点 ,前瞻与后顾 ,宏观与微观三对矛盾 ,辩证地表现事物的本质 ,让新闻既有新闻性 ,又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张仙智 《南都学坛》2003,23(3):115-116
新闻规律在新闻运作过程中虽然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许多非新闻规律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些时候 ,非新闻规律的作用已经超过了新闻规律的作用。非新闻规律对新闻运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一是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对新闻运作的影响 ;二是经济制度和经济规律对新闻运作的影响 ;三是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对新闻运作的影响 ;四是领导者对新闻运作的影响。分析表明在新闻实践中 ,既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 ,又要重视非新闻规律的作用 ,二者共同指导新闻传媒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非事件性新闻是新闻报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非事件性新闻较多地承担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宣传成就和引导舆论的使命,因此,在新闻宣传中,应加强和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采写。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闻领域对于新闻姓新还是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还是“传播”.影响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还是“硬新闻”的问题,通过对新闻本体的思辨.得出新闻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决定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的结论.提出无论在新闻理论还是在新闻实践中都应特别重视新闻受众的需要性和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任务.重视“软新闸”对新闻价值的关键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的崛起使新闻的生命更加短暂。周报由于出版周期较长,新闻易成“旧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周报要明确市场定位、加强新闻策划、强化深度报道、凸显专业优势,化“旧闻”为“新闻”,让读者闻所未闻。同时。周报应将出版周期长的劣势化转为编辑时间充裕的优势,主动介入“旧闻”,挖掘深层故事,使周报新闻报道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闻小说化"这个词语是针对虚假新闻而提出来的,我们认为虚假新闻迎合了当前新闻受众心理需求特征:猎奇心理、窥私心理、发泄心理、平淡化心理。受众的文化层次、期待视野、地域分布是虚假新闻存在的群众基础。文化层次的不对称是虚假新闻传播途径的一环;受众的期待视野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切入点";受众空间的阻隔是虚假新闻存在的独特条件。根治新闻小说化重在受众认清新闻真实性的本质,切断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我国新闻学界对于"新闻价值"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认识,王中先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笔者将其概括为四方面的认识,以期对于我国著名的新闻学家王中先生新闻价值观获得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些高等学校校报科技新闻的写作还停留在仅仅报道高等学校科研成果表面的“老套子”中,写作者的头脑缺乏意识创新、写作缺少技巧创新,在发现科技新闻线索、挖掘新闻深度和表现新闻价值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高等院校新闻采写的创新,尤其是科技新闻写作的创新,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