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说来,中国传统文化可划分为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各个地区的民俗是形成民间文化的重要源泉。民俗内容丰富,举凡平民百姓的信仰崇拜、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习俗、娱乐演唱等等均可列入,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故也有称之为民俗文化的。北京的民间文化(或民俗文...  相似文献   

2.
<正> 尽管话剧源于欧洲,本世纪初才移植中国。尽管老舍多次声明“对于话剧的一切,我都外行”。但他的剧作却备受观众青睐,几乎每部都在舞台上引起轰动效应,特别是《茶馆》更是激发了戏剧艺术家和海内外观众的持久不衰的热情,在国内被称为“黄钟绝响”,在世界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从而“使中国话剧艺术在国际上焕发了夺目的光彩”,为中国话剧史翻开了辉煌的一页。当然,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勿庸置疑  相似文献   

3.
古人将社会风俗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视为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元代以前,北京地区的风俗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表现出北方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融合的风貌。到了元代,天下一统的政治格局使得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农耕文化逐渐北上,在京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都城的风俗也开始从地域支流文化向京师主流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4.
论北京民俗文化史的分段及特点刘宁波大约在五十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北京地区生息繁衍,北京由此踏上了文明历程,开始构筑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从“北京人”开始,到边防重镇、千年古都,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北京无时不沐浴在北京人那智慧的光辉之中。这样一个具有着...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民族与民俗●聂艳加拿大地处朔方,漫天风雪,无限荒漠。在这片9,997,610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生活着100多个民族,共约2540多万人。其中英裔居民占45%,法裔居民占29%,还有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和英纽特人,其它各大洲移民如意大利人,德意志...  相似文献   

6.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得天独厚的人文与地理环境造就了古老而灿烂的三秦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陕西民间习俗。从语言方面来看,陕西方言保留了很多的古语成分。本文从调查陕西方言入手,挖掘出既反映当今陕西民俗又见于古典文学作品的词语数条。这些材料不但可直接为方言学、民俗学的研究服务,同时也可以为我们了解、考察或研究汉民族的古文化环境、文化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及扩散等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清人上海竹枝词透露的近代化气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是近世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窗口,是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先行性的典型性的新兴都市。考察上海近世以来的社会巨变,可以将清人上海竹枝词作为一种文化标本。这些诗作,大多以平直的风格记录了上海当时的民俗文化和社会风景,不仅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直接的史料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面对近代化潮流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8.
王辉斌 《阅江学刊》2012,4(1):107-114
清代是竹枝类乐府的泱泱大国,各类《竹枝词》现存23000馀首。其中,"海外竹枝词"数量众多,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有日本、朝鲜、法国、德国、英国等。内容上,或记录亚洲各国的风土民情,或介绍欧洲各国的工业文明,在乐府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清代的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重视民俗积累的普遍性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只能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有作为的文艺家只有深入生活,对生活有切身的深刻地体验,从生活中吸取艺术养料,才能创作出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否则脱离生活,单凭主观去臆造,其才华定会枯竭,其作品势必坠入单调和乏味,为读者所冷落与厌弃。这种情景,早已为中外无数的文学家的创作实践所证明。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社会生活和文学的这种艺术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已经为文艺学解决了。但是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作家艺术反映的多重性,这就不是一般的文艺学所能解决得了的。特别是文艺家的民俗积累和其创作的关系.这只有文艺民俗学才能对其做出理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使用隆福寺档案史料,并结合相关实地调查,对民国时期隆福寺内住户、商户进行分析,发现隆福寺街既是住户民俗仪式的重要空间,也是北京城市商业中心。围绕寺庙商户、僧人与市民形成共赢的民俗社会关系网络,寺庙和商业积极融入世俗生活、增加人气,商户借助寺庙的公共空间积累财气和市场。寺庙神圣与世俗生活通过商业途径融汇在一起,使得寺庙本身营造出一种平易近人的宗教神圣和商业繁盛。  相似文献   

11.
所有曾游历过或居住在北京的人们,都有关于这座城市不同程度的记忆;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将这种自然生成的零散漂浮的印象,变成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将“记忆”从名词转化为动词,意味着一个人物、一件史事或一座城市有可能从此获得新生。本文集中探讨如何将被动的“北京记忆”转化为主动的“记忆北京”,并指出“北京学”研究虽然在目前远不及“上海学”辉煌,但相信这个领域将更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流传几千年的清明节,在民间形成了很多风俗习惯: 其一是"扫墓"。清明扫墓始于战国(另一说法始于周朝),盛于唐朝,到宋代,皆以清明时节扫墓添土,摆放供品,焚香烧纸,叩拜祭祖,后亦称"上墓"、"上坟"。到清代,上坟扫墓从清明前到立夏之日,持续一月。唐代白居易对古代扫墓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  相似文献   

13.
王树英同志的《印度文化与民俗》一书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去年底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继《印度各邦历史文化》(1982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捧读之际,不禁感叹:功夫不负有心人。《印度文化与民俗》凡26万余言,12章,涉及到印度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语言、风俗、文学、艺术、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包罗之夥,可称为印度民俗的小百科。提起印度,国人大多都知道有此一国,但若问:印度人信什么宗教?(当然,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印度人并非清一色地属于某一宗教的信徒)我们百分之八十的同胞都会毫不含糊地回答:“佛教!”其中包括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答出印度教的人为数不多,至于能同时说出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基督教和佛教等印度流行的几个宗教的人,恐怕就少得可怜了。原因大抵有两个方面:一是印度传来的佛教对中国影响太  相似文献   

14.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同中原及北方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高句丽人充分利用居住地区“多大山深谷”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发展农业和渔猎经济,促进手工业生产的进步,形成了自己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句丽人的风俗和习惯。 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可以把高句丽这一古老而又充满神奇色彩的民族的风俗习惯作一大概的描述。 高句丽民俗大体上可分为物质生活方面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两大类。物质方面如衣食住行,主要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的影响。而精神文化方…  相似文献   

15.
正明代大才子唐寅《元宵》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正月十五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由于元宵节时长安城灯市规模恢弘,皇帝命令工匠制作的各种灯楼壮观。于是以后历代使元宵节灯会不断丰盛、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青岛的元宵节,文化民俗活动精彩纷呈,从热闹的灯会、喜庆的秧歌,到具有地域风情的民俗展演,以及传统民间艺术"拎淋花"表演,无不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959年前后在天安门广场兴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历史博物馆三座标志性新建筑在兴建过程中对民俗形式的利用,探讨社会变革时期,民俗形式如何被理解、被改造,如何发挥其作用,从而考察民俗在当代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的图形、图画中,有许多以隐语形式谐声取譬的作品。有的作者或直接或间接地告诉了谜底,有的则不甚明了。本文揭示了一部分图形、图画的隐语谜底,并分析了这种为趋吉迎利而谐声取譬的民俗心理、观念及思维模式,认为这种观念已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印度的民俗根植于多民族的文化生活土壤之中,伴着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而不断变化。因此,印度的民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也非常丰富。加之印度特殊的社会沿革、意识形态、自然环境等,构成了印度民俗本身的许多特点,使它有别于其它国家。  相似文献   

19.
20.
正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草木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又开始了。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