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9—10月间,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考察团先后到西德、意大利、南斯拉夫和泰国对城市化和人口迁移进行了四十二天的考察。通过这次考察,了解了这些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使我们对城市化和人口迁移问题有了某些新的认识。现就此问题谈几点个人体会。 1.四国城市化和人口迁移情况。上述四个国家中以西德的城市化水平最高。据西德朋友介绍,西德的城市化是从1800年开始的。到1870年,城市人口已占三分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西德几乎全国都城市化了,全国没有纯农村型的居民点,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全国人口的5%,而且都是有技术的,使用机器耕作的现代农民。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同工厂工人和其他非农业职业的人没有多大差别。但西德仍然有农村地区这个概念,这是指那些在该地区没有十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超过100人、农田森林较多  相似文献   

2.
有关国际人口迁移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问题上我国研究得都很不充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之间的人口流动逐渐增多起来。以“出国潮”和“旅游热”为特征的我国国际人口迁移对我国经济、社会、人口以及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与日俱增;尽管国际迁移人口在总人口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8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人口迁移是人口和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包括社会心理、个人心理)都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在影响人口迁移尤其是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区域经济水平差距的扩大,中国人口迁移也日益活跃,自发性迁移在人口迁移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第一次全面提供了中国人口迁移的详细数据,使我们能够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本文将以省区为基本单位,对中国8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区域的经济水平、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1985~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均衡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经济体制改革后的区域经济差异持续扩大是促动我国人口迁移空前活跃的主要因素 ,而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区域差异变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将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结合起来 ,通过测算我国 1 985~ 1 990、 1 990~ 1 995和 1 995~ 2 0 0 0年各省区在人口迁移前后“人口-GDP”的基尼系数变化趋势 ,验证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减缓作用。在此基础上 ,测算相应时段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情况下的各区域理论人口规模和人口迁移潜力 ,并分析了我国迁移人口的释放速度。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多数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都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这种世界性的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被称之为“二十世纪的人口迁移”。我国解放三十多年来,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工业发展较慢,至今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84.6%)。河南省农业人口比重更大(91.2%),是全国29个省、市、区中农业人口比重最大的省份。但是,河南省同全国一样,随着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将会有较多的农业人口和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6.
美国布朗大学人口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戈德斯坦和夫人于1983年3月1日至5月31日在我国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问。 戈德斯坦教授是研究都市化和人口迁移问题的专家。此次来华的研究题目是“中国城市人口增长与农村发展的相互关系”。戈德斯坦先后访问了广州、成都、兰州、北京、济南、上海以及邻近这些城市的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迁移弹性与劳动市场转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移行,中国政府对人口迁移的控制政策逐步缓和,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移民对迁移的选择的自由度都逐步增大,人口迁移日将显示出“市场经济化”的特色。一般说来,迁移人口大多为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的迁移又几乎都与劳动就业相关,所以人口迁移与劳动市场之间往往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日趋活跃、渐呈“市场经济化”的人口迁移,没有相适应的劳动市场,“市场经济化”的转变和保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可以根据这一关系,通过对人口迁移、特别是人口迁移收入弹性的分析,来考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劳动市场的类型、特征及其转变。 1.人口迁移收入弹性与劳动市场类型的一般关系 (1)人口迁移弹性的含义 如果把人口迁移量看做是被说明变量,把影响人口迁移量变化的因素看做是说明变量,那么人口迁移弹性就是指人口迁移量的相对变动对影响其发生的某一说明变量相对变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反映程度,其定义式可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口迁移矩阵用以反映地区间的人口流向。它一方面是研究人口地区间迁移的基础,又可进一步提取信息以预测多地区人口趋势等。完整的人口迁移矩阵需要地区间人口流向的完整资料,对n个地区,意味着必须提供n~2个数据。中国省区人口迁移矩阵,直到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完成,才可能得出。本文即根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求出1982—1987年全国省区人口迁移矩阵。 1987年的人口抽样调查,对各地的迁入人口及其迁出省区进行了调查,迁入人口不仅包括有户口改变的迁移,也包括无户口改变的迁移即自流迁移等,因而较全面地反映了人口迁移的状况。人口迁移矩阵的一般形式为:  相似文献   

9.
水利建设中的移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随着现代经济和交通的发展,世界人口的流动、迁移日趋频繁。我国现在正从封闭的自然经济向着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商品经济方向发展。由此,必然要打破过去农村人口长年固定不动的局面,促进人口的流动或迁移。但在我国有一类人口迁移现象,至今未被重视,很少有专门研究。这就是由大型基本建设而引起的人口迁移问题,而其中突出的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迁移是人口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987年以前,我国没有进行过全国范围的人口迁移调查,每年公布的全国人口迁移数据是根据公安部门的户籍登记情况汇总得到的。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89)》提供的解放以来主要年份人口迁移数据,北京市1987年迁入人口为181757人,迁出人口为126313人,迁入率和迁出率分别是18.47‰和12.84‰,净迁入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人口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流动和城市化”学术讨论会今天开幕了。我代表中国人口学会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研讨会讨论的主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十分重要。在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许多相关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在这个时候 ,这么多有专门研究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进行研讨 ,也是及时的。我相信 ,通过深入的研讨一定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最近 2 0年来 ,我国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很活跃。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达到 1亿多人…  相似文献   

12.
常住人口迁移与上海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定量说明“移民城市”是上海大都市的重要特征,人口迁移是城市发展的巨大引擎。近5年来,上海市常住人口迁移数量大约为户籍人口迁移的6.3倍,常住人口迁移比户籍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高。作者指出,传统的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人口迁移统计和人口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并将越来越不能适应人口研究、分区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动态管理的需要;提出完善常住人口迁移统计,需要积极引导人口迁移促进城市发展,需要大力推动城市户籍体制等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研究在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人口迁移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人口迁移管理制度,以求得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课题组分别对解放以来,重点是“六五”期间武汉市城区人口迁移变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第一次调查是在1986年7月,由市政府主持成立了人口调查组,对全市“六五”期间的迁移人口进行普查。调查对象包括在“六五”期间迁入、迁出武汉城区的全部人口。第二次调查是在1987年上半年,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武汉市统计局联合成立调查组,对武汉解放37年来的迁移人口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迁移人口中抽取了1千个家庭作为样本。在本文中,对第二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只选用“六五”期间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一期刊登王桂新关于上海城乡人口扩散集聚问题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心城与郊区农村人口同时膨胀“外溢”,同时向郊区城镇扩散、集聚,是目前上海城乡人口迁移变动的显著特点。如何处理上海这一城乡人口迁移变动问题,是一个事关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一、这种郊迁扩散与转移集聚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从上海整个城市系统来看,中心城人口的郊迁扩散与郊区农业人口的转移集聚是发生在同一系统不同层次的人口迁移变动现象。中心城人口的扩散,是从上海城市系统最高层次的中心城呈放射状态向相对较低层次的郊区城镇流动,而郊区农业人口的转移集聚,则是从最低层次的乡村以向心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世界人口迁移趋势中最主要的特征是人口由农村永久性地向城市迁移,即城市化。这种迁移对城市和农村两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这种城乡之间的迁移对上海城市发展的规模和趋向,关系尤为重大。因此,本课题着重分析和研究上海市区三十多年来常住人口永久性迁移的变动趋势及其各种构成、迁移的特征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作出预测,探讨在新形势下人口迁移与上海城市建设之关系,为今后妥善管理和合理调节上海人口迁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农村之间、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相应增长。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导致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和流动。本文拟根据74个城镇人口迁移调查的资料,估算建国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数量;并对社会主义人口迁移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口迁移如何影响农村贫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迁移能消除农村贫困,但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加剧农村贫困。当迁移人口向农村的人均汇款大于迁移人口在农村的边际产出时,人口迁移将消除或改善农村贫困;相反,当迁移人口的人均汇款小于迁移人口在农村的边际产出时,人口迁移恶化农村贫困。当前中国农村的人口迁移在整体上是在消除农村贫困,但局部地区开始出现人口迁移恶化农村贫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仅对国民经济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对我国人口的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市场经济对我国人口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拟就市场经济对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作一粗浅的分析。人口迁移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流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总的来说,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平对人口迁移流动起决定性作用;反过来,人口迁移流动会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市场经济对人回迁移的影响改革…  相似文献   

19.
对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迁移如同人口自然增长一样,对人口的发展和分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建国三十年(1949—79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快,几全部是自然增长,机械变动(人口移迁)甚微,可略而不计。但就城市和农村以及各省(市)区而论,除了主要是自然增长外,还有人口迁移的因素,而且这种迁移规模是相当大的。对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作者曾在《我国城镇人口增长变化的初步分析》文章中作了论述,现对省(区)际间人口迁移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苏联国内的人口迁移活动乃是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社会过程之一。自50年代起,由于苏联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开发东部地区的步伐,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便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不仅造成农村青壮年人口和技术力量的严重缺乏,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而且由于农民迁居城市后很快地接受了城市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育观念,使对生育率的下降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苏联的人口学家们忧心重重地指出:“苏联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依赖于农村,而农村人口由于大量外流,使苏联人口增长的源泉正在枯竭。”近几十年来,农村人口锐减一直是困挠苏联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