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三感言     
两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很难想象,在这个夏天我已成为“准高三生”。我想起不久前分班的时候,新班主任对我们说:“这一年真的会很苦,不过你们是希望苦尽甘来还是……”中午,我听到历史班的传闻,他们老师让他们在一张纸上签名。纸上写着——非清华、复旦不进。我突然一阵晕眩,觉得阳光好刺眼。  相似文献   

2.
我在儿子刚上高二不久发现他恋爱了。一个秋高气爽、月朗星疏的夜晚,九点半了还不见上晚自习的儿子回来。在妻子的催促下,我踏着月色,嗅着花香去接儿子。走到街心花园的长廊下,我看见一个帅哥和一个靓妹在又说又笑,瞧他们那神态真是开心无比。开始,我从心里羡慕他们,后来羡慕变成了恐慌。因为我发现那帅哥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儿子。顿时,我的脑袋轰一下炸开了,呆立在那里。怎么办?怎么办?挥起无情大捧,打散这对鸳鸯?不妥不妥,又失父态。要沉着冷静,要冷处理。  相似文献   

3.
儿子今年23岁了,他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让他们班写过一篇作文,题为“我想成为这样的父亲”。一天,这些作文结集成册,送到了各家。  相似文献   

4.
钟玛  刷刷 《现代妇女》2005,(12):44-45
1儿子刚刚上初一时,对男女那方面的感情还是朦朦胧胧的,可班上“情窦初开”又相对大方的女同学,已暗中向男生“眉目传情”了。但这类“青春期动作”常常遭遇儿子等一干男同学的冷嘲热讽。某周末的饭桌上,我正开启着一瓶四川名酒“剑南春”,儿子在一边说话了:“爸爸,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外号听着就是这酒的名字。”“叫剑南春?怎么,她喜欢喝酒?”我不解地问。儿子笑道:“不是。她叫杨小莉,特别喜欢和男同学一起玩,所以就给她取了剑南春的谐音外号——见男春。”我心想,这些半大小子也真想得出来。见我无语,儿子又自鸣得意:“一开始男同学背后叫…  相似文献   

5.
在他们班的校友录里,我得知了他的现状,在南京一家化工厂上班。相册里,他笑容满面,身边依着一个温柔的、已有孕的妻。这是整场青春记忆过后,我唯一的慰藉。一15岁时的我,有个习惯,一旦心里塞满委屈,便跑到离街道不远的那个废弃厂房,坐在锈迹斑斑的大机器上,将每个指头包括脚趾的指甲剪个遍。厂房有小半个操场那么大,里面堆满陈旧的机器,氧化后它们只能被称做废铁。废铁也有人要的,一斤八  相似文献   

6.
那天,我兴冲冲地放学回家,一推开阁楼的门。就看见爸爸哈着腰在往红箱子里放衣服,大柜门开着,他们的那一格又空了。听见动静,爸爸猛地抬起头,紧张地冲我咧嘴笑笑。爸爸妈妈又要走了。  相似文献   

7.
阳刚 《老人世界》2014,(6):21-22
细雨霏霏,下个不停。房檐上的水向下滴滴答答地流淌着.像一串串晶莹的泪珠。同样的夏季,同样的雨天,一切恍如昨日,似梦又非梦,我的思绪又飞回到36年前……那是1978年的夏天。那天早晨上班,天气还好,只是又闷又热。临近中午,竞下起雨来,忽而中雨,忽而小雨。下班铃声响过了,天空仍然阴沉沉的,小雨一直没有停歇的意思。我们一帮工友下了班,聚在车间门口,看着路边的积水,望着天空的阴云,诅咒着坏天气。因为没有雨具走不成,一个个抓耳挠腮,干着急,没办法。雨丝又细又密,如果顶着雨走,几分钟工夫就会淋湿。  相似文献   

8.
骆潇  刘艳霞 《职业》2007,(34):36-37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带着和朱自清一样对时光飞逝的慨叹,职场人又迎来了一年的尾声,他们收获了什么,失落了什么,又在期盼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教育应具有前瞻性,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 中国的父母可能是在教育中投入最多的一群人。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不惜时间和金钱对孩子进行早教、买学区房、送孩子上培优班。看上去,他们似乎是在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但是我认为这种教育不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丁鑫 《华夏少年》2007,(9):44-44
我认识一个这样的人。他有时认真,有时淘气,还有时稳重,这就是我们班的态度变化王子——王子豪。 他有时认真。有一次,在一节作文课上,他在课上又说又笑,弄得老师心神不宁。突然,老师说了一句所有作文老师都经常说的一句话——下面我开始讲写作技巧,王子豪就变得认真得和刚才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11.
我的祖父和祖母结婚已逾半个世纪,然而多少年来,他们彼此间不倦地玩着一个特殊的游戏: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写下“Shmily”这个词留待对方来发现。他们轮换着在屋前房后留下“Shmily”,一经对方发现,就开始新的一轮。他们用手指在糖罐和面箱里写下“Shmily”等着准备下一餐饭的对方来发现;他们在覆着霜花的玻璃上写下“Shmily”;一次又一次的热水澡后,总可以看见雾汽蒙罩的镜子上留下的“Shmily”。有时,祖母甚至会重倒一整卷卫生纸,只为了在最后一片纸上写下“Shmily”。没有“Shmily”不可能出…  相似文献   

12.
梁奕 《老年人》2013,(2):35-35
2009年4月的一天,我开着一台1.6排量的尼桑骊威小型车,拉着我的父母和我母亲中学时的两位同学——李叔叔和张阿姨(他们平均年龄75岁),历时23天,自驾游7700公里。我全程既当司机,又当服务员。这一趟,既欣赏了祖国山河的旖旎风光,又在朝夕相处中体会到了亲情和友情的可贵。虽然我自驾去过的地方很多,也带过不少年轻人一起出行,但是这次陪伴老人的行程却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整个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世界》2008,(12):8-10
5月12日下午,山摇地动。40个北川中学老师.他们的讲台离门口最近,本可以逃得最快,但是,生死一线间,他们把学生推向“生”路,自己选择了“死”门。语文老师曾长友最后的一推,让初三(2)班的唐云飞逃出来,“门都摇得变形了!我绊倒了,又被倒下的课桌压住。曾老师一把推开课桌,把我拎起来,用力推出教室。我耳后风声呼呼的,楼板已经砸下来了……”  相似文献   

14.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  相似文献   

15.
“我是石室乡的一名普通妇女。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一直没有机会上学。现在家里生活条件好了,儿女们都出去读书了,小时候对上学的渴望又一次爬上心头......在一年级(2)班学习的这段日子里,郑老师、徐老师和小朋友们都非常耐心地教我,在短短的两个月里,我从一个字不认识到现在认识了300多个字,会说普通话,能看懂村口站牌上的站名,我还和孩子们一起在学校唱歌、画画、做手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知识越积越多,身心也越来越年轻了,真谢谢大家了!”这是浙江省衢州市石室乡“农家女圆梦班”学员黄春莲写给学校的感谢信。2004年11月20日,…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牵手     
彭国梁 《老年人》2005,(9):22-22
“也许牵了手的手,来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这歌我倒是也喜欢唱,平平缓缓的,没有太大的起伏。谁又没牵过手呢?可过细一想,又有哪一次的牵手能让自己记挂一生呢?有一次在街边等人,看见一对盲人夫妇牵手横过马路,我忽然就被眼前的这一幕所感动。他们从容而又平静,他们一步步地走了过去,他们当然听得见马路上的人声嘈杂与车来车往,他们也知道要横过这条马路只有靠手中的棍子与相互的扶持。似乎所有的车辆与行人都不由自主地放慢了速度,并不约而同地向他们行着注目礼。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心理,我居然尾随在那对盲人夫妇…  相似文献   

17.
我忙     
我的老妈打来了电话. 她在电话里历数我一年里回家看她的次数.然后,她说得高兴,就开始控诉我回家时的种种劣迹和往家里打电话问候他们时的高速度高效率和低频率.我只好闷声打发时间,歪着脑袋夹着电话手里捧一本书边看边听,妈终于发泄完了,轮到我的老爸.我开始全神贯注地对着话筒甜言蜜话大灌迷汤--我爸最吃我这套,妈可不行,你如果回一句嘴,她能节外生枝地又说上15分钟.  相似文献   

18.
有魔力的信     
记得那天,是我11岁的生日,我从杰克萨瑞孤儿院跑了出去,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走着。天渐渐黑了,冷风吹疼我的脸,我一整天没有吃过东西了,我知道如果我回去,我肯定又会挨打。他们常常欺负体弱多病的我,将我排斥在外。我不知不觉走到了中央公园,坐到了黑暗中—个木椅上。  相似文献   

19.
海宁 《金色年华》2009,(1):92-93
5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你把我送给了大妈做儿子。我常常趴在低矮破旧的院墙上,看着我曾经的兄弟姐妹围在你身边,等着一锅粗面馒头出锅。一双双肮脏的小手迫不及待地伸出来……你驱逐着他们,愤愤地说他们是一个个小饿死鬼。  相似文献   

20.
我这辈子只为他做了一件事,就是我死到了他的后面,替他背了所有痛苦。他们结婚时,她20岁,他21岁。他1.82米,大眼睛,长相俊逸;她1.50米,脸有雀斑,姿色一般。但是,他那么爱她——没有兄弟姐妹的他,在父母去世后,把她又当爱人又当亲人,好像她就是他的整个世界,生,就是为她一个人。他不止一次调动工作,但每次都把她带在身边。两地分居的日子,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下了班,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