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爱老敬贤、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很早就将“君”和“师”并提,《尚书·泰誓》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礼记·学记》说:“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把君和师放在同等神圣的地位。甚至“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学记》)  相似文献   

2.
<正> “仆又佴之蚕室”语见司马迁的《报压安书》: 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饵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乎!悲乎!上引文字,系据萧统编的《文选》。其中“仆又佴之蚕室”一句,《汉书·司马迁传》作“仆又茸以蚕室”。此句文字略有出入,注家解释颇殊。《文选》李善注引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人志切。”五臣注因袭并补充李善注云:“佴,次也。蚕室,汉行割刑(引者按:谓腌割之刑,即腐刑,亦曰宫刑)之室,使其避风养创者。言  相似文献   

3.
发刊词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上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斯言凿凿,振聋发聩。这是一种来自传统大学理念的声音。其气势之宏伟,视野之开阔,常常令我想起柳宗元《登柳州城楼》中“城上高  相似文献   

4.
《明儒学案》卷首《师说》“王龙溪(畿)”条云:“愚(刘宗周)按:四句教法,考之阳明集中并不经见。其说乃出于龙溪。则阳明未定之见,平日间尝有是言而不敢笔之于书,以滋学者之感;至龙溪先生始云:‘四有’之说猥犯支离。势必进之‘四无’而后快。”刘宗周这一微言,极大地影响了后学黄宗羲。为了替王阳明规辟禅迹,《明儒学案》卷十一钱绪山条、卷十二王龙溪条即批评王畿“竟入于禅”,而德洪(绪山名)“不失儒者之矩(?)”。黄宗羲说,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斯言也,于阳明平日之言无所考见,独先生(畿)  相似文献   

5.
《诗》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棫朴》) 又云:“整我六师”(《常武》) 读史者据此,每视“六师”为“天子六军”之代称,而以六师或六军称天子之军,如“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长恨歌》)。黄以周《礼书通故》释此曰: “天子国制 六军,其出征, 只用六师,不尽 发正卒;不足, 则徵诸诸侯。故 《诗》述天子六 军,皆曰六师。 《常武》为宣王 亲征,亦惟曰‘整 我六师’。六师 万有五千人,其  相似文献   

6.
韩愈和柳宗元共处中唐,因命运的差异,少有机会共处,二人彼此的赏识,更多是声气相应的文章推许。韩愈在柳宗元死后,对柳宗元多有赞誉,侧重于柳的才性和文章之法。柳宗元生前为韩愈作过多次辩解,一则因韩愈为人师辩,且不像韩愈不避师名而为师,而是避师名而为人师;二则因韩愈以文为戏辩,认同文以为戏,以求为文的创新,彰扬了新的审美趣味和创作取向,支撑了文以明道之外的新文学观。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写过一首《渔翁》诗,全诗共有六句。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诗中的“烟消日出不见人”之“人”是谁,一向没有弄清。章士钊《柳文指要》说: 此须先了解原诗“烟消日出不见人”之“人”字谁属?如看作渔翁自认,则明明骂  相似文献   

8.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介之使”,课本上注解为“一个使臣。介、个。”(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233页注)有些选入这篇文章的名家注本也多从此说。如王伯祥《史记选》中就说::“遣一介之使,派一个使臣,介通个,单独之义。”(见人民文学出版社《史记选》273页注58)尽管如此,笔者不敢与同,现谨陈拙见如下与持“介”通“个”说的同志商椎。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的山水诗,描绘的是当时南荒之地永州和柳州的山水,并非名山胜水。而其山水诗却是中唐山水诗的代表之一,影响深远。魏庆之《诗人玉屑》引《室中语》说:“人生作诗不必多,只要远传,如柳子厚,能几首诗?万世不能磨灭”。《后村歌话》借汉老的话赞曰,能如子厚诗,“得一二首足矣”。其魅力何在?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山水诗的意境有着鲜明的独特性。本文拟就柳宗元山水诗意境的独特性及形成的原因,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17说:“韩柳並称而道不同。”韩愈和柳宗元都不是仅以词章擅胜的普通文士,两人各能自成一家之言。正因为如此,所以历来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时因人而不同,从中可以看出时代思潮的变迁。新旧《唐书》对二人的不同评价,即反映了两个不同时代的观点。《旧唐书》卷160《柳宗元传》说:  相似文献   

11.
古代表示“军队”这一概念的汉字,常见者有自、师、军。在殷甲骨文中均假自为师(当时尚无师字,当然更无军字)。西周铭文有师字①,义和殷代之自字基本相同,均指用为军事方面之“人众”。(《尔雅·释言》:“师,人也”。郭璞注:“谓人众也。”)。古之所谓“人众”之“师”,义犹今之“军队”。军字在殷甲骨文及西周铭文中均未见,徐中舒《汉语古文字字形表》,高明《古文字类编》所收军字,均上限至春秋《庚壶》,结合军之形符为车来考虑,疑军字是在春秋盛行车战后产生  相似文献   

12.
孔融字文举,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生于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七世祖孔霸,是孔安国的孙子,做过汉元帝之师,位至侍中,赐爵关内侯,号褒成君,世习《尚书》。父亲孔宙,做过元城令,迁泰山都尉,少习家训,治严氏《春秋》。兄弟七人,孔融排行在六。兄弟中今可考见者,一个是孔褒,做过豫州从事,一个孔谦,仕历郡诸曹史,碑碣称他们祖述家业,治《春秋经》,可见孔融家学渊源。孔融四岁就有所谓“自然之性”,“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七岁时(《后汉书》误作“十岁”,今正),他居然跑到当时名播天下的河南尹李膺家门要求谒见,“欲观其人”。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宾客,孔融诡称与李氏有“通家之好”,李膺问他:“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他回答说:“先君孔子与君先人  相似文献   

13.
释“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以上所引是柳宗元《捕蛇者说》一文的开头两句。对于其中的“以”字,注家颇多分歧,仅手边能见到的即有下列几条: ①以啮人:以(这样的蛇)来咬人。(《唐宋文学作品选讲》,浙江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②以啮人:以(这种蛇)咬人。(《古代散文选》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版)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是我国古代写作山水游记的圣手。明代的茅坤曾评价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张岱亦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足见其声誉之高,影响之大。“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杰出代表作品。作者在唐顺宗永贞元年被贬为永州司马,心境郁闷不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在谪居永州期间,曾写过脍炙人口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山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和《游黄溪记》九篇山水游记。 但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称之为“永州八记”,目前一些文学史、“文选”和研究柳宗元的专著(如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冯其庸等:《历代文选》,吴文治:《柳宗元简论》等等),也都是这样写的。为什么明明是“永州九记”,而被说成是“永州八记”呢?章士钊先生认为:这是“千年来文坛之顺口溜,而印合尔巧,莫知其所由然而然”(《柳文指要》)。而我认为,不妨深入考查一下“八记”的提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何原因?从而明瞭一个究竟。  相似文献   

16.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写道:“柳文如奇峰异蟑,层见叠出,所以致之者有四种笔法:突起,纡行,峭收,缦回也。”试以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为例,即可印证刘氏这一见解的精辟。一、异峰突起的开头《捕蛇者说》的主旨,意在揭示赋敛之毒,甚于毒蛇。一个“毒”字,笼罩全篇。  相似文献   

17.
“岁赋其二”之争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岁赋其二”有两解。多数派认为“岁赋其二”表示一年缴蛇两次,少数派认为是表示  相似文献   

18.
“敢,不敢也”之说。已为当前不少汉语辞书所采用,在古汉语教学中也都这样讲,几乎已经成为定论。然而,我们认为此说是错误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须介绍一下此说的来胧去脉。“敢,不敢也”之说,始于汉代旧注: ①辞曰:“非礼也,敢?”对曰:“非礼也,敢?”(《仪礼·聘礼》)郑玄注:“辞,不受也。对,答问也。二者皆卒曰‘敢’,言不敢。”三国时期吴国韦昭、晋代杜预继承了这一说法: ②(辛俞)对曰:“臣顺之也,岂敢犯之?……今执政曰‘不从君者为大戮’,臣敢忘其死而叛其君,以烦司寇,”(《国语·晋语八》)韦昭注:“敢,不敢也。言不敢忘死而叛其君,烦君司寇以刑臣。”  相似文献   

19.
《离骚》疑义例释黄灵庚俞氏荫甫《古书疑义举例》,发明条例,迢迪后学,叹为旷代不刊之作。余治屈赋,窃师其法,以揭橥剩义,凡得二十馀事,今移录其十例如下。(一)“盼……,又……”句中,下句述语多承上旬而省例“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王逸注:“言...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记叙了许许多多的怪物,曾被人称为“语怪之祖”。连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两千多年来,有人迷信它是实有的存在,有人则嘲笑它荒诞不经。鲁迅说,“虽信之失当,而嘲之则大惑也。”今人则大都一言以蔽之曰:这是原始人“奇特的幻想”。然而,幻想只是形象思维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既然是一种思维形式,它就不能超越思维的最基本的规律。无论今人和古人,只能思维曾经存在、现在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而决不能想象不曾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东西。无论是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