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障生学校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心理适应、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三个方面。根据听障生学校适应特点,采用积极行为支持策略,即通过改变环境、开展系统的适应性教育活动来预防适应困难的发生,并及时干预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强化正向行为,从而帮助学生克服适应困难,为其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蒙古族流动青少年学校适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蒙古族流动青少年在城市学校中的人际环境适应、学习环境适应和学习方法适应都处于良好水平。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的参与对其学校适应有促进作用,而他们在学校体验到的社会排斥感和社会差异感对其学校适应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的适应差异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为测量工具,对西南交通大学2005级新生的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等进行多元方差分析(Manovn)的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适应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1),农村、小城镇学生的总体适应状况较差,且适应难度大.必须针对不同生源地的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对新生的人际交往技巧、人际关系调节方法加强引导,并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校史和学校优势专业的宣传教育,增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和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4.
论学生学习环境满意度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环境满意度及其各个维度与学习态度、学校态度、焦虑和同伴关系等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不同学习环境满意度的学生的学校适应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学习环境满意度越高,则对学校适应越好;心理环境满意度和时空环境满意度对学习态度、学校喜欢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对学校回避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心理环境满意度对焦虑和同伴关系不良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5.
学习环境满意度及其各个维度与学习态度、学校态度、焦虑和同伴关系等之问存在显著的相关,不同学习环境满意度的学生的学校适应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学习环境满意度越高,则对学校适应越好;心理环境满意度和时空环境满意度对学习态度、学校喜欢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对学校回避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心理环境满意度对焦虑和同伴关系不良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与中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大不相同,高校新生入学后存在着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角色定位等不适应综合症,学生个人、学校、家庭等因素是这种不适应症产生的主要根源;根据大学生学习上要自觉,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的特点,帮助新生面对新环境,转变旧观念、旧习惯,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以新时期高校贫困女生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一群体所面临的学校适应问题,从学校适应的七个维度评估服务对象需求,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进行介入并开展行动研究。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索整合型社会工作实务介入模式和路径对提升贫困女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及满意度的成效。介入过程、结果及满意度评估显示,该服务模式介入效果较好,服务对象的学校适应得到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服务目标。通过该行动研究,对于整合型服务模式在高校贫困女生学校适应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学生在学校中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学业、情感等方面的支持源,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状态。目前我国初中生的师生关系状况不容乐观:师生情感距离疏远,师生关系的质量随年级增长呈下降趋势。为了使中学生师生关系得到改善,教师在教育中应发挥主动性,增加有效的师生沟通,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动机缺失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410名初中生成就动机和学校适应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1)初中生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其他年级;(2)初中生的学校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初二年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较高;(3)初中生成就动机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环境适应是新生进入大学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由于自然环境、心理准备、个性差异、文化差异等多方面原因,大学新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心理矛盾和冲突。针对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等环境适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在大学新生环境适应中应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自我适应为主、提供必要的相关知识与经验服务、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及建立心理支持与救济网络体系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问题的调查问卷,数据表明学生在学业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和规范适应三个方面存在问题。其原因为学校教育的偏颇、家庭教育的缺位等。学校通过设置适应主题的课程、建设开放的校园环境、开展家校合作,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等,两者的结合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并在适应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量表》,调查某幼专249名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幼专新生自我同一性类型以延缓型居多。自我同一性各个类型在生源地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幼专新生的适应情况总体良好。情绪状态适应与交往适应要好于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得分最低,学校适应各个维度在生源地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幼专新生在情绪状态、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交往适应和学校适应总分方面均与扩散型、排他型和成就型呈显著相关,与延缓型不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学校适应四个维度及总分与扩散型和排他型呈显著负相关,与成就型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其社会工作处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环境认同与角色适应、专业与学习适应、社会支持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生活自理适应以及身心症状表现六个方面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个案辅导、心理评量、生涯辅导、小组与朋辈辅导、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社会工作处遇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特点及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对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出发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59名初一教师和56名小学六年级教师进行了关于《学生升学准备和学校适应情况》的访谈。结果发现,初一新生普遍存在升学准备不足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我们基于生态学理论,探讨了来自学生自身、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诸多影响因素,分析了升学准备不足产生的原因,以期为解决学生的升学准备不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提高管理效能,实现学校管理目标至关重要.校长要协调好学校的人际关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心向一致、心理投入、心理相容、心理平衡、信息沟通的原则;改进管理方法,尊重教职工的主体地位;讲究协调策略,以真诚赢得教职工的接纳和信赖,为促进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坚韧性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坚韧性人格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25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学校适应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存在显著性;(2)大学生学校适应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不存在显著性;(3)大学生坚韧性人格与学校适应相关显著;(4)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对学校适应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适应情况进行研究,符合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智力障碍儿童学习的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本研究采用"智力障碍儿童课堂适应(教师评)问卷",对230名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适应特点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发现: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适应总体水平偏低,他们在课堂适应的各个维度上发展不平衡,对课堂物理环境的适应分值最高,对课堂学习的适应分值最低;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适应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障碍程度的差异;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课堂适应特点不同,智力障碍儿童的课堂适应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因此,教师应帮助智力障碍儿童熟悉课堂环境,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城乡青少年的学校适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城市和农村初中971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城乡青少年的学校适应各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1)整体而言,城乡青少年的学业适应、社会行为适应、情绪适应和同伴关系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2)社交-领导行为、攻击-破坏行为、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均能够显著预测城乡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但预测强度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3)同伴拒绝和社交-领导行为能显著预测城乡青少年的孤独感;同伴接纳对城市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有很好的预测作用,而攻击-破坏行为和害羞-敏感行为对农村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学校适应不仅包括学业适应,还包括社会性适应与行为适应,对其成年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学校适应理论模型仍有不足之处。未来中小学学校适应研究需要系统分析学校适应内容、建构体现背景变化和学生发展,并且既能够对问题儿童进行筛查,也能够对儿童积极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的学校适应理论模型,以实现客观反映儿童学校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