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助字辨略》起,200多年来学者们普遍认为动词后附“取”字是词法问题,因而定论成动态助词。本文揭示“取”字独用、前附动词的相关用法,与后附用法归纳为同一机制,都是词义范畴的特殊类型,从而认为“取”是一个典型的泛义动词  相似文献   

2.
一、泛义动词“见”字有独用、前附和后缀指称具体动词的三种用法。二、主动句、被动句中的“见V”是“见”字泛义前附的同一种用法,“见”字本无表被动的作用,是句子事理制约区分主动、被动的。三、被动句中的“所”字结构是独立的整体,“所”字没有表被动的功用。被动句仅用一个助动词表被动。四、之=所,所见=所,之所=所,所见=之所,诸释皆误。五、没有“为A见V”格式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3.
《诗经·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一之日于貉”“昼尔于茅”等诗句中“于”字,古今有“於”“往”“为”“取”“在”“动词词头”等多种解释。结合诗义、诗境分析“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等,我们认为“于”是动词,训为“往”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动词“在”的用法吴葆棠《老乞大》和《朴通事》中的“在”字,除参与构成“在前”、“在先”、“在下”、“在生(即在世)”和“自在”等共15个复合词以外,多用作表存在义的动词。1、动词“在”参与构成的句法构造有三种:1)在x,例如:...  相似文献   

5.
宁乡话里的“起”字有多种用法。“起”字可以作语素 ,主要有 4种语素义。可以作动词 ,有 7种义位。可以作量词 ,有 2种义位。还可以作助词 ,有 9种分布  相似文献   

6.
宁乡话里的“起”字有多种用法,“起”字可以作语素,主要有4种语素义,可以作动词,有7种种义位,可以作量词,有2种义位,还可以作助词,有9种分布。  相似文献   

7.
《史记》中的“骑”字,有两读:其一为渠羁切,支韵群母,止摄开口三等字。今音qí,为动词。《说文》:“跨马也”。其二为奇寄切,寘韵群母,亦属止摄开口三等字。今音jì,作名词。本文试就此二“骑”作初步考查,并对《绛侯周勃世家》中“将以下骑送迎”一语提出个人的管见。“骑”作动词,《史记》凡32例。主要作“骑马”义,即《说文》所谓“跨马也”。例如:  相似文献   

8.
现行古汉语辞书多将古文献中表“率领”义的“以”字释为介词,但据古字形所示词义、与动词相同的用法和 分布、动词异文、训诂学家以动词相释及与动词同义连文的语言事实,则充分说明了它应归属动词而非介词。  相似文献   

9.
“之”字是《孟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它词性多样 ,用法灵活复杂。其用法几乎包含了其他经典中的所有用法 ,而且它书中没有的用法《孟子》中也有使用。弄清“之”字的用法和作用 ,对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法特点、修辞手法均具有重要作用。《孟子》中“之”字用法有五 :动词用法 ;代词用法 ;助词用法 ;兼词用法 ;连词用法。  相似文献   

10.
安仁话中的“得”字可以作动词、介词、助(动)词。安仁话的“得”字双宾语、兼语句以及被动句都很有特点,与普通话对应用法有差异。安仁话“得”字用法为双向动词提供了方言例证,也进一步验证了给予动词的虚化轨迹。  相似文献   

11.
《酉阳杂俎》中的五个俗字“[革卯]”、“[牛孛]”、“ ”、“蛙”、“义”,《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均有收录,但存在处理未当的问题,“[革卯]”、“[牛孛]”二字注音有误;“ ”字未标注音义;“蛙”下失收读作“蝰”的用法;“义”下失收读作“叉”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为”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用法非常灵活的词。在《韩非子》中,“为”字十分活跃,共出现1240次。它既可用作动词,又可以作助动词、介词、连词、副词及语气词等。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在一般的及物动词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动词‘为’(Wei)字。这个词在古代的涵义非常广泛,但是在具体上下文中,它的涵义比较具体,随着应用的场合不同,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作’‘做’‘造’,治’‘处理’‘安排’等等”。(第一册250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另外在该书的“常用词<五>”中还专门阐述了“为”的各种用法(包括动词、介词、语气词等),共列了六个义项。(同上书,第二册422—423页)由于“为”字的用法繁多,我们不得不花点功夫对它作些分析、探究,以期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相似文献   

13.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作何解读,其中既有史料解读的分歧,也有词汇训释的差异。“越明年”的解读,当从历时性的语料研读入手,找出直接的证据。从时间记载确切的墓志资料可以看出,“明年”指的是次年,而非第三年;“越”字与时间连用,有“越”+时间点、“越”+时间段两种,前者表示的即“越”字后的时间,《岳阳楼记》之“越明年”正是如此。后者表示的是跨越、度过一段时间,“越”字为动词。在“越”+时间点这种用法上,“越”与“粤”相通,“越以”和“粤以”用法一致,“越”“粤”二者均是句首无意义的虚词,不能训作介词“到”“于”等义。因此,“越明年”即“明年”、次年之义,在《岳阳楼记》中,指的是庆历五年,而非庆历六年。对滕子京《与范经略求书记》时间的再解读,也可判定岳阳楼增修在庆历五年,与词汇的训释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庄子》里“能”字动词用法拾零 现代汉语里,“能”属能愿动词,或称助动词。它经常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表示“能够”、“可以”等意思。这种用法,在《庄子》里也是常见的。例如: [1]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相似文献   

15.
《左传》谓语“请”字句的结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谓语“请”字句的结构转换李运富“请”字在《左传》中作谓语493次[1],本文称之为谓语请字句,举例时用横线标出,横线之外的,与“请”没有直接结构关系,不属于谓语请字句。“请”字作谓语时,常见义表示“请”或“请求”[2],动词。从语意搭配关系看...  相似文献   

16.
车田苗族“人话”的“是”除可以用作常见的判断动词、“合适”义动词、“凡是”义动词、“确认”义动词和焦点标记外,还具有处所动词、空间介词、时间介词、范围介词、进行体标记、程度副词等特色功能。“是”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十分罕见,经历了“判断>确认>程度”的演化路径。从“有是在”表基本概念的分类来看,车田苗族“人话”是一种“有2是2”型语言。  相似文献   

17.
所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多有使用,但无论在句法结构还是语用功能上都体现出与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不一样的特征。“所”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指别性、总括性和主观评价的语用功能。“所”后的动词最常见的是心理动词、感官动词、获取义动词、经历义动词以及生成义动词。所字结构作主语和宾语时,句中谓语动词常常是系动词,其作介词宾语时,介词常常是比较义介词和处置义介词。这些特征都是与所字结构的语用功能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8.
江海漫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3):62-63,157
结合《朴通事谚解》这部作品时。去来”现象作共时研究.并对散见于其他作品或方言中的。去来”用例作历时研究。从中得出结论.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是一个固定下来的词语。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有三种用法。即实义动词、逆趋向动词和助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去来”用法基本消亡,仪在方言中还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临湘詹桥方言中的“落”是一个高频使用的词语,可以作动词、助词和介词。文章主要探讨“落”作被动义介词时的用法,包括其语义、结构形式和否定式。  相似文献   

20.
“是”的用法与“是”的词性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的词性不同,用法也不同。那么“是”字到底有那些词性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北方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关于 ‘是’的词性”一文中已经谈过了。下面就根据这篇文章所谈的按照“是”字的意义、语法特点不同,它可分属于动词、副词、连词、形容词等的看法,分述其用法如下: 1、动词“是”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