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襄阳"穿天节"是受在中国大部分地域流行与传播的"天穿节"的影响,结合襄阳本地的地域特征和在襄阳流行的"汉江女神"的优美神话传说而逐渐形成的具有襄阳本地特色的独特民俗节日。其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祈福求子的愿望和追求浪漫爱情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而且种类繁多,内涵复杂。其中有一类地方性节日,作为整个节日体系当中的一员,由于其本真性、相对完整性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贵州的侗族喊天节为个案,呈现喊天节的本真形态,阐释其与稻作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强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喊天节被当地民众形塑,民众的诉求也正在转型。面对这种形塑,在不改变其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外界应该持一种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中和节是唐代的一个特殊的民俗节日。德宗贞元五年始置,节日里朝廷行藉田之礼,百僚上农书以示劝农,并宴享曲江,有赐诗、赐尺之举。民间尚有献生子、祭祀勾芒以祈年谷等习俗。与晦日相比,中和节除了具备“节日求憩”庆赏情结外,更注重弘农务本的劝耕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河灯歌节是资源县具有特色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中元节”、“鬼节”、“七月半节”。河灯歌节是由资江和浔江两岸的灯节和五排苗寨的歌节嫁接传承而来。随着现代节日经济的大量兴起,资源县河灯歌节挖掘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形的文化价值,成功地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其活动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它给封闭的山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走在文化传承和人为创造交叉路口的河灯歌节能否突破世俗节日的樊篱,对其未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爆笑     
《成才与就业》2011,(9):56-56
“节”字怎么写 昨天,一个同事问:“‘节日’的‘节’怎么写?”  相似文献   

6.
《老友》2014,(10)
正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是法律对老年人的关爱,也是对重阳节这个传统敬老节日的尊重。作为老年人自己的节日,老年人应该欢乐地度过这一天,或与多年老友来一次远航;或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或许,还可以在老年节中体味出别样的酸甜苦辣。无  相似文献   

7.
上巳节是两汉尤其是东汉以后才开始形成并流行起来的节日,它采纳了古老的巫术仪式“祓禊”,又包含了许多鲜活的世俗内容。在上巳节起源,上巳节与祓禊的关系,“上巳”文献的使用,桃花水、《韩诗》残句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上还存在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8.
发掘打造中国著名节日经济品牌——土家族“摆手节”,将铜仁建成世界旅游重地,开发以梵净山为龙头的黔东文化旅游,为铜仁文化旅游发展实现了新跨越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环球博览     
各国的女性节 日本的“少女节”和“母亲节”:3月3日是日本的“少女节”,也称“姑娘节”;10月份第3个星期日则是“母亲节”。 希腊的“巴布节”:这一天妇女们尽情欢乐,男人必须在家中料理事务,不得探听妇女活动的内容,违者将被抓问罪。 德国的“太太节”:在每年8月。节日期间,由妇女组织的艺术团分别在全市各家剧院演出。 美国的“母亲节”:5月份第2个星期日。 尼泊尔的“妇女节”:在4月,历时3天。 西班牙的“女市长节”:节日里,妇女们不仅放下家务尽情欢乐,而且主掌镇上公务,发号施令。不接受者,被视为懦夫。 法国的“女性节”:节日当天,广场上放满长短粗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六一”节,学校不开庆祝会,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庆祝。班会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节日我做主”,把主动权交给了全体同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应对人类的“精神疲软”,调适人类失衡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为了防治人的“思想危机”,把人们不必要的“内耗”减少到最低限度,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维持人们生存的精神支柱,使人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共同为创造和平稳定的美好世界而努力,需要建立全人类的共同性节日“世界人节”。  相似文献   

12.
每年4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欧洲国家瑞士联邦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送冬节”。这个节日已经有65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这一天,人们身穿节日盛装,在市区主要街  相似文献   

13.
正月晦日曾作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日存在有数百年之久.它最早见于记载是在北魏末年,一直到唐德宗贞元年间才为中和节所取代.正月晦日的节日习俗有水边湔裳、酹酒,祓禊度厄,帝王邀群臣泛舟饮酒.到后世晦日节逐渐演变为至水边宴会寻乐的节日.中和节取代晦日节后,晦日节的一些节俗内容也为中和节所沿袭,一直流传到近世.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9,(6):16-17
每当“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地方性节日与节庆活动成为当下中国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文化事项,城市在借用、改造和“发明”节日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当地历史民俗传统重构及再生产的过程。东莞东坑的卖身节在传统再造的基础上,成为了权力政治、金融资本与地方性文化共谋的产物、伪狂欢及招商旅游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6.
许国华 《社区》2023,(16):63-63
过了湿滬滬的梅雨季,一转眼,就迎来了“坐看牵牛织女星”的七夕。很多人都知道,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若是说七夕节还是魁星节、晒物节、晒书节,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传说农历七月初七,是主文事的魁星的生日,故此民间称之为“魁星节”。又传,是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且又不过分炽热,是龙王爷的“晒鳞日”,民间百姓纷纷仿效,在这一天晒衣、晒物、晒棉被,所以又是民间的“晒物节”。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这一视角看,古代中国的很多节日都不是孤立的节日,而是一个个“节日群”。将以春节为中心的诸多节日作为一个节日群,结合实证史学和结构分析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会看到这个于中国古代最大的节日群,与古代时间文化体系具有同构性,是融象数于一体的节日复合体。在新年节日群的形成过程中,首先存在一个从南北朝至唐朝的旧模式。这一模式与月相变化相关,以“七”为核心结构要素,存在着初一至初七的“神圣的七天”。另一个是我们今天仍旧在使用的新模式。这一模式与星辰循环相关,以兼容“七”“五”为结构特征,并存在着初一至初五的“神圣的五天”。比较新旧两种模式,可以看到我们今天春节的新模式,实际上是新年节日群历史上不断被精简的结果。精简后的新年节日群节期更集中,内容更凝练,其主体部分内含着年的循环、月的循环、日辰(星辰)循环这三条线索。这三条线索经纬交错,共同组合形成我们今天新年的核心节俗。  相似文献   

18.
上巳节是我国古代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的节日。它起源于春秋 ,兴盛于魏晋 ,至宋代以后逐渐衰落 ,但它的民俗习惯在许多诗文中保存了下来。文章试图从古代诗文的记载中勾勒出这一节日的民俗盛况。春秋时期它是人们去邪去秽、男女交游的好时节 ;魏晋时人们在这一天郊游宴饮作诗 ,由于皇帝的参与 ,民间习俗也上升为皇家礼俗 ;南北朝时则增加了骑射的内容 ,这些习惯一直传至唐代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除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外,许多国家还有不少女性的节日。 新娘节 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区,每年九月是“新娘节”。节日期间,未婚青年头蒙面纱,一起坐到集市的祠堂前面,求婚的小伙子则穿梭于姑娘群中,握手求爱。 少女节 每年的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西班牙订婚而未结婚的“少女节”。这一天,妙龄女郎们身穿洁  相似文献   

20.
先秦两汉文献中出现的“节”字,基本意义为“节乐”与“和乐”,同时还兼有“乐章”与“乐器”之意.“节乐”是实现“和乐”的前提和条件,“和乐”是“节乐”的结果.“节”的这一基本意义与音乐美学中的“中声”、“和”等概念范畴共同指示出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这一方向大致形成于春秋末期.“节”的音乐内涵实际上处于传统音乐美学的中心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