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界坚持了正义主体一国之内或个人或社会的假设,而弗雷泽则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式微,正义主体的一国范围现实存疑,为此她提出所有人受制约原则作为正义主体身份获得的依据。该原则有着强烈的现实适应性与理性张力,对于我们在意识形态斗争中保持清醒头脑,维护主权国家政治话语权和人民利益,提升国家形象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雷晓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6-99
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的正义理论在其原有的框架内已经不能解释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非正义冲突。为了客观而全面地理解正义,南希·弗雷泽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反规范的正义批判理论。她的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是对正义实质的界定,即讨论"什么的"正义。在弗雷泽看来,当代社会的正义理论应该具有经济、文化和政治三重维度,与之相对应,正义应该包括再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和代表权正义。她的正义理论有助于我们厘清中国当前凸显的社会矛盾,促进我国公平正义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弗雷泽的正义理论是对“正义”概念的新阐释。在她看来, 正义在规范上是一元的, 即以参与平等作为正义的元规范;在视角上是三维的, 分别是经济上的再分配、文化上的承认和政治上的代表权;这三维的正义诉求, 必须服从于参与平等支撑起来的正义规范。弗雷泽的“一元三维”正义构想反映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最新趋势。深入研究弗雷泽的理论体系, 特别是从“再分配、承认、代表权”三维正义诉求中揭示该理论的中国式镜像, 能为当代中国社会正义之建构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环境正义力图将人与自然的伦理冲突在人类自身中予以解决,它包含人与自然的种际正义、当代人之间的代内正义与当代跟后代之间的代际正义三个维度,要实现环境正义,人类需要形成自觉的类意识、自律的群体意识,以及自觉、自律、自由的个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雷晓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40-43
南茜·弗雷泽作为第三代法兰克福学派在北美的代表人物,她的反规范正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多样化的正义研究视角。首先,弗雷泽正义理论的提出源自她对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她摒弃了传统的从原则出发讨论正义的范式,寻求从历史出发、从社会现实着手探讨正义;其次,她通过与霍耐特的争论,合理吸收了当代"承认"理论,将承认纳入了正义的讨论范围;最后,她用后现代主义多元、差异的思维方式观察社会生产的方式和物质基础,透析正义的不同语境,将其重建为包含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有机结合的反规范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罗贵榕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5):62-67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迁,正义问题成为保障中国良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的正义思想研究因此勃兴。围绕着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及相关文本,学界就马克思的思想及理论中是否存在正义的维度、是否存在某种超历史的绝对正义观,马克思正义观的内涵、实质如何界定,马克思的正义原则是什么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学者们深入到分配正义、劳动正义、政治正义等具体领域多方挖掘马克思的正义思想资源,以寻求指导实践的原则与方法。沿着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中国社会将构建出怎样的正义理论,仍然需要学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马晓燕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1):67-71
女性主义从性别的视角,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进行了分析批判,指出其在性别问题上的模糊观点以及受传统自由主义公私领域二分法的影响,致使正义理论缺失了重要的根基部分--家庭正义.当然,女性主义在批判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8.
9.
刘志丹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
任何有关柏拉图正义观的研究都不能从二手材料入手,人云亦云,而要以<理想国>的文本研究为准.<理想国>开篇即提出了"什么是正义"的命题,批驳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三种正义观,进而引出柏拉图自己对正义的观点: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对安排国家事务的国家正义的立体化剖析和对关涉个人利益关系的个人正义的结构性考察,完成对正义的再次定义.本文简单回顾并反驳了对柏拉图正义观的片面批判,坚定对它的正面评价. 相似文献
10.
彭富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9-52
近代契约国家正义观通过批判封建社会神创国家正义理论,提出了一种国家起源于人民签订契约的新理论。这种革命的国家正义观,严重动摇了封建制度和神权统治的国家正义理论,成为西方现代国家制度的哲学基础。然而,契约国家正义观作为一种论证国家起源的抽象理论,代表着新型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与政治渴望,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理论反映。 相似文献
11.
叶国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2-69
程序正义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在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中,罗尔斯将程序正义分为完善的程序正义、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和纯粹的程序正义三种不同类型,以程序正义、尤其是纯粹的程序正义作为正义原则证成与实现的基础,使程序正义取得决定实体正义的优先地位。但在后正义论时期,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发生了"去程序化"转向,从单纯重视程序正义转向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并重。 相似文献
12.
论产权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建斌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100-103
产权及产权制度的完善或完整会对社会道德良好秩序的维护产生基础性作用。对此,中外思想家有较深入的论述,虽有殊异,但都认识到合乎正义的产权安排对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性;产权正义所要求的产权主体的平等性、正当财产权的不可侵犯性等思想于我们当今的社会经济改革有着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申林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6):74-78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正义理论。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在缺陷在于:第一,国家正义概念与个人正义概念都存在问题,而且夸大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对应性,并忽视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之间的矛盾;第二,哲学王统治与国家正义一致的或然性以及哲学王统治本身的内在困难;第三,公共教育和公有制度实际上并不能真正维持国家正义。 相似文献
14.
阳海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98-105
在由"差等正义"向"平等正义"转型的历史进程中,邹韬奋的媒介正义思想汲取了儒家正义观、西方正义观和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理论资源,"传播资源的分配正义""传播过程的程序正义""传播内容的信息正义"和"传受之间的人际正义"四个维度,构成了邹韬奋媒介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尽管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遗嘱中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并未参加阶级革命,而是以"和平"与"抗争"的方式,实践其媒介正义理想。邹韬奋这种兼具"人民性"和"专业性"的媒介正义思想,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新闻改革的精神遗产,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5.
16.
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尤其是分配领域的公正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分配公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配过程中实行了什么样的原则。针对这一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实际,反思“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借鉴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念,认为要实现初次分配领域内的公平正义,必须践行平等原则、贡献原则和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17.
公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姜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91-94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居民身份证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了公民的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公民是现代意义上的概念,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公民的主体性是指公民在自己的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这是构建民主政治社会的基础性问题,它使公民意识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公民的主体性意识应该包括:公民的权利意识、公民的参与意识、公民的平等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施建兴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257-259
个人、国家、社会每一个向度都可以成为宪法正义的立足点。宪法应当反映、体现和促进何种向度的正义?借助于宪法思想史的解读可以对此回答,迄今为止在人类有限的智识活动中,存在着宪法正义的三种面相:国家(主义)正义、个人(主义)正义和社会正义。宪法正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应当如何组织国家(政府)及其生活方式之正当性追问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杨盛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3):5-9
环境代际正义的实现依赖于人类整体的道德努力,其中,人类整体是个体主体、群体主体以及类主体的统一,它们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承担着相应的角色,要解决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环境正义问题,必须实现三种伦理主体的道德建构。 相似文献
20.
张颖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2):8-11
分析指出,毛泽东的社会公正思想,实质上主要表现为对公平正义、民主与自由等的独到理解,毛泽东社会正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围绕着政治公正、经济公正、文化公正等方面开展,认为毛泽东在其一生追求公平正义、民主与自由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伦理思想,为我们现代社会公正秩序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