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城乡地域的重新划分一直是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城乡地域的重新划分而增加的城镇人口中含有大量的农业人口,因此,不能单凭表面上城镇人口的增长数量来判断城镇化的实际发展水平.在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努力提高人口迁移对中国城镇化的贡献,实现新增加的城镇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解决好从农村迁移或流动到城镇的人口的就业和生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人口城镇化的标准也随之改变,不再以城镇人口比重而是以综合发展水平来衡量。对环渤海地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综合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分为上升型、下降型和停滞型。在空间分布上,除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市,以及山东省的济南市和青岛市等大城市外,其他城镇人口比重较高的地区人口城镇化综合水平较低。针对人口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下降和停滞的城市,结合其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新型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实际城镇人口的分析表明,1989年以来,建制镇的人口吸纳能力大于市,建制镇对全国城镇化水平上升的贡献也大于市.小城镇是目前我国新增城镇人口的最大吸纳者.1989年以后我国走了一条分散型的人口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了解广西城镇化的现状水平,全面分析广西城镇化的发展动力,科学预测广西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加快促进广西城镇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时期.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09年.全国每年新增的城镇人口大约为1500万人."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把城镇化发展战略放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位置上".可以预见,未来5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农民"上楼",将成为这个时代中国发生的最深刻的社会转型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的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自然过程。城镇化是一个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不断向新兴城镇转移并聚集的过程 ,包括城镇人口和新兴城镇数量的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入 2 1世纪 ,城镇化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文章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的严重滞后现状和城镇化的重要性 ,最后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广西失地农民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安置问题十分突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成为摆在我们当前的重点问题,也是关系广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对广西失地农民的现状及现行安置办法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例超过50%成为城镇型国家。当前,人口城镇化表现出来源多元、素质提高、数量减少、速度减慢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坚持城乡一体化政策,实施正常速度的人口城镇化,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是未来城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一大战略任务。但农村人口的彻底转移却十分缓慢,本文以安徽省无为县无城镇、高沟镇和二坝镇为例分析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计划生育工作遇到的现实障碍,对于指导今后无为县农村人口城镇化乃至全国农村人口城镇化发展都将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我国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展,人口城镇化水平也将会有较大的提高。现根据广东省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材料,对我省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动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一分析,设想到本世纪末我省城镇人口的规模和分布,以及探讨提高我省城镇化水平的主要途径,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背景下,大量非城镇人口流入城镇也成为了必然趋势。公共住房政策能否紧跟城镇化的步伐、采取相应的改进思路、协调城镇化发展,从而满足城镇化流动人口的住房需求可谓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要求、城镇住房问题现实倒逼的情况下,我国公共住房政策应该从政策规定法律化、政策范围扩大化、政策汇集力量多元化以及政策实施体系化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点,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协同发展.广西作为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其区位优势明显,有国家政策的倾斜.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区域的深入发展,广西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但农村生态环境却出现了“瓶颈”.因此,文章通过SWOT,分析法对广西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就相应的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期对广西城镇化与农村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笔者利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对城镇化水平评价的方法,对内蒙古城镇化水平进行了阶段性评价。通过对内蒙古与国内省份特别是西部十二省区的城镇化进行纵向比较分析,认为内蒙古城镇化快于全内同期发展速度。同时针对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快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候鸟型"飞地"性的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与城镇工业化推进的经典理论,有截然不同的理论依据.旅游推进型城镇人口的增长,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显示出一种规律性潮汐式的变化方式,旅游流动人口数量是城镇常住人口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但这种城镇化推进过程和现象,所推进发展的作为增长极的城镇,所产生的聚集扩散效应却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后方基地,是全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但是城镇化水平则是比较低的省.据统计,1986年四川省的城镇人口总数为2823.0万人,城镇化水平仅为27.3%,低于全国平均41.4%的水平,在全国大陆29个省市区中城镇化水平居于倒数第3位.目前世界上的城镇化水平普遍都在40%以上,工业发达国家更高达70%以上.因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人口必然会向城镇转移,这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所证实了的城市化规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不仅表现为人口的空间迁移,更是经济发展方式、居民生活状况、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的过程。研究城镇化不仅要关注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更要测度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本文从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空间集约、统筹城乡指标七个方面构建区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运用SPSS做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城镇化质量及各自的短板,以期针对差距采取对策促进城镇化数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城镇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出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很重视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果我们要问,小城镇在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小城镇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占有多大份额?很遗憾,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原因是中国没有一套稳定、合理的城镇和城镇人口的统计标准,当然更没有小城镇和小城镇人口的统计标准。  相似文献   

18.
何东真 《今日南国》2009,(21):26-26
城镇化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博白城镇建设蓬勃发展,城镇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城镇化建设已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抢抓北部湾开放开发的新机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坚持扩容提质并重,建设管理并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以县城区为核心,以重点集镇为基础的设施共享、产业联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全面展现玉林“南大门”的靓丽风采。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并促进人口城镇化的进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城乡“对垒”的局面正在全面打破,城乡联系日益紧密,城乡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城镇开放,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与日俱增,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发展。本文根据河南城镇及城镇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制约河南人口城镇化主要因素的分析,力图寻求提高河南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对策,并且对河南人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构成城镇化动力源,它们之间相互组合、相互影响的关系构成城镇化动力机制。该文以新疆石河子为例,从包含制度因素的产业结构转换角度构建城镇化动力机制指标体系,建立VEC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纬度研究城镇化各动力因素与城镇人口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农业是石河子地区城镇化基础动力;工业化和制度变迁构成石河子地区城镇化根本动力;服务业是石河子地区城镇化持续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