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桦派作家受惠于优越的家庭生活与西方化的教育,养成了合理的、逻辑性的思考方法,主张文学上的人道主义。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而不同。本文重点通过派内同仁思想及作品的比较,鉴别论述志贺文学之所以是强者文学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人文主义是五四文学的旗帜与象征,也是中国现代作家的梦想与追求。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与传统价值观完全不同的现代性意义,也标志着中国文学与世界接轨的现实可能性。然而,人文主义原本是西方文化的历史传统,它究竟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新文学作家又是怎样对其加以理解和运用的?这一关键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对五四文学的精神资源进行反思,认为五四文学是本土意识深度介入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丁玲早期作品的心理分析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作家艺术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同时也与19世纪西方文学影响分不开,与新文学前辈的私小说的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4.
俞曦霞 《浙江学刊》2023,(2):217-224
移民文学中的多元文化书写呈现出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新的叙事风貌,展现了不同文化博弈交融的特质,也是欧洲传统殖民关系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演变的重要体现。英国移民作家、诺贝尔奖得主奈保尔和石黑一雄是其中的两个典型。奈保尔家族祖孙三代的多重移民经历促使他围绕自我探寻历史真相和殖民体系的当代烙印,体现对多元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的复杂态度。石黑一雄的母国文化认同使他接纳近代日本追随西方的国家意志,西方文化的内部迁徙使石黑一雄成为当代英国作家的代表。他们的非虚构作品和反乌托邦小说丰富了全球化时代的移民文学,多元文化认同昭示了全球化进程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共生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西方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蕴含的是一种非理性人本意识,它是对传统的理性人本意识的反拨。但这并不意味着20世纪的作家都是非理性的崇拜者。特别是20世纪 50年代后,西方文学明显表现出对新的“理性”与“上帝”的追求,显示了对更高意义上传统人本意识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当五四新文学以崭新的风姿和异乎传统的独特面貌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五四作家群体创作观念上的巨大变化,追求真诚、崇尚理性,表现“人的文学”这种体现人文精神的创作思想,已成为五四作家文学创作观念上的显著特征。一五四作家创作观念上人文精神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从本质上说,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这场运动中,虽然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但是毋庸置疑,科学与民主才是其中最鲜明的主旋律,它是我国近代、现代价值体系与思想观念的基石。科学与民主是划破西方中世纪黑暗夜空…  相似文献   

7.
蒋承勇 《浙江学刊》2000,(2):128-131
20世纪的西方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蕴含的是一种非理性人本意识,它是对传统的理性人本意识的反拨。但这并不意味着20世纪的作家都是非理性的崇拜者。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文学明显表现出对新的“理性”与“上帝”的追求,显示了对更高意义上传统人本意识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谷崎润一郎与中国文学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孟庆枢谷崎润一郎(1886~1965年),作为日本近代一位重要作家,是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在他的创作中不仅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而且与中国文学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谷崎润一郎很小就和汉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张艳杰 《学术交流》2012,(6):178-181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既推动了文学领域思想及形式的变革,也推动了整个社会政治及生活的变革,对俄罗斯影响深远。后现代派作家通过全新的创作手法把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移入俄罗斯社会,打破了多年俄罗斯文坛单一、僵化的思维范式。白银时代文学和前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基础,而怪诞风格、互文戏仿和杂糅等个性十足的艺术特色,使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加凸显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以西方文学作为自己摹仿创新的榜样,是五四时期众多作家的共同主张,是当时的一种普遍倾向和时代风尚。但西化倾向或是全盘西化之说,是后人概括出来的。它的确切内涵是指当时那种以西方文学规范为追求目标,对西方文学给予充分肯定,对传统文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冷淡的社会倾向。五四前后文学中西化倾向,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变革的一个产物,它的形成与自晚清以来的外倾社会心态密切相关。作者指出,两种文化的接触中,不偏不倚的“折中主义”难以做到,或偏于内倾,或偏于外倾,大量事例说明,向先进的文化学习与借鉴,对自身文化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五四文学的西化倾向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在印度现代小说史中 ,介南德尔·古马尔 (Jainendra Kumar190 5 - 1988)无疑是一位重要的作家。评论界将他称为“印地语现代文学史上的泰戈尔和萨拉特”1,“印度的契诃夫”2 ,“印度印地语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3 ,认为他是“印度现代第一流的小说家之一”4等。介南德尔以多重身份享誉印度。作为一位思想家 ,他接受印度传统吠檀多哲学、耆那教哲学、佛教哲学、甘地主义和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 ,并汲取这些思想的精华 ,被认为是印度现代作家中深得甘地思想精髓的作家之一 ,也是最有西方自我思想意识的作家之一 ;作为一位哲学家 ,他继承…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是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他把传统的自然描写与现代的心理刻画融为一体,在东西方文化的接合部独辟蹊径,形成了川端康成文学的美韵风格。川端康成文学具有独特魅力,其影响超越了日本国界,并对人们重新审视东方文化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福克纳对中国作家莫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地理和艺术表现手段等方面。然而,由于社会和文学背景不同,两位文学大师的创作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福克纳揭示的是社会变革中人在精神层面上的现实,莫言则主要以中国农村的百年变迁为主线,展示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在创作思潮方面,福克纳代表了现代主义的文学成就,莫言则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因而,莫言与福克纳之间是继承、扬弃与发展的关系。莫言的巨大成功在于他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尤其在作家对人的本质探讨方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4.
贾喜逢 《社科纵横》2004,19(1):129-130
荒诞派戏剧是 2 0世纪 40年代兴起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荒诞戏剧作家们的创作主要是反映西方人生存的荒诞性。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作家 ,他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以荒诞的画面、支离破碎的情节 ,反映了人生的烦恼和恐惧 ,人类生存状态的荒诞不经。  相似文献   

15.
汪保忠 《社科纵横》2011,(9):103-104,121
米兰.昆德拉是20世纪西方文学享有盛誉的法籍捷裔作家。其小说《生活在别处》以存在主义理念阐释了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境遇问题。在逼狭的生存空间里人们幻想逃离现实的、平庸的日常生活,向往远方异域的"别处",既是诗人雅罗米尔热心沸腾的体现,也是面对现实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16.
彭放 《学习与探索》2002,(6):99-105
在黑龙江文学史上 ,“借才异代”的移民文学成为主流。这些移民作家主要是因罪发配的“流人”及其家属 ,还有以各种原因滞留或客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学创作 ,支撑着黑龙江文坛的半壁江山。移民带来各地的先进文化 ,促进南北地区和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使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而且给文学创作广泛吸收异地经验 ,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黑龙江移民文学的繁荣 ,是人才政策开明、开放结出的硕果 ,也与中国知识分子爱祖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有关。移民文学现象是黑龙江文化的一种特色。既要看到移民作家对黑龙江文化的启蒙和开发带来的效益 ,又要看到“流人文化”中潜藏着消极的“恋乡守根”和“回归故土”的流亡意识。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本土作家成长起来 ,替代了移民作家 ,这是黑龙江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可以预见到的是 :未来的黑龙江文学将更加开放 ,更具活力 ,其乡土特色更浓。  相似文献   

17.
李庆本 《求是学刊》2003,30(6):98-103
本文试图突破将中国等同于传统、将西方等同于现代的学术范式,以中国近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为主要考察对象,从浪漫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密切关联入手,揭示了审美现代性在汉语语境中产生的文化渊源、具体内涵、历史意义。以此说明审美现代性问题不仅仅是西方独特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是内在于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之中的。而在考察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时候,就不应该仅从西方着眼,还应该考虑到中国文学自身因素,不仅要看到中国浪漫主义作家所受到的外国文化的影响,还应该注意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在现代作家身上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所表现出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18.
叙事身份对于作家而言,并非界限的确定,而是开掘其拥有的文化资源的过程。相对于中国内地的作家而言,海外华人作家更多地出入于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空间,视角越界正是他们拥有多种资源的文化生存状态的产物,但也会造成他们匆忙“搬运”于东西方之间的尴尬状态。而当我们分析海外华人文学叙事中种种跨文化的视角越界,我们会感觉到,在今天文学想像、生活经验、艺术真实都遭到空前挑战的情境下,海外华人作家仍拥有故土和本土之间巨大的叙事空间,扮演着东西方话语转换、乃至沟通的叙事角色,由此产生的视角越界具有特殊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主义文学作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崎润一郎 ( 1 886— 1 965)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日本人又称其为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本来 ,唯美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在西欧文学中分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其文艺主张不同 ,作品的表现手法也不相同。日本人在此把它们混在一起 ,显然是加进了自己的理解。不过 ,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谷崎润一郎的作品中同时具有了上述两种文学流派的某些特征。西方唯美主义文学最大的特征是鼓吹“生活艺术化”,其目的是为了反对 1 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庸俗的风尚和功利主义思想。唯美主义文学作品大多描写变态的色情 ,并配以华丽而堕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文学史研究是对文学研究的超越,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作者在文中勾划了中西方文学史研究发展的脉络,并从中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文学史观和方法论上归纳总结出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中的两点相同与相异之处,并从社会革命、政治思想、民族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探求了造成异同的原因:展望了当今文学史研究所面临的形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