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奎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48-152
妇女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妇女的权利观念既是改变妇女自身地位,使其获得应有的人格尊严和实现自身人格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妇女的权利观念,主要是培养妇女具有独立人格的理性权利观念、培养把性别差异作为平等前提的权利观念、强调在两性权利上对妇女权利优先保护的权利观念。要在法治宣传教育中重视妇女权利知识的普及,使全社会了解妇女权利的法律规定;完善妇女权利维护的法律机制,依法救济妇女权利的维护;建立健全妇女权利维护的社会救助机制,创新妇女权利维护的社会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2.
权利与伸冤:传统中国诉讼意识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忠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201-210
该文针对学界有关传统中国法律缺乏"权利"意识的通说,指出虽然传统中国法律没有正面规定"权利"的内容,但是民间法律文书与诉讼实践表明,中国古代民众也有比较强烈的"权利"意识.针对学者有关传统中国民众的诉讼只是鉴于对方"欺人太甚"的"诉冤"而非主张"权利"的观点,指出"诉冤"话语底下乃是"权利"的诉求. 相似文献
3.
论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刑事司法中 ,切实保障辩护律师行使诉讼权利是实现其辩护职能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立法和司法实践 ,就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辩论权和律师执业权益诸方面 ,探讨如何加强对辩护律师诉讼权利的保障 ,以期推动我国刑事诉讼进一步民主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张晋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8):73-78
诉讼效率作为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值得肯定的 ,但在提高诉讼效率的改革中 ,有的举措事实上已妨碍或损及了当事人对诉讼权利的行使 ,导致提高诉讼效率与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为此 ,必须在提高诉讼效率与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之间寻求基本的平衡点 ,明确两者在诉讼公正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对实现诉讼公正不同的作用 ,以使立法在提高诉讼效率和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之间能够作出合理的定位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刑罚权和保障人权,国家在实现刑罚权时,要注重被害人与被告人诉讼 权利的平衡。被害人成为当事人,强调了被害人与控诉机关的平等地位与相对独立,增进了被害人与 被告人的诉讼地位的平衡,这样有利于实现司法的公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牛振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50-53
诉讼文化包括诉讼制度文化和诉讼观念文化 ,二者关系密切。诉讼制度的现代化必须以诉讼观念的现代化为先导。传统诉讼文化追求无诉等价值目标 ,成为制约诉讼制度现代化的主要因素。诉讼制度现代化的关键 ,在于反思和重构诉讼观念。 相似文献
7.
杨玲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2)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特别是对于小额多数侵权案件,传统民事救济方式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本文从应然状态分析公益诉讼、集体诉讼制度对我国消费者权利保护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影响,提出公益诉讼、集体诉讼制度必须与实体法相融贯,并且依靠公众参与以及公共政策的支持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霍改霞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18-20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之一,研究该原则及其相关制度对于学习和实施民事诉讼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保障该原则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笔者在对该原则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答辩、撤诉、缺席判决以及上诉制度的不足之处,从而对相关制度的重构加以设想,提出如下对策: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健全撤诉制度,完善缺席判决制度,设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9.
霍改霞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8-20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之一,研究该原则及其相关制度对于学习和实施民事诉讼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保障该原则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笔者在对该原则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答辩、撤诉、缺席判决以及上诉制度的不足之处,从而对相关制度的重构加以设想,提出如下对策: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健全撤诉制度,完善缺席判决制度,设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10.
赵建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5):100-102
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刑事被害人的很多 诉讼权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目前我国刑事被害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行完 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便为日后修改《刑事诉讼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研究法律文化的学者们一般将中西传统诉讼观念划分为无讼型诉讼观念和好讼型诉讼观念两种,从而进行研究比较。他们的研究大都着重于比较二者的区别和差异,而忽略了比较二者的相同之处。实际上,中西传统诉讼观念在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发展中,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区中也是存在着一些暗合的。 相似文献
12.
被害人对抗性诉讼权利是被害人实体权利实现的重要保障,被害人的对抗性诉讼权利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确立是必要的.考察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被害人权利状况,分析我国被害人对抗性诉讼权利的具体表现以及立法的缺陷,对被害人对抗性诉讼提出了建设性的立法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尹奎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36(5):67-69
中西方权利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正确解读权利观念是关涉法治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的权利观念是与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紧密结合的。它与理性主义传统、个人主义文化、权利斗争与权利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44-146
权利观念是当前村民法治观念培育的核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弊端,现行法律规范与法律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当前农村生产方式的分散性特征成为村民权利观念培育的障碍。因此,要通过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变革,完善法律制度,进行法治宣传,加强法律实施监督等途径创造培育村民权利观念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16.
米小蓉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0):151-15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合法诉讼权利得到极大的重视,从法律上和制度上给予了基本的保证。但是在现行法律、制度和执行环境框架下,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的范围和程度等仍然有缺陷。本文对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缺失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民众诉讼观念的样态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旻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7-20
传统中国民众诉讼观念的主要方面是“厌讼”心理,“厌讼”观念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整体性诉讼观念。但是,在中国古代,“厌讼”观念不是绝对地在各个时期、各个地方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某一特定时期、特定地方也曾出现“好讼”、“健讼”情形。究其原因,传统中国民众“厌讼”、“好讼”及“健讼”这些诉讼观念具体样态的出现均根源于其时其地民众的趋“利”心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刑诉法借鉴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立法例,创设了简易程序,满足了司法实践迅速处理刑事案件的需要。但是这一程序设置并不缜密,对被告人诉讼权利关怀不够,亟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限缩简易程序的适案范围、赋予被告人程序选择权、强化辩护制度、建立公诉人出庭制度、明确庭审程序运作等。并认为目前流行的普通程序简易审有侵犯被告人诉讼权利之虞,故不易提倡。 相似文献
19.
论当事人诉讼权利与法院审判权力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永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当事人诉讼权利与法院审判权力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而由于其行使主体、基础与本源等不同,二者又存在诸多差别与矛盾,从而构成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当今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应在深刻认识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当事人诉讼权利对法院审判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功能。即通过扩大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广度,以抗衡审判权力的强度;通过强化诉讼权利自身的救济机制,以发挥抵抗权与监督权的功能。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科学把握诉讼权利制衡审判权力的度,以确保诉讼运作机制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20.
郑观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61-68
我国立法者于2005年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规定于《公司法》之中,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赋予中小股东在公司管理层违反忠实、勤勉义务时相应的诉权。但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却早已存在,由于当时缺乏统一立法,法官在具体案件的审理中,根据自身对于相关理论的理解加以适用,故而对该制度的适用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相关法律的出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由于立法者对于程序性规定的忽视,从而导致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产生了不协调之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