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双重否定为特征的"重玄"思想,是继魏晋玄学之后兴起的道家哲学。它虽继承了魏晋玄学"辩名析理"的思维方法,在本体论上却是对魏晋玄学的扬弃和超越。"重玄"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佛学有密切的关系,是佛学特别是中观学派与道家思想之间的一个纽结。隋代和唐初,"重玄"思想成为一股时代思潮,最终结束了魏晋玄学,而出现"重玄"学与佛学并行的思想文化格局。因此,研究"重玄"学有着两重意义:既可以进一步了解魏晋玄学如何按自身的逻辑向否定自身发展,又可以进一步揭示佛学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深层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于老子与道家哲学思想生活化特征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需要从道家思想哲学化、道家哲学精神以及道家哲学生活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老子及其道家思想具有其内在逻辑性,是一种自成体系的学说思想。把握老子及其道家思想这一学说体系,需要首先对道家哲学精神进行重点了解。而道家哲学精神所涵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道家哲学思想本身所体现出的生活化特征,这种生活化特征是自道家学说产生之日便具有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地阐述了道家道统万物的自然观、物无贵贱的价值观、持续循环的发展观、不妄作的实践观.提出了道家哲学所蕴涵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以此为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提供传统文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汉诗英译中长期存在的"中国诗句西方文法化"倾向,严重背离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道家哲学。在古诗词英译中,只有通过借鉴、创新,打破西文逻辑的桎梏,才能准确传达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道家哲学。由于西方学者对道家哲学有一定的研究,海外学者对中国文化也迫切需要了解,加之前辈译者已进行了尝试,这种超逻辑译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向西方宣传道家文化并非以阐发老庄哲学的要义、宣传民族文化为最终目的,而是利用道家哲学中的某些因素,意图解决现代西方世界的生存困境,生存而不是学理是林语堂关注的中心,林语堂笔下的老庄思想是一种幽默、平和、和谐的“生存哲学”。林语堂尝试用老庄哲学解决现代世界由发展竞争及战争所带来的种种生存困境,使老庄哲学在现代背景下放出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在东西方文化深入交流而"中国化"日益凸显的今天,伴随着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现代农村管理哲学的构建亦为时代所需。我国传统乡村管理思想有其内在发展理路与鲜明特点,富含管理哲学的诸多因子,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乡村管理思想,既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历史问题,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道家文化由于其形而上的哲学式论述一直以来就很受西方人的推捧,道家文化中以"道"为中心展开的对于宇宙、社会与人关系的存在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影响至深,道家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文化中关于理想人格、无为观念、道法自然等人生与政治的思想同社会工作的一些价值观、理论、方法与知识有着很多的契合点,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也能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以道家思想为依托,将“道———玄———一”三位一体的本体论;“天人合一”、以人为主体的生命整体论;“形神俱炼”的复归论;“阴阳大化”的变化论等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纳入养生修炼理论体系,使道教哲学这种修炼长生之道的实践哲学成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要的行为准则,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环境哲学都致力于汲取不同学科和知识领域的养料,以形成自身有益于立法者和公众追求和谐的、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和动力。环境哲学的重要起源之一是对历史学家林恩·怀特做出的基督教是现代环境危机的历史根源的回应。②怀特主要讲了两个观点,其一,基督教将自然世俗化,破除了开发自然的精神障碍;其二,基督教鼓励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为大规模开发自然提供了手段。他指出:“除非我们找到另外一种宗教或者重新思考我们原有的宗教,否则更多的科学技术不会使我们摆脱目前的环境危机。”③因此,环境哲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吸收融合东方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如深层生态学即深受道家和禅宗曹洞宗的思想影响。如德韦尔和塞欣斯曾说:“当代的深层生态主义者已经从道家经典《老子》和13世纪日本佛教大师道元的著作中发现了灵感。”④奈斯更明确地说:“我所说的‘大我’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道’。”⑤佛教思想文化是当代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近年来,佛教生态思想研究成果有显著增长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西方环境哲学传入我国以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挖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环境哲学资源,出版、发表了不少相关论著。  相似文献   

10.
儒道两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主干 ,共同成为构筑传统文化大厦的基石。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对老庄哲学的研究 ,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重大的学术进展 ,成绩喜人。但是 ,从道家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看 ,尚有未涉足的方面 ,也有其关注不够或忽视之处 ,如对道教生命观的研究就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令人可喜的是近几年来 ,学术界开始关注道家的生命观问题 ,但还未见有全面而系统地研究道家生命观的学术专著。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李霞的《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一书是道家…  相似文献   

11.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与儒、释并列中华文化三大主干的重要学术流派——道家,对东亚文化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它不仅看重个体生命,而且也重视国家地区整体的和谐发展,对于解决当前东亚地区国家政治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应将佛教生态思想与佛教自身的根本价值追求、基本理念结合起来进行。对虚云和尚思想的生态诠释可以从佛教生态哲学的解脱论、缘起论、觉悟论和实践观四个方面进行。虚云和尚思想中包含的生态环保意蕴既体现了佛教生态思想的一般内涵和特征,同时也吸收融合了传统儒道思想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人文精神,从而为当代佛教生态哲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虚云和尚所承继的禅学思想本身是印度佛教思想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与传统儒道思想交流融合的产物,与此相应,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同样应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吸收融合西方生态文化思潮中的合理内容,拓展自身的理论视域,形成具有自身特质的佛教生态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先秦道家哲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揭露人类文明的局限性,其语言哲学思想主要是从语言与政治效果的关系方面论证语言的局限性。老子提示了语言把握存在的局限性,但他没有完全否定言,而是提出了"善言"的思想,并据此得出"行不言之教"的救治社会的策略。庄子从言意观、名实观等方面发展了老子的语言哲学思想,并以"三言"说化解老子哲学中言与道的紧张关系。庄子及其后学对于语言意义的认识,完全转向了言说主体上面,消解了语言达意的社会性及其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贾谊不满汉初的乱政 ,鉴于秦的暴政而力倡礼乐教化。他远慕周文 ,近思孔子 ,学承荀卿 ,融汇道、法、阴阳、墨 ,联系实际的政治问题 ,构建起了一个较完备且具有操作意义的礼学体系。本文以《新书》为主要文本 ,着重对贾谊的礼义思想进行研究。认为 ,在哲学层面 ,贾谊通过涵摄老庄的道与韩非的德而完成了礼的本体生成构架 ,使作为外生性与规范性的礼有了形而上的依托。贾谊礼义思想颇有原创性 ,不但打开了儒道合流的基本方向 ,也极大地推进了对礼学思想的发展 ,这些一直不为世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以日本近世末期农民思想家二宫尊德的“报德教”与儒释道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就报德教的“以德报德论”、“至诚、勤劳、分度、推让论”、“天道人道论”和“一圆融合论”在建构过程中对儒释道思想吸纳、活用和扬弃的内涵进行深入精到的考察和分析,不仅可以为阐明日本思想文化与儒释道的渊源关系提供一个典型实例,而且可以揭示出吸纳、融会和活用儒释道思想精华对于文明社会的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世界新人文精神建构的重要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先秦道家思想里有大量的精华被时间湮没,有待后人去发掘。《道家与文艺审美思想生成研究》一书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挖掘整理了先秦道家影响下的中国早期文艺审美思想,揭示出先秦道家在中国早期文艺审美思想生成中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风水在我国城市选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营造中都有所体现,中国古都风貌的精髓就是在古代城市规划布局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水观念。《周易》、《管子》以及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产生的思想背景,其阴阳哲学思想在古代城市规划中具有非常显著的运用,风水理论所体现的生态观念仍然是现代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正确运用风水理论中科学的观念去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是当前国内外规划和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法家和黄老道家的学术思想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慎到把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以及道家争取民心而"有天下"等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作为其理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法理学说,系统地提出了权势论、法治论和君臣论等法理论,对后期法家理论走向成熟产生了重大影响.慎到是从黄老到法家重要的转折人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儒道释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学道参禅的比比皆是,有的本身就是和尚或道士,在他们的绘画创作中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儒道释思想的影响。儒道释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山水画家的审美情趣、创作思想、创作实践、创作风格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