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全面推进怀化旅游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怀化旅游发展关键:因地制宜怀化古称五溪之地,2.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达68%,是全国9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怀化历史和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以洪江古商城、芷江受降城、黔城古镇、荆坪古村、高椅古民居、通道古侗寨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怀化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民族文化发展方针,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注重利用民族文化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再以旅游产业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较好地推动了全市民族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我国的民族文化旅游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直接涉及到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开发、保护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提出了开发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些具体措施。建立民族文化旅游博物馆,以保护在现代社会已失去实用价值、逐渐消亡的民族文化。通过法律保护可接触性文化遗产,通过引导、教育社区民众以保护不可接触性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森林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产品是森林旅游的基础,森林旅游产品的合理决策和开发是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实现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对我国森林旅游产品可持续开发的指导思想、开发原则和开发对策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博物馆以原地保护为基础,在政府和专家的帮助下,让社区居民逐步具备管理和保护的能力,并最终实现文化自治,它强调保护的原生态性、整体性以及与开发的和谐共处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居民参与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开展旅游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被同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和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旅游发展的实际,探讨社区参与作为一种策略在保护民族文化中的措施和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文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森林居民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构成了独特的森林文脉,它是森林旅游资源最深层的内涵和最本质的特征,是森林文化形成的基础。对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文脉进行分析,旨在为森林旅游产品和形象设计提供依据,为森林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9.
湘西自治州的旅游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湘西旅游产业,促进整个湘西的经济发展,笔者通过对湘西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资源及其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湘西旅游开发必须立足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按照神秘湘西游的形象定位,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一、打造“神秘湘西”的文化旅游品牌准确的形象定位是树立品牌的关键。近年来,湘西旅游开发取得的成绩让人欣慰,但是欣慰之余我们不能忽略一些来自游客的诸如“不到南方长城真遗憾,到了南方长城更遗憾”之类的负面反映,这… 相似文献
10.
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青海回族文化旅游现状及开发前景的分析,提出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1.
201由5年7月中旬,笔者随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生态保护联合会、巴文化研究会及宣恩县部分文化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对宣恩县高罗镇古珍州、埃山土司城遗址等土司文化及李白流放地相关传说,巴盐古道“板寮老街”等土家族、苗族民俗旅游资源,麻阳寨、马家寨及清水塘自然山水资源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走访,并就高罗镇政府围绕“高罗镇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命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渝东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东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地区,但是其自然风景优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分布较多,土家苗族文化风情异彩纷呈,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实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条件、优势、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渝东南民族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民俗村寨旅游对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乡风、乡貌,解决“连片贫困”问题、支撑当地新农村建设功不可没。但在村寨旅游发展中,由于规划的不合理性和大量游客的到来,破坏了原有村落的景观景点、民风民俗和淳朴意识形态,致使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文化面临着退化甚至是异化的威胁。因此,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典型旅游村寨为视觉点,探寻特色文化保护与村寨旅游和谐并存的路径和方法,希望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旅游业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16.
吉隆沟是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深处、几乎与世隔绝的高原峡谷,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形成了在喜马拉雅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垂直生态体系,被誉为"高原地区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随着中尼边境吉隆口岸建设计划的推进,吉隆峡谷的开发越来越迫在眉睫。文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峡谷内的生态资源进行了科学评价,并初步提出了以徒步旅游为主要形式、生态旅游为主题的开发设想,为吉隆沟的开发建设提出一条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18.
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针对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问题,文章借用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马康纳"前台、后台"理论,提出了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前台、帷幕、后台"模式,希望通过这一新模式合理地解决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以美国印第安人文化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等为案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七大指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 相似文献
20.
西藏的高原河流众多,其中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而后向南流至边境,流域面积共240480平方公里,全长2057公里。流域内人口稠密,是西藏最为繁荣的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南的辫状水系、沙丘地貌和藏族宗教文化,使这里成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异常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